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小龙

作品数:8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2篇压缩性
  • 2篇压缩性骨折
  • 2篇疏松性
  • 2篇椎体
  • 2篇椎体成形
  • 2篇椎体成形术
  • 2篇椎体压缩
  • 2篇椎体压缩性
  • 2篇椎体压缩性骨...
  • 2篇内固定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骨质疏松性
  • 2篇骨质疏松性椎...
  • 2篇骨质疏松性椎...
  • 2篇股骨
  • 2篇钢板
  • 2篇PKP
  • 2篇PVP

机构

  • 5篇兰州大学第一...
  • 4篇兰州大学
  • 3篇河西学院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作者

  • 8篇郑小龙
  • 5篇王勇平
  • 3篇王建民
  • 2篇王雄
  • 2篇杨品
  • 2篇王文己
  • 1篇武天佑
  • 1篇陈永林
  • 1篇林乔
  • 1篇杨国栋
  • 1篇胡斌

传媒

  • 2篇甘肃医药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6篇2016
  • 2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骨软骨瘤合并脂肪瘤1例被引量:2
2016年
患者女性,33岁,因左前臂近端肿物伴功能受限1年以“左桡骨肿瘤”入院。体检:左侧前臂近段桡背侧明显隆起,可触及一6cm×6cm大小肿物,质软,活动度羞,无压痛,局部皮肤正常,在肘关节活动轻度受限。
王勇平郑小龙陈永林王雄王文己
关键词:骨肿瘤骨软骨瘤脂肪瘤病例报道
两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比较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2月5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其中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组28人,动力髋螺钉组26人。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价,并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获随访患者54例,随访时间为13-17个月,平均14.6个月。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组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下地负重时间早、骨折愈合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价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组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动力髋螺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下地负重时间早、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具有更多的优势,可以作为一种优先考虑的内固定系统。
魏建仝郑小龙苏秦柳晔王勇平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动力髋螺钉
锁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2015年
目的:探讨锁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36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18~63岁,平均36.5岁。术中均采用锁骨远端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术后影像学结果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及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术后根据Constant-Murley评定标准,优21例,良12例,差3例,优良率为91.7%。术后1周1例切口发生感染,经对症治疗痊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例出现肩部轻度疼痛,内固定取出后疼痛消失。结论:应用锁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可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取得满意效果。
武天佑王勇平杨国栋郑小龙
关键词:骨折锁骨远端内固定
植骨融合内固定修复连续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钛网与椎间融合器的比较被引量:5
2016年
背景:研究证实前路不同减压融合方法修复连续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但哪种方案效果最佳目前尚无统一意见。目的:比较颈椎前路3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方案修复连续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连续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行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修复方案分为3组,单纯植骨组行前路椎间盘切除髂骨植骨内固定,钛网组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内固定,Cage组行前路椎间盘切除Cage植骨内固定。分别对3组患者治疗后植骨融合率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进行评估对比,并行颈椎正侧位片X射线检查以测量椎体前后缘高度及融合节段的Cobb角变化。结果与结论: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0个月。单纯植骨组手术时间较另两组长(P<0.05),术中出血量较另两组大(P<0.05)。治疗后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不同随访时期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单纯植骨组>钛网组及Cage组(P<0.05),末次随访时均骨性愈合。治疗后融合节段椎体前后缘高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前缘高度增加量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后缘高度增加量Cage组大于单纯植骨组及钛网组(P<0.05)。治疗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单纯植骨组>钛网组及Cage组,后缘高度丢失单纯植骨组>钛网组>Cage组(P<0.05)。颈椎融合节段Cobb角增加值钛网组大于单纯植骨组及Cage组(P<0.05),治疗后3个月Cobb角变化量单纯植骨组>钛网组>Cage组(P<0.05)。末次随访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与治疗后3个月的差值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3种植骨融合方法修复连续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均可以明显缓解神经症状,改善颈椎功能。单纯植骨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治疗后椎体后缘高度丢失明显,容�
钱选昆林乔胡斌郑小龙王建民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髂骨植骨钛网CAGE内固定
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比较治疗我国老年转子间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髋关节置换(H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比较治疗我国老年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Wan 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收集我国关于HA与PFNA比较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1月。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篇研究(1 6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PFNA组相比,关节置换组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手术时间[MD=12.02,95%CI(3.51,20.54),P=0.006],增加了术中出血量[MD=37.08,95%CI(7.85,66.31),P=0.01];但在术后下地活动时间[MD=-18.40,95%CI(-22.66,-14.15),P<0.000 01]、住院时间[MD=-8.07,95%CI(-15.53,-0.61),P=0.03]、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OR=1.76,95%CI(1.30,2.37),P=0.000 2]方面关节置换组均具有优势。结论应用HA术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上高于PFNA组,但在术后下地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及住院时间上优于PFNA组。
郑小龙魏建仝王勇平杨品王建民
关键词: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老年转子间骨折
PVP和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以及手术干预的结果,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郑小龙
关键词: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通过分析70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以及随访结果,比较经皮椎体成形(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70例老年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VP组和PKP组各35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伤椎高度变化、术前及术后VAS评分、术前及术后cobb角的变化、骨水泥渗漏率,并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通过软件分析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术前cobb角、术前伤椎高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术后cobb角及骨水泥渗漏量方面存在差异(P<0.05)。结论:PVP和PKP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手术方式,两者在缓解患者疼痛方面疗效相当,但PKP较PVP能更好的恢复伤椎高度和矫正脊柱的后凸畸形,并降低了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郑小龙魏建仝钱选昆杨品王建民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先天性桡骨缺如伴钩状手畸形1例并文献复习
2015年
先天性桡骨缺如由Petit于1733年首次报告,此畸形罕见。我院收治1例先天性桡骨缺如伴钩状手畸形患者,现报告如下。
王勇平王文己郑小龙王雄
关键词:先天性桡骨缺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