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捷
- 作品数:17 被引量:92H指数:6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椎间盘退化分子机制研究:现状和展望
- 2016年
- 背景:椎间盘退化是古老而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受到环境和基因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发病的机制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由于技术的局限性,以往研究对于椎间盘退化分子机制的探讨仍然不够深入,而近年来分子机制研究的有了长足的发展。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分析总结并讨论椎间盘退化的分子机制,为其有效治疗提供基础。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Medline数据库,检索时间:2005年至2015年,检索词分别为"椎间盘、退化、分子机制、环境因素、基因、基质、降解酶、炎症因子、生化环境、治疗"和"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molecular mechanism,environmental factors,Genes,matrix,degradation enzyme,inflammatory factor,biological environment,treatment",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围绕椎间盘退化的机制,从基因、细胞衰老与凋亡、降解酶与基质和炎性细胞因子等方面进行总结,探讨椎间盘退化的发生机制以及可能的有效方式。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153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52篇文章。结果表明独特的结构和生化特性使得椎间盘易于发生退化。传统的观念认为环境因素(如职业、吸烟)是诱发椎间盘退化的主要因素,而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基因对椎间盘退化的影响才是最重要的。细胞外基质生成减少,降解酶增加,炎症因子的过表达共同造成椎间盘整体结构的破坏,加速椎间盘退化进程。椎间盘退化的有效治疗需要对其分子机制有详细的理解。尽管目前对于椎间盘退化的分子媒介有了进一步认识,椎间盘内复杂的生化环境对治疗仍是巨大的挑战。
- 张斌史建刚史国栋刘洋郑冰孔庆捷王海波孙璟川王元
- 关键词:椎间盘椎间盘退化酶类分子机制降解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一种腰椎固定支撑装置
- 一种腰椎固定支撑装置,包括数个球头螺钉、数个方形块、连接棒组件和夹持组件,方形块顶端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下端内部为球形,第一通孔内部开设螺纹,方形块的前后左右四个侧面均开设上端开口的第一透槽,第一透槽与第一通孔连通,球...
- 侯洋史国栋孔庆捷史建刚
- 文献传递
- HDACi对大鼠急性马尾神经压迫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 背景: 马尾神经综合征(CES)病程发病急、致残率高,一直作为腰椎疾病的一大难题难以攻破。马尾神经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生理上易受到机械性损伤,并且一旦临床上出现鞍区感觉缺失、肠道功能紊乱以及性功能障碍等恶化症状后,手术...
- 孔庆捷
- 关键词:马尾神经综合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神经保护
- 文献传递
- ACAF技术的生物力学与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在我国拥有着巨大的患者群体,其可导致四肢与躯干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出现瘫痪和大小便失禁。手...
- 孔庆捷
-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生物力学椎动脉损伤
- 文献传递
- 颈椎前路椎体致压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分析被引量:14
- 2018年
- 背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案选择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致压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anterior controllable antedisplacement and fusion, ACA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我科2017年6月至2017年8月应用ACA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43~73岁,平均58.5岁。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脊髓功能;同时进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评价。测量手术前后颈椎曲度、术前责任节段Polvo比值,颈椎矢状位MRI上测量手术前后责任节段纤维性椎管的矢状径,颈椎横断面CT测量手术前后责任节段骨性椎管矢状径及术后椎体后缘开槽宽度。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3~5个月,平均3.3个月;1例术后出现吞咽不适感,2例术后早期出现单侧上肢无力。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N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早期颈椎曲度、术后颈椎的纤维性椎管及骨性椎管的矢状径较术前明显增大(P<0.01)。结论:颈椎前路椎体致压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尤其是合并颈椎管狭窄的患者,具有独特的优势。
- 孟亚轲孙荣鑫王顺民郭永飞史建刚孙璟川王元徐锡明杨海松孔庆捷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
- 肌萎缩型颈椎病1例报告被引量:4
- 2017年
