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璐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旅游
  • 3篇民族
  • 2篇族群
  • 2篇族群关系
  • 2篇民族旅游
  • 2篇互动
  • 2篇互动模式
  • 2篇关系互动
  • 1篇傣族
  • 1篇地区交通
  • 1篇度假
  • 1篇少数民族
  • 1篇耦合协调度
  • 1篇文化符号
  • 1篇文化旅游
  • 1篇物质文化遗产
  • 1篇协调度
  • 1篇旅游空间
  • 1篇旅游空间结构
  • 1篇旅游品牌

机构

  • 8篇云南师范大学
  • 5篇云南财经大学

作者

  • 8篇韩璐
  • 4篇明庆忠
  • 1篇张志坤
  • 1篇吴建丽

传媒

  • 2篇德宏师范高等...
  • 1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邢台职业技术...
  • 1篇红河学院学报
  • 1篇河北旅游职业...
  • 1篇旅游研究

年份

  • 3篇2017
  • 5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国内分时度假法律规制研究述评
2016年
由于我国尚未对分时度假制定专门的法律条款,因而相关诉讼案件多是以《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为参考依据。在此背景下,有关分时度假法律规制的研究便成为了法学、旅游学等业界重点关注的焦点之一,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文章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从分时度假法律性质、专项立法、运营过程关键环节的立法规制、信用规制、解释国外分时度假专门立法等五个方面对我国分时度假法律规制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述评,最后提出未来分时度假法律规制的研究展望。
韩璐明庆忠
关键词:分时度假法律规制
少数民族仪式展演节庆旅游开发及经营模式构建研究——以德宏州“目瑙纵歌”节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少数民族仪式展演节庆融宗教神圣性与世俗性为一体,具有资源独特性、文化原真性等特征。文章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特有的目瑙纵歌仪式展演节庆为例,基于独一无二的本土化、主体多元化等原则,提出通过深入挖掘整合少数民族节庆的仪式展演内涵、准确定位少数民族节庆仪式展演形象标识、对仪式展演节庆旅游场域进行功能分区等方式,构建"政府主导、社会融资、民族社区辅助"指导下的"公共经营与企业经营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以期促进少数民族仪式展演节庆旅游的深度发展。
韩璐明庆忠
关键词:少数民族
民族旅游情境下的族群关系互动模式研究
2016年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与旅游地东道主的交流往往涉及多个族群的互动,各族群在旅游情境下交叉组成结构性的族群关系网络。本文以德宏州民族旅游为分析实例,以地方性族群、民族性族群和游客族群为基本旅游族群本体,构建旅游情境下多个族群的多维互动模式,并解析模式的内在机制,最后提出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及活动设计可采取"以地方性族群文化体验为外部引导,以民族文化专项体验为深入"的策略,旨在为民族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旅游开发、文化展示和各方利益主体的协调提供借鉴。
韩璐
关键词:民族旅游族群关系互动模式
边境地区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关系及协调度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以云南省11个边境县(市)为研究对象,通过重组交通优势度评价体系和引入旅游生态位测评体系构建交通—旅游的协调度分析模型.并对2000-2004、2005-2009与2010-2014年三个时间断面的交通与旅游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以解析两个系统之间的演变机理与协调度演变态势.研究表明:2000-2014年间,云南边境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的耦合协调度普遍经历了由低度协调与初级协调到良好协调或优质协调的演变过程;从边境各县(市)交通与旅游的协调性来看,旅游对协调度的能动作用显著于交通要素;同一旅游区内,高协调度的边境县(市)往往会对其他边境县(市)产生旅游屏蔽效应;边境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的互动关系主要含涉三种基本类型.
韩璐明庆忠张志坤
关键词:耦合协调度旅游空间结构
基于ASEB栅格分析法的瑞丽市旅游开发研究
2017年
云南省瑞丽市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对外开放的"金大门",旅游资源丰富但现有旅游开发模式已不能满足更多游客需求。围绕瑞丽市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应用ASEB栅格分析方法,将传统旅游开发SWOT分析法四种因素与活动、环境、体验、收益四方面进行结合分析并找出存在问题,提出如下解决对策:整合旅游资源,构建旅游产品谱系;创新旅游模式,进行体验式旅游开发;加强区域合作、丰富旅游产品内容;凝练旅游项目、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完善旅游设施,开展智慧旅游工程;明确区域定位,促进旅游全域发展。
蔡瀚赓明庆忠吴建丽韩璐
关键词:ASEB栅格分析法
边境民族文化旅游:内涵、特征与驱动机制被引量:8
2016年
边境民族文化旅游是对边境旅游与民族文化旅游的双重深度拓展。文章基于族群、系统论等相关理论,对边境民族与边境民族文化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特征进行了新的界定及探讨;从边境民族文化旅游所涉入的边境、边境民族、边境民族文化与边境旅游等要素关联属性构建其内部驱动机制;从系统发展论视角,提炼了由引导、推动、实践、保障四重推进体系构成外部驱动机制;并系统构建了边境民族文化旅游的驱动机制。旨在通过全面探讨边境民族文化旅游的概念、特征与发展驱动机制以解析其发展的动力结构,寻求边境旅游跨产业融合的着力点,以促进边境地区民族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边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边境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及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韩璐明庆忠
民族旅游情境下的族群关系互动模式研究
2016年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与旅游地东道主的交流往往涉及多个族群的互动,各族群在旅游情境下交叉组成结构性的族群关系网络。本文以德宏州民族旅游为分析实例,以地方性族群、民族性族群和游客族群为基本旅游族群本体,构建旅游情境下多个族群的多维互动模式,并解析模式的内在机制,最后提出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及活动设计可采取"以地方性族群文化体验为外部引导,以民族文化专项体验为深入"的策略,旨在为民族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旅游层序性开发、文化展示和各方利益主体的协调提供借鉴。
韩璐
关键词:民族旅游族群关系互动模式
表演性真实下的民族文化符号与意义重构——基于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视角被引量:3
2017年
民族文化传承主体依据个人惯习、经验、记忆与日常实践,将实践活动搬上"象征性舞台"以实践表演与传承任务。文章通过对部分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半参与式观察与访谈,依据游客的在场与缺场,解析传承人对民族文化符号与意义进行重构之动力要素,并总结了包括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融合、台前幕后的空间重叠等重构形式,希望能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保护性开发与文化传承提供有效参考。
韩璐
关键词:文化符号传承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