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渝
- 作品数:61 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复制品的遗产价值与重要性
- 2019年
- 本文基于针对1970年圣约翰十字架的深度质性研究,讨论了与复制品相关的诸多争议性问题以及它们在遗产语境中的使用。本文关注了复制品是如何"有用的",并且阐释了社会关系、地点和物质材料在真实性的生产和协商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本研究表明,复制品在其自身的合理性下同样拥有价值、真实性和"光环"。复制品的"生命"形成了人、地点与事物(包括原初的历史物)之间的关系网络。当复制品仅仅被视为是替代品时,它背后的创造力、技术、匠心等故事都被视而不见了。我们认为,这些"生命故事"应该在未来的保护、管理和阐释过程当中被考虑进去。
- Sally M.FosterSian Jones王思渝
- 关键词:复制品民族志
- 多重动力下中小博物馆群的形成与发展——以大同市为例被引量:4
- 2022年
- 大同市的情况反映出,中小博物馆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国有博物馆,其运行和政府(官方)规范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而政府对中小博物馆的政策不仅基于对博物馆的重视,更源于对城市整体发展的导向;地方大馆在专业化层面依靠总分馆制度和非正式的帮扶发挥重要的调配作用;民间(非官方)层面基于个人或企业发展而保持着多样化的建馆热情,并与官方导向之间形成了共存。这些主体动力既存在着差异,同时又共同交织,促成了大同市中小博物馆群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现象表明,博物馆在建立起与多元人群的关系之时仍存在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 王思渝郭佳思郑昭琪
- 关键词:多主体
- 民国时期文物事业曲折发展的历史借鉴
- 2018年
- 民国时期近38年间,尽管战乱纷纭,国事艰难,在国策抉择上有诸多值得检讨之处,但国家历史文物遗产仍然得以勉力维护,为文化学术界营造了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的一定活动空间,使此前历史文化遗产的维护工作得以有所发展。国民党在这方面的努力,尚能顾及民族大义,同中共的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努力相互交集。今日台海两岸面临复兴中华文化的共同机运,理应携手,联合开创保护历史遗产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一个崭新局面。而某些势力?‘去中国化”的活动,是数典忘祖,自毁文化根基的愚蠢举动。无论岛内何种政治势力,如果断了自身固有的民族文脉,就会走向覆灭的深渊。
- 曹宏牛大勇王思渝
- 关键词:民国时期考古发掘文物保护
- 从《国际博物馆》看世界博物馆发展被引量:3
- 2016年
- 《国际博物馆》是1948年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创办的重要国际性学术期刊。该刊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渐关注社区生态博物馆、文化遗产等新兴议题,并在研究视野上向社会议题逐步延伸,90年代以后其议题涉及市场化力量对博物馆产生的影响。而从新博物馆学的角度,该刊也反映出博物馆日渐参与社会问题和关注大众文化两方面的倾向。通过对该刊从创刊到第260期各期目录和部分发刊词进行梳理,提取各期讨论主题,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可总结出《国际博物馆》议题关注点的变化,也反映了世界博物馆的发展趋势。
- 王思渝
- 关键词:市场化新博物馆学
- 城乡与社区发展视野下的博物馆角色
- 2023年
- 《文化与地方发展,效果最大化:地方政府、社区与博物馆指南》在城乡与社区发展视野下提出了博物馆发展的四个主要领域,即城市设计、社区发展、创意街区以及乡村语境。其主张可以进一步概括为整体性、工具性和参与度三个维度。本文结合我国的杨浦滨江城市更新项目、史家胡同博物馆、上生·新所、上吴村百艺馆的具体案例,探讨这一文献中的理念主张在实践中面临的诸多具体问题。三个维度在上述案例中有不同侧重,且尚未实现全面整合。
- 王思渝沈山
- 关键词:整体性社区参与
- 遗产教育的多元可能性
- 2023年
-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遗产保护已经不再是一个令大多数人感到陌生的词汇。从事保护事业的人员、被保护的对象均在日益增多。在这样的一幅“繁荣”景象之下,我们仍应注意到,遗产保护距离成为所有人的共识还有漫长的前路。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工作,让更广泛的群体对遗产产生认知和判断,尤其是对于那些与特定的遗产对象关系更紧的利益相关者而言,获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乃至参与,是遗产保护工作的伦理正当性、保护可行性以及后续可持续性的重要内容。
- 王思渝
-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可持续性所有人
- 校园文化遗产保护的社区参与途径——以北京大学燕南园景观保护项目为例被引量:3
- 2023年
- 校园文化遗产是服务师生群体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的场所,保护其活态特性要求社区活力的延续,因此校园遗产的保护利用要积极引入社区参与。北京大学燕南园景观保护,依托于高校中社区参与基础良好、文化群体多元、机构组织林立等特点,从意见建议、体验实践和传播共享3个维度出发策划活动,多样化结合社区参与于遗产保护实践。这不仅有利于遗产真实性、活态性的保护,而且能全面地反映师生发展诉求,深化社区的遗产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可探寻未来遗产保护利用的多方合作途径。
- 宋伊琳阮可欣张剑葳王思渝唐琳
- 关键词:社区参与校园更新
- 社会性下博物馆职能的渗透与后退——以史家胡同博物馆为例被引量:6
- 2019年
- 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再次体现了当代国际社会对博物馆在一种社会性下反思自我职能的呼声。具体到国内语境中,在吸收了"社区博物馆"和"社区营造"的理念后,史家胡同博物馆通过介入社会议题、构建社会网络,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专业力量的保障,实现了博物馆对社区的渗透与自我职能有条件的后退。
- 王思渝王虹光
- 关键词:社会性社区博物馆
- 不同空间语境下中国木结构古建筑展览的现状及特点被引量:6
- 2022年
- 木结构古建筑展览需要考虑将自身作为展场和将自身作为展品两类情况。当其作为展场时,根据空间特性的不同,原状复原和空间改造这两类不同的展示形式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也将不同;当其作为展品时,现有的案例又呈现出让观众行走在建筑空间内和建筑空间外两类不同的展示实践。两种情况都需要处理展览内容、建筑空间原本的遗产价值以及现代展览需求这三方面要素之间的关系。
- 王思渝马青龙杭侃
- 关键词:展览内容遗产价值
-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被引量:8
- 2016年
- 遗产,尤其是人类创造和遗留的文化遗产,其权益主体和保护主体是关系价值认知、保护伦理和保护行为的遗产保护学的基本问题之一。遗产在不断增加和演变的同时,其权益主体也从个体扩展向群体演变,国家政府乃至于国际组织在遗产保护中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然而,多样化的遗产权益主体必然导致遗产保护主体的多样化,强调对少数及边缘族群文化主体话语权的关注,也就成为一种趋势。不同文化传统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其遗产权益的主体有所不同,个人、社群和政府在遗产保护中的角色和作用也有差异。在中国的遗产保护实践中,政府以外的社区自我的培养以及各种力量良性的互动关系,都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
- 孙华王思渝魏子元张夏
- 关键词:文物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