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昭

作品数:8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双金属
  • 8篇双金属催化剂
  • 8篇金属
  • 8篇金属催化剂
  • 8篇催化
  • 8篇催化剂
  • 7篇
  • 6篇
  • 4篇一氧化碳
  • 4篇RH
  • 2篇歧化
  • 2篇加氢
  • 2篇AL
  • 2篇H+
  • 1篇钴催化剂
  • 1篇相互作用
  • 1篇加氢反应
  • 1篇XPS
  • 1篇A1
  • 1篇CO

机构

  • 7篇四川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龚茂初
  • 8篇陈豫
  • 8篇陈耀强
  • 8篇曹昭
  • 6篇辛勤
  • 5篇郭燮贤
  • 3篇张慧
  • 1篇潘桂黄
  • 1篇李新生
  • 1篇张慧

传媒

  • 4篇化学学报
  • 2篇Chines...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天然气化工—...

年份

  • 1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RhCo双金属催化剂的研究 Ⅳ.Rh_2Co_2/Al_2O_3上的吸附中心类型及吸附性能
1997年
利用CO和NO作为双探针分子对Rh_2Co_2/Al_2O_3的吸附中心类型和吸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Rh_2Co_2/Al_2O_3上存在Rh上的孪生和桥式CO吸附中心以及Co上的线式CO吸附中心.其中Rh上的孪生和桥式CO吸附中心对CO和NO的吸附性能与Rh_4/Al_2O_3上的孪生和桥式CO中心相似.Co上的线式CO吸附中心以预吸附的CO能被NO取代,预吸附的NO不能被CO取代而区别于Rh_4/Al_2O_3上的Rh的线式CO吸附中心;又以既能吸附CO又能吸附NO而不同于Co_2/Al_2O_3和Rh+Co/Al_2O_3上的Co中心.与母体簇的结构相关联,表明H_2还原后的Rh_2Co_2/Al_2O_3上Rh_2Co_2(CO)_(12)簇结构仍保持,且Rh—Co相互作用强.
陈耀强曹昭龚茂初周建略陈豫辛勤张慧郭燮贤
关键词:双金属催化剂催化剂
RhCo双金属催化剂的研究Ⅴ.Rh_2Co_2/Al_2O_3上CO吸附态的动态行为与CO歧化被引量:1
1997年
利用TPIR动态方法研究了Rh2Co2/Al2O3上CO吸附态的动态行为和CO歧化反应.结果表明,在CO吸附TPD(真空中)IR动态过程中,Rh上的孪生CO谱带强度逐渐同步减弱,Co上的线式CO谱带和Rh上的桥式CO谱带强度逐渐减弱的同时向低频位移.完全脱附的顺序为:桥式(150℃),孪生(350℃)和Co上的线式(400℃).该结果明显不同于Rh4/Al2O3上相同动态过程的结果,表明RhCo相互作用导致各吸附中心上CO吸附强度的改变.在CO吸附TP(CO中)IR动态过程中,三种吸附的CO谱带250℃以上才发生强度减弱直到消失.表明CO歧化在250℃以上才发生.并且Rh上桥式中心上的歧化速率与孪生中心上相等,Co上的线式中心上的CO歧化速率则大于Rh4/Al2O3的Rh线式中心.
陈耀强龚茂初曹昭周建略陈豫辛勤郭燮贤
关键词:双金属催化剂一氧化碳
RhCo双金属催化剂的研究 Ⅰ.RhCo双金属催化剂的金属-金属及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1996年
利用XPS对以金属盐共浸渍制备的PH+CO/AL_2O_3和RH_2Co_2(CO)_12为前体制备的Rh_2Co_2/Al_2O_3催化剂的金属-金属及金属-载体相互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Rh+Co/Al_2O_3经400℃ H_2还原后RH的结合能与Rh^0的结合能接近,Co基本上以CoAL_2O_4状态存在,Co_0的谱峰很弱;而Rh_2Co_2/Al_2O_3经400℃H_2还原后Rh的结合能与Rh^0接近,Co除以CoAl_2O_4状态存在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以Co^0状态存在.上述结果揭示出两个样品的RH-Al_2O_3的相互作用弱,Co-Al_2O_3的相互作用强.Rh+Co/Al_2O_3上Rh-Co相互作用弱,而Rh_2Co_2/Al_2O_3在H_2还原后仍保持RhCo簇合物的强的Rh-Co相互作用,导致显著量的Co^0存在.
陈耀强周建略龚茂初龚华曹昭潘桂黄陈豫
关键词:双金属催化剂XPS催化剂
Rh-Co/Al_2O_3双金属催化剂上CO加氢反应
1994年
用非传统方法制备了Rh2Co2/Al2O3、Co2/Al2O3、Rh4/Al2O3和用传统方法制备了(Rh+Co)/Al2O3催化剂。用连续流动微反装置研究了上述催化剂的CO加氢活性及选择性,并系统地研究了H2/CO比值和温度对反应活性及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h2Co2/Al2O3的活性不仅高于Rh4/Al2O3和Co2/Al2O3,而且也高于(Rh+Co)/Al2O3,在选择性方面与上述样品也有明显差异。当H2/CO比值从6:1变到1:1时,其它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大为降低,而Rh2Co2/Al2O3仍保持高活性。
周建略陈耀强曹昭龚茂初陈豫
关键词:一氧化碳加氢反应
RhCo双金属催化剂的研究 Ⅱ.Rh+Co/Al_2O_3上CO吸附态的动态行为与CO歧化
1996年
利用CO和NO作为双探针分子和TP-IR动态方法研究了Rh^+Co/A1_2O_3催化剂上的吸附中心类型,CO吸附态的动态行为以及CO歧化反应.结果表明在Rh+Co/Al_2O_3上存在大量的孪生CO吸附中心和少量的线式CO吸附中心以及Co上的NO吸附中心.在TPD(真空中)动态过程中,孪生CO谱带强度逐渐减弱并在325℃完全脱除.明显低于Rh_4/Al_2O_3上孪生CO谱带的脱附温度,表明Co的加入减弱了孪生中心对CO的吸附强度.在TP(CO中)动态过程中,吸附的CO谱带在250℃以上才发生强度减小直至消失的行为表明CO歧化在250℃以上才发生.并且孪生中心上的歧化速率高于线式中心.
陈耀强龚茂初曹昭周建略陈豫辛勤张慧郭燮贤
关键词:双金属催化剂
金属-金属相互作用对Rh_2Co_2/Al_2O_3催化剂吸附性能的影响
1995年
用CO和NO双分子探针-IR技术研究了双金属Rh-Co/Al_2O_3催化剂的Rh-Co相互作用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Rh_2CO_2(CO)_(12)簇合物制得的Rh_2CO_2/Al_2O_3中的Rh-Co相互作用强,使其在673KH_2还原后产生一种新的线式CO吸附的Co中心。此Co中心对CO和NO的吸附性能不同于Co_2/Al_2O_3(由Co_2(CO)_8制得)上的Co中心。由金属盐共浸制得的(Rh+Co)/Al_2O_3中的Rh-Co相互作用弱,Co中心对CO和NO的吸附性能与单金属Co_2/Al_2O_3相同。Rn_4/Al_2O_3(由Rh_4(CO)_(12)制得)上3种CO吸附的Rh中心对CO和NO的吸附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在孪生CO吸附的Rh中心上,CO强于NO;在线式CO吸附的Rh中心上,CO与NO相近;在桥式CO吸附的Rh中心上,CO弱于NO。CO在Co_2/Al_2O_3上不产生分子吸附态。
周建略陈耀强曹昭龚茂初陈豫辛勤李新生张慧
关键词:双金属催化剂金属相互作用
RhCo双金属催化剂的研究 Ⅲ.Rh+Co/A1_2O_3上表面羰基氢化物及其动态行为被引量:1
1997年
利用连续流动微反研究了Rh+Co/Al_2O_3催化剂的CO加氢反应.结果表明反应在220℃以上发生.反应活性随温度的升高和H_2/CO值的增加而增加.利用TP-IR动态方法研究了Rh+Co/Al_2_3上CO和H_2共吸附及其动态行为.结果表明在Rh+Co/Al_2O_3的孪生及线式中心上,CO和H_2室温共吸附时即有部分孪生及线式CO转化为相应的羰基氢化物.随温度的升高,剩余的孪生和线式CO继续向相应的羰基氢化物转化.而羰基氢化物则向多氢羰基氢化物转化.在到达反应温度之前,催化剂表面只存在羰基氢化物及相应的多氢羰基氢化物.在反应温度则导致产物CH_4生成.与CO加氢反应和CO歧化的吸附态研究结果相关联,作者认为在Rh+Co/Al_2O3上CO加氢生成CH_4是经由羰基氢化物-多氢羰基氢化物途径.
陈耀强龚茂初曹昭周建略陈豫辛勤张慧郭燮贤
关键词:双金属催化剂催化剂一氧化碳
RhCo双金属催化剂的研究Ⅵ.Rh_2Co_2/Al_2O_3上表面羰基氢化物及其动态行为被引量:3
1998年
利用连续流动微反研究了Rh2Co2/Al2O3上的CO加氢反应.该反应在200℃以上发生,反应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和H2/CO比的增大而增大.利用TPIR动态方法研究了Rh2Co2/Al2O3上CO和H2的共吸附及其动态行为.结果表明,在Rh2Co2/Al2O3的Rh上的孪生和桥式中心及Co上的线式中心上,CO和H2室温共吸附时即有部分孪生、桥式CO及Co上的线式CO转化为相应的羰基氢化物.随着温度的升高,剩余的孪生、桥式CO及Co上的线式CO向羰基氢化物转化,而羰基氢化物又向多氢羰基氢化物转化.在CO加氢反应温度下,Rh2Co2/Al2O3的三种吸附中心上只存在多氢羰基氢化物.与CO加氢反应和CO歧化的吸附态动态研究结果相关联,可以认为在Rh2Co2/Al2O3上CO加氢生成CH4经由了羰基氢化物多氢羰基氢化物途径.
陈耀强龚茂初