- Sobue等于1975年提出"节段性脊髓病变"理论,首次将以上肢肌肉萎缩为特征的颈椎病命名为肌萎缩型颈椎病(CSA)。CSA又称为"Keegan型颈椎病",以颈椎退变为基础,主要表现为节段性、非对称性、稳定性上肢肌肉萎缩,伴/不伴轻度的感觉异常及脊髓病变(表现为下肢症状及步态异常),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降低。
- 孟亚轲刘晓东周丽丽孔庆捷史建刚郭永飞
- 关键词:颈椎病内固定器脊柱融合术
- 脊柱均匀短缩脊髓轴性减压术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脊柱均匀短缩脊髓轴性减压术(HSAD)对脊髓栓系综合征(TCS)合并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4月至2018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因TCS合并脊柱侧凸行HSAD治疗的6例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等资料。并于术前、术后行尿动力学检查评估逼尿肌反射、括约肌功能、功能膀胱容量和最大尿流率。结果男3例、女3例,年龄为7~23岁,平均年龄为(15.7±6.9)岁,平均随访时间为(28±9)个月。其中5例患者伴大小便失禁,3例伴足下垂,4例伴下肢肌力下降,1例存在腰痛,1例合并髋关节脱位。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80~320 min,平均(261±63)min;术中失血量为650~1 100 mL,平均(925±167)mL。1例腰痛患者术后腰痛症状完全缓解,4例伴下肢肌力下降患者术后下肢肌力均有改善。1例患者因术后未行尿动力学检查未予统计;其余5例患者于术前、术后均接受尿动力学检查,其中4例术前尿道外括约肌过动、1例失调,术后2例尿道外括约肌协调、1例改善、2例过动。术前、术后功能膀胱容量分别为195.0(127.5,233.5)mL、213.0(188.5,251.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P=0.70)。术前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分别为7.3(1.4,10.3)mL/s、130(106,200)mL,与术后[10.3(5.6,16.2)mL/s、30(6,174)m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均=-2.0,P均=0.04)。5例患者术后膀胱逼尿肌肌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最大尿流率增加,残余尿减少。结论 TCS合并脊柱侧凸可以通过HSAD一期手术治疗,该手术可同时缓解脊髓轴向张力、矫正脊柱畸形、恢复脊柱和脊髓的协调性。患者术后下肢症状和膀胱功能均得以有效改善,同时避免了脑脊液漏、出血多和神经功能恶化等并发症。
- 徐锡明孙璟川王元孙凯强朱健孔庆捷郭永飞史国栋史建刚
- 关键词:脊髓栓系综合征脊柱侧凸
- HDACi在大鼠急性马尾神经损伤中的保护作用研究
- 目的:证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在大鼠急性马尾神经损伤中的保护性作用,并进一步研究HDACi保护马尾神经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模型组在L4椎板上钻孔(2mm*2mm),...
- 孔庆捷
- 关键词:实验动物马尾神经综合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组蛋白修饰
- 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变化与效果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6年
- 背景: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的颈椎椎间孔狭窄通常需要手术方式治疗,其方式主要包括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以及颈后路椎间孔减压,何种为最佳的方式仍未有定论,随着融合器技术革新,使得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成为目前的主流治疗方式。目的:确定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经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后疗效与椎间孔相关参数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采用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132例,评价治疗前后颈部疼痛和臂部疼痛的目测类比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患者影像学变化。结果与结论:132例治疗后获得平均25(4-2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椎间盘前端高度、椎间盘后端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前后径、椎间孔面积、融合节段的Cobb角,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椎间盘后端的高度与椎间孔的面积正相关(r=0.427,P=0.000),而融合节段Cobb角的增加则与椎间孔的大小负相关(r=-0.273,P=0.003)。椎间孔的面积与臂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负相关(r=-0.502,P=0.000)。提示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通过椎间融合器的植入能够使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孔显著变大,并获得良好的疗效。椎间孔的大小与轴性疼痛负相关。椎间盘高度的重建对扩大椎间孔十分必要,然而融合节段曲度的增加对扩大椎间孔并无帮助。
- 张斌史建刚史国栋刘洋郑冰孔庆捷王海波孙璟川王元
- 关键词:骨科植入物椎间孔融合节段融合器
- 一种腰椎新型固定支撑装置
- 一种腰椎新型固定支撑装置,包括数个球头螺钉、数个方形块、连接棒组件和夹持组件,方形块顶端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下端内部为球形,第一通孔内部开设螺纹,方形块的前后左右四个侧面均开设上端开口的第一透槽,第一透槽与第一通孔连通...
- 侯洋史国栋孔庆捷史建刚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