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伟

作品数:215 被引量:625H指数:12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2篇期刊文章
  • 80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7篇医药卫生
  • 2篇电气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6篇超声
  • 28篇内镜
  • 25篇功能性消化不...
  • 24篇造影
  • 23篇超声造影
  • 19篇结肠
  • 19篇出血
  • 18篇疗效
  • 18篇交感
  • 17篇成像
  • 16篇动脉
  • 16篇证型
  • 16篇肝硬化
  • 14篇中医
  • 14篇消化道
  • 14篇化道
  • 14篇交感神经
  • 13篇疗效观察
  • 13篇溃疡
  • 10篇肿瘤

机构

  • 98篇武汉市第一医...
  • 77篇武汉大学
  • 25篇武汉市中西医...
  • 11篇江汉大学附属...
  • 10篇湖北中医药大...
  • 5篇江汉大学
  • 3篇武汉市中医医...
  • 2篇东风总医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市六七二...

作者

  • 210篇胡伟
  • 106篇时昭红
  • 47篇吴玉芳
  • 35篇杨家耀
  • 32篇石拓
  • 30篇陈文卫
  • 30篇孙彬
  • 27篇周晓黎
  • 24篇郭瑞强
  • 21篇李轶西
  • 18篇舒磊
  • 18篇陈辽
  • 18篇黄鑫
  • 17篇毛德华
  • 17篇刘浩
  • 15篇赵庆彦
  • 15篇张书
  • 15篇贾学平
  • 14篇李桂珍
  • 13篇黄星月

传媒

  • 13篇中华超声影像...
  • 10篇临床消化病杂...
  • 8篇武汉大学学报...
  • 7篇中国中西医结...
  • 6篇内科急危重症...
  • 6篇湖北中医杂志
  • 5篇临床超声医学...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中国内镜杂志
  • 3篇医学新知
  • 3篇中西医结合肝...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3篇西南国防医药
  • 3篇世界中医药学...
  • 3篇2012年湖...
  • 3篇第二十五届长...
  • 3篇中国超声医学...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年份

  • 5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1篇2019
  • 10篇2018
  • 13篇2017
  • 2篇2016
  • 19篇2015
  • 26篇2014
  • 12篇2013
  • 18篇2012
  • 11篇2011
  • 15篇2010
  • 10篇2009
  • 25篇2008
  • 8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2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导引按跷配合辨证施膳对肝硬化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导引按跷联合辨证施膳对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肝硬化腹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加用导引按跷联合辨证施膳,干预前后采用慢性肝...
胡乃毅胡伟张紫涵时昭红
关键词:辨证施膳肝硬化护理观察
文献传递
超声造影及定量分析技术在甲状腺实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陈辽陈文卫孙彬黄鑫胡伟
ERCP在诊治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表现的十二指肠乳头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ERCP在诊断及治疗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表现的十二指肠乳头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对自2005年至2008年1月共13例因明显上腹痛及血清淀粉酶升高(325~2 400 U/L,正常范围20~115 U/L),其中8例伴...
时昭红胡伟李轶西刘怡黄茵余琼
关键词:ERCP十二指肠乳头肿瘤
文献传递
田玉美教授治疗肺癌经验被引量:3
2015年
田玉美系湖北中医大师、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教学和临床工作50余年,经验丰富,在诊治肺癌方面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田教授认为,肺癌的形成主要包括三方面因素,即阴阳失衡、正虚邪积及癌毒形成,而其中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气亏虚、阴阳失调,是外邪入侵乃至罹患肺癌的基础,故有"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之说。肺气虚损久之则子病累母,乃见脾肺同病,脾失健运则津液输布障碍,
罗伟杰胡伟田玉美
关键词:肺癌中医药疗法
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我国的发病率为10.2%.17.3%。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甚至出现许多低龄患者。为给脂肪肝中医辨证提供有益参数,笔者研究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
胡伟石拓田立群张书李桂珍时昭红
文献传递
调中颗粒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2013年
目的观察调中颗粒结合穴位注射黄芪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调中颗粒结合穴位注射)和对照组(多潘立酮),每组各6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排空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和78.3%(P<0.05)。调中颗粒结合穴位注射黄芪针能有效改善症状,促进胃排空。结论调中颗粒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贾学平时昭红胡伟李轶西高晓阳石拓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疗法穴位注射疗效观察
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肝动脉灌注进行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采用ELISA方法检测术前及术后第8、16、24周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β(FGF-β)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第8周就出现肝功能好转并持续改善,第16、24周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第16、24周患者血清中TNF-α、IL-6、FGF-β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24周肝纤维化指标亦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能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降低血清TNF-α、IL-6、FGF-β等细胞因子水平,有望作为一种新的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方法而得到推广。
江必武贾学平吴玉芳李轶西胡伟刘嵩时昭红
关键词:脐血干细胞移植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纤维化指标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效果的价值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经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根据其意愿分为常规治疗组与干细胞治疗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干细胞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空腹检测肝功能与血脂功能,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血流情况,同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干细胞治疗组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干细胞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超声显示内部回声均匀,实质回声一致,肝动脉连续性比较好,走行规则。治疗后两组肝动脉峰值速度和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阻力系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干细胞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可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肝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临床评价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江必武时昭红袁泉贾学平李轶西吴玉芳胡伟刘嵩
关键词:脐血干细胞失代偿期肝硬化彩色多普勒超声
针刺足三里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脑功能成像与胃泌素相关性研究
胡伟张蔚杨健柏玉涵彭随风李祖红时昭红杨敏刘海滨刘怡关丽萍陈丽曾婷马军肖武
2014年10月14日,由武汉市科技局主持召开了由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完成的“针刺足三里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脑功能成像与胃泌素相关性研究”课题鉴定会。鉴定委员会专家听取了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与讨论,...
关键词:
关键词:针刺足三里穴功能性消化不良脑功能成像胃泌素
武汉地区脂肪肝中医证型特点及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脂肪肝常见中医证型特点与各型所占比例,以及主要证型与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脂肪肝程度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统一的量化表格,对270例脂肪肝患者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观察记录中医证候、BMI、腹围/臀围、肝功能、血脂、B超或CT的检测结果。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参考各辨证标准判定证型,并比较各证型与年龄、性别、BMI、脂肪肝程度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武汉地区脂肪肝患者中,涉及的证型有肝郁脾虚型(35.19%)、肝肾阴虚型(26.3%)、脾虚湿阻型(17.41%)、肝气郁滞型(12.59%)、湿热中阻型(2.96%)、脾肾阳虚型(1.85%)、瘀血阻络型(1.85%)、痰瘀互阻型(1.11%)、气阴两虚型(0.74%),其中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虚湿阻型、肝气郁滞型是主要证型;不同的年龄组,脂肪肝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和脾虚湿阻型脂肪肝在不同的年龄段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性别的患者各主要证型构成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各主要证型MBI和MBI均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肥胖发病率、MBI均值比较,各型脂肪肝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主要证型脂肪肝程度比较,肝郁脾虚型脂肪肝患者以轻度脂肪肝多见,较中度及重度脂肪肝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肝肾阴虚型以轻度及中度脂肪肝多见,较重度脂肪肝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脾虚湿阻型、肝气郁滞型轻、中、重度脂肪肝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武汉地区脂肪肝患者主要证型是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虚湿阻型、肝气郁滞型,脂肪肝中医证型与患者性别、年龄、脂肪肝程度有关,与肥胖发病率、MBI无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肪肝的发病率升高,中年以后更易患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虚湿阻型�
胡伟石拓张书时昭红田立群周晓黎李桂珍
关键词:脂肪肝中医证型流行病学调查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