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劲扬

作品数:63 被引量:173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3篇细胞
  • 17篇肝细胞
  • 16篇胆管
  • 16篇生物人工
  • 16篇生物人工肝
  • 15篇人工肝
  • 14篇肝移植
  • 11篇胆管癌
  • 11篇共培养
  • 10篇衰竭
  • 10篇功能衰竭
  • 10篇肝功
  • 10篇肝功能
  • 10篇肝功能衰竭
  • 9篇肿瘤
  • 9篇猪肝细胞
  • 8篇干细胞
  • 7篇缺血
  • 7篇间充质干细胞
  • 7篇骨髓间充质

机构

  • 42篇南京大学医学...
  • 20篇南京医科大学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东南大学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63篇顾劲扬
  • 41篇丁义涛
  • 25篇施晓雷
  • 19篇张悦
  • 10篇肖江强
  • 10篇褚薛慧
  • 8篇韩冰
  • 6篇励建安
  • 6篇檀家俊
  • 5篇吴星宇
  • 5篇夏强
  • 4篇王元会
  • 4篇江春平
  • 4篇张建军
  • 4篇仇毓东
  • 3篇王骏
  • 3篇任昊桢
  • 3篇夏强
  • 3篇顾忠泽
  • 3篇夏雷

传媒

  • 8篇中华实验外科...
  • 6篇中华肝胆外科...
  • 6篇中国普通外科...
  • 5篇中国康复医学...
  • 4篇中华器官移植...
  • 4篇国际外科学杂...
  • 3篇肝胆外科杂志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腹部外科
  • 1篇肝脏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2012中国...

