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梅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低碳
  • 1篇低碳经济
  • 1篇低碳经济发展
  • 1篇学风
  • 1篇学风建设
  • 1篇社会可持续发...
  • 1篇实验区
  • 1篇实验区建设
  • 1篇思考及对策
  • 1篇碳减排
  • 1篇碳排放
  • 1篇碳源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县域
  • 1篇县域科技
  • 1篇经济发展
  • 1篇经济社会可持...
  • 1篇经济社会可持...
  • 1篇科研诚信

机构

  • 6篇四川省科技促...
  • 1篇四川省科学技...

作者

  • 6篇田梅
  • 5篇杨光炜
  • 2篇赵毅峰
  • 1篇杨锐
  • 1篇辜萍
  • 1篇曾婷

传媒

  • 2篇决策咨询
  • 1篇科技中国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环境保护与循...
  • 1篇管理观察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的科技政策启示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全球范围内的低碳经济转型不仅为我国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仍有着许多的问题,因此,必须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制定适宜的科技政策引导低碳技术创新,从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简要梳理了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的科技政策现状,分析了我国以科技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的科技政策对我国的启示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田梅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
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研发与示范分析研究--以四川省为例被引量:2
2018年
四川省主要碳源与全国碳源特征一样,主要来源于能源消费。省内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产生于能源活动中的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固体废弃物处理过程,三者的排放量之和占到省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99%以上。同其他省市相比,四川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较大,人均碳排放量和单位GDP碳排放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面临降低碳排放强度的任务十分艰巨。而作为有效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举措,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能够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和环境保护,兼顾经济发展、能源供给、能源结构优化、减碳减排的多方面需求,并具有经济效益和早期实施条件,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性、全局性、战略性技术选择。
田梅冉春红杨光炜
关键词:碳源捕集二氧化碳减排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氧化碳排放固体废弃物处理
四川省科研诚信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被引量:3
2021年
近年来,四川省围绕加强科技监督评估和诚信体系建设,推进科研作风学风建设,在建章立制、统筹布局、工作实践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政策体系初步构建,监管机构相继成立、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监管程序愈加规范,科研作风学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为做好四川省“十四五”及中长期科研诚信建设战略研究,四川省在2020年面向四川省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开展了科研诚信体系建设问卷调查。
杨锐辜萍田梅杨光炜曾婷陈燕
关键词:科研诚信学风建设诚信体系建设
四川省县域科技创新发展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创新,尤其是县域科技创新。文章通过全面分析四川省县域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从增强创新驱动供给、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强科技创新资金保障、突破科技人才集聚障碍和夯实科技创新基础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四川省县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田梅杨光炜赵毅峰
新形势下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思考及对策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经过30余年的努力,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推进了体制机制创新,对四川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已成为四川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示范基地。文章通过分析在新形势新常态背景下,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中及建成后尚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四川省指导实验区建设步入更高水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提供参考。
田梅冉春红杨光炜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四川省气候变化适应行动现状、问题和建议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作为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四川省面临着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和应对新增气候变化风险的挑战。文章在简要介绍气候变化对四川省的影响、系统梳理其在适应气候变化中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四川省省情和气候变化适应行动现状,提出了从健全法律法规到完善适应气候变化的体制机制,从加强适应基础建设到强化适应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田梅冉春红李映果赵毅峰杨光炜
关键词:气候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