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璇
-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中国城市PM_(2.5)空气质量改善分阶段目标研究被引量:14
- 2017年
- 中国城市细颗粒物(PM_(2.5))空气质量达标率低,且城市间的污染程度差异较大。为了整体改善PM_(2.5)空气质量,需要针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城市,制定分阶段改善目标加以考核和管理,研究探讨了城市PM_(2.5)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体系及不同污染程度城市各阶段目标值。首先运用文献综述法、国内外对比分析法梳理评述了WHO、欧美等发达国家PM_(2.5)的空气质量标准和达标要求,提出中国城市PM_(2.5)空气质量改善的考核目标体系,包括PM_(2.5)浓度目标值或下降率、严重污染天数上限、达标天数下限等指标。通过历史数据分析法研究了2000—2013年美国、日本一些城市和2013—2016年中国74个环保城市PM_(2.5)年均浓度的变化趋势,推论出中国城市PM_(2.5)年均浓度年均下降5%~8%是可能实现的;结合环境保护部及各省市PM_(2.5)污染防治规划,提出PM_(2.5)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设定原则和达标天数的回归计算方法;以2014年114个城市PM_(2.5)年均浓度为基数,计算得出不同污染程度城市2020、2025、2030年PM_(2.5)年均浓度年下降率和达标天数的目标值。
- 孟露露单春艳白志鹏任丽红吴晓璇赵佳佳陈杨李洋阳
- 关键词:城市PM2.5空气质量标准
- 基于系统聚类方法划分中国PM2.5防治区域被引量:6
- 2017年
- 中国各城市细颗粒物(PM_(2.5))环境空气质量差异较大,呈现明显的区域污染特征。合理划分PM_(2.5)污染防治区域、开展区域性大气环境管理,是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重要途径。根据2015年全国108个重点城市大气PM_(2.5)的日均浓度数据,使用系统聚类方法对各城市的PM_(2.5)全年污染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划分出不同防治区域。依据聚类分析的3项原则,综合比较4种不同聚类方法及结果,最后提出可以划分出8个PM_(2.5)污染防治区域:a赣鄂湘接壤地区(长株潭及周边城市),b成渝及周边地区,c粤桂地区,d闽浙沿海城市群,e东三省地区,f长三角地区,g山东及周边地区,h京津冀、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城市群。
- 陈杨单春艳白志鹏任丽红孟露露吴晓璇赵佳佳李洋阳
- 关键词:系统聚类PM2.5环境空气质量
- 美国PM_(2.5)未达标区控制对策及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5
- 2016年
- 近年,我国细颗粒物(PM_(2.5))污染严重,危害环境质量和公众健康,成为影响社会民生的重大环境问题.美国PM_(2.5)污染防治起步较早,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法规和措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使PM_(2.5)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总结了美国PM_(2.5)的治理历程,回顾PM_(2.5)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状况,重点分析空气质量未达标区的控制对策以及州实施计划等管理制度的特点,并以加州为例介绍具体的控制措施,以期对我国有关部门制定PM_(2.5)的管理控制对策提供支持.
- 孟露露单春艳李洋阳赵佳佳吴晓璇陈杨
- 关键词:PM2.5颗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