年份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10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6
  • 5篇2005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人工肝中细胞材料的研究进展
2008年
急性肝功能衰竭是一类死亡率极高的综合症候群。近年来,虽然临床治疗手段不断改进,死亡率仍然高达50%~80%,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者甚至可达90%以上。目前,肝移植是治疗肝功能衰竭最为有效的手段,但由于供肝短缺使众多病人失去移植的机会,或由于等待时间过久造成移植前病人全身状况过差给手术本身带来极大风险。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BAL)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其基本原理是将体外培养增殖的肝细胞置于生物反应器中,使病人血清通过反应器内的纤维半透膜与培养的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顾劲扬施晓雷丁义涛
关键词:生物人工肝急性肝功能衰竭暴发性肝功能衰竭人工肝支持系统生物反应器体外培养
补救性肝移植治疗复发性肝癌的应用与评价
2016年
肝移植是治疗早期肝细胞癌一种有效的手段,因其可同时清除肿瘤病灶和肝硬化背景,对于符合标准的患者移植后5年生存率可高达70%,复发率低于10%。然而,供体器官的严重短缺造成无数肝癌患者在等待过程中丧失了手术时机。
顾劲扬夏强
关键词:复发性肝癌补救性早期肝细胞癌肝癌患者肿瘤病灶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进展被引量:6
2010年
仇毓东徐方贵顾劲扬
关键词:胆管肿瘤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血管新生疗法被引量:2
2005年
顾劲扬
关键词:缺血性心血管疾病血管新生疗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性血管新生促血管生长因子
新型多层平板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犬的疗效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评价新型多层平板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动物的疗效.方法 以新鲜猪肝细胞及猪骨髓基质干细胞为细胞来源,共培养于新型多层平板型生物反应器内,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生物人工肝.采用D-氨基半乳糖给药方式构建犬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实验组(n=8)给予生物人工肝治疗;对照组(n=8)仅给予一般监护.观察和检测所有动物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及生存率.结果 实验组动物经生物人工肝治疗后,肝性脑病及一般精神状况均得到较明显改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从( 1512±183) U/L降至(86±25)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从(1472±365) U/L降至(46±1l)U/L;乳酸脱氢酶从(463±76) U/L降至(312±84)U/L;总胆红素从(28.8±6.2) μmol/L降至(12.5±3.6) μmol/L;血氨从(56±15)μmol/L降至(34±10) μmol/L,同时凝血功能及白蛋白水平亦得到改善.8条犬中,5条存活、3条死亡,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对照组动物一般情况未见明显改善,各项化验指标呈逐渐加重趋势,最终8条犬中5条死亡,3条存活.但两组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4).结论 新型多层平板型生物人工肝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动物具有显著疗效,是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支持手段.
施晓雷褚薛慧张悦韩冰顾劲扬肖江强檀家俊丁义涛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急性共培养
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在肝脏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增殖中发挥关键作用,是肝细胞性肝癌(HCC)主要的肿瘤启动信号通路之一,在超过50%的HCC中高表达.现对mTOR信号通路的生化过程及成瘤机制,特别是在肝脏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顾劲扬薛恬丁义涛
关键词:雷帕霉素靶蛋白肝脏恶性肿瘤信号通路肝细胞性肝癌MTORHCC
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共培养肝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索细胞外基质(ECM)在猪肝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共培养中的表达与分布规律。方法自中华实验猪髂前上棘抽取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贴壁传代培养至第3代;原位两步胶原酶法分离猪肝细胞后与MSCs随机混合培养,观察肝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情况。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ECM的表达和分布情况。RNA干扰MSCs后继续观察共培养肝细胞的功能变化情况。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第3代MSCs纯度〉90%;肝细胞活率〉95%,纯度〉99%。共培养组肝细胞迅速黏附于MSCs表面,呈肝细胞岛样分布。共培养组肝细胞白蛋白分泌水平和尿素合成能力自共培养第1天起均明显高于单纯肝细胞组(P值均〈0.01),并在第2天达到高峰,分别为(457.71±22.62)ng和(69.05±2.12)μg。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共培养组MSCs表达多种ECM;RNA干扰实验进一步证实ECM的存在与共培养中肝细胞的白蛋白分泌和尿素合成功能有关。结论骨髓MSCs通过分泌多种ECM改善共培养肝细胞的形态与功能。
顾劲扬施晓雷张悦丁义涛
关键词:肝细胞骨髓祖代细胞细胞外基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维持猪肝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建立猪肝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共培养体系,为生物人工肝的构建提供理想细胞来源。方法自中华实验猪(n=3)髂前上棘抽取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贴壁传代培养至第3代;原位两步胶原酶法分离猪肝细胞后与MSCs随机混合培养,观察共培养肝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水平。结果第3代MSCs纯度〉90%,肝细胞活率〉95%,纯度〉99%。共培养组肝细胞迅速黏附于MSCs表面,在三维空间呈球形聚集生长,异质细胞间出现细胞连接,超微结构与正常肝细胞接近。共培养组肝细胞白蛋白分泌水平和尿素合成能力自第1天培养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并在第2天达到高峰。结论猪肝细胞与MSCs共培养可维持肝细胞形态与功能,使构建功能性生物人工肝成为可能。
顾劲扬施晓雷张悦丁义涛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猪肝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
IL-6在猪肝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索IL-6在猪肝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共培养中的作用。方法自中华实验猪髂前上棘抽取骨髓(3只),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贴壁传代培养至第3代;原位两步胶原酶法分离猪肝细胞后与MSCs按照2:1比例使用Millicell小室培养,检测共培养中肝细胞功能,观察IL-6、TNF—α、TGF-α的分泌水平变化。结果肝细胞活率〉95%:共培养组肝细胞自蛋白分泌水平和尿素合成能力均显著高于单纯肝细胞组(P〈0.05).共培养组IL-6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和IL-6后共培养体系白蛋白、尿素合成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MSCs通过分泌IL-6改善共培养体系中肝细胞功能:
顾劲扬施晓雷张悦丁义涛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间质干细胞肝细胞
肝内胆管癌行肝移植术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肝内胆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9月接受肝脏切除术或肝移植术的68例肝内胆管癌患者资料,在肝内胆管癌外科治疗中,以肝切除手术为参照,进行生存分析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明确肝移植治疗肝内胆管癌的临床价值.结果 有55例患者接受肝脏切除术,13例患者接受肝移植术.肝移植组受者1年和3年存活率均明显高于肝脏切除组患者(76.9%与52.7%,61.5%与27.3%,P<0.05);肝移植组受者1年和3年无复发存活率也明显高于肝脏切除组患者(69.2%与41.8%,61.5%与20.0%,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于5 cm为肝内胆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则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与肝切除组比较,肝移植组受者预后较好,提示在经过严格筛选且无法手术完整切除的肝内胆管癌患者中,肝移植是可优先考虑的外科治疗方式.
沙朦Jeong SS顾劲扬夏雷童颖张建军夏强
关键词:肝内胆管癌肝切除肝移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