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存娒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患儿
  • 2篇血浆
  • 2篇皮素
  • 2篇细胞
  • 2篇哮喘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素
  • 1篇心钠素
  • 1篇血浆内皮
  • 1篇血浆内皮素
  • 1篇游离钙
  • 1篇游离钙离子
  • 1篇胎死
  • 1篇中性粒细胞
  • 1篇中性粒细胞呼...
  • 1篇哮喘患儿
  • 1篇粒细胞
  • 1篇流产
  • 1篇酶链反应
  • 1篇内皮素变化

机构

  • 4篇浙江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潘存娒
  • 3篇王旭
  • 3篇陆航
  • 2篇俞锡林
  • 2篇皇甫燕
  • 2篇姚敏华
  • 1篇郑兴宝
  • 1篇顾佩宝
  • 1篇余钟声
  • 1篇尚世强
  • 1篇张晨美
  • 1篇洪文澜
  • 1篇严宝瑾
  • 1篇石一复
  • 1篇孙琼

传媒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浙江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流产和死胎组织的巨细胞病毒与弓形虫被引量:4
1996年
作者通过人巨细胞病毒(HCMV)分离、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酶切分析、弓形虫分离及一次性PCR,对不明原因的流产、死胎组织进行HCMV与弓形虫检测。结果发现,28份流产、死胎组织中,1例死胎肺组织HCMVDNA阳性,但病毒分离阴性;1例胎儿心、肺、脑、肝、肾、眼组织弓形虫DNA阳性,其脑、肺、眼、肝组织经动物接种后,在小白鼠腹水中找到弓形虫滋养体,但心、肾结果阴性。结果提示:临床上有些不明原因的流产、死胎可能是由于胎儿感染HCMV或弓形虫所致。PCR技术较常规病原体分离敏感、快速,适合于HCMV/弓形虫感染所致流产、死胎的早期诊断。
尚世强洪文澜余钟声潘存娒俞锡林郑兴宝石一复顾佩宝严宝瑾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聚合酶链反应流产胎死病因学
哮喘患儿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变化及其与细胞内胞浆游离钙离子的关系被引量:2
1996年
哮喘的发病机理迄今未完全阐明。近年来人们认识到气道炎症是哮喘的基础病理改变和发病机理的中心环节,由此而引发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阻塞,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中性粒细胞(PMN)是人类主要的炎症细胞之一。体外研究表明它的激活、肺浸润均与气道高反应性密切有关。
陆航潘存娒王旭皇甫燕姚敏华
关键词:哮喘中性粒细胞钙离子
肺炎患儿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的变化
1997年
为了解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F)在小儿肺炎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0例肺炎患儿血浆ET、ANF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急性期组血浆ET、ANF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组(p均<0.01),恢复期组与正常儿童组接近(P>0.05);伴有心衰的重症肺炎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一般肺炎组(P<0.01);肺炎组动脉血氧分压与血浆ET水平呈负相关(P<0.05)。提示缺氧是肺炎患儿血浆ET水平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浆ET、ANF的增高可能在肺炎的病理生理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王旭潘存娒陆航孙琼张晨美沈世翔
关键词:肺炎血浆内皮素心钠素病理
哮喘患儿血浆内皮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994年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8例哮喘儿发作期和稳定期血浆内皮素(ET)水平,结果发作期哮喘儿血浆ET明显高于稳定期患儿,稳定期儿血浆ET仍高于正常儿,发作期和稳定期的内源型与外源型哮喘儿间血浆ET水平无显著差异。认为哮喘儿血浆ET水平增高可能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潘存娒王旭陆航姚敏华皇甫燕俞锡林
关键词:哮喘儿童内皮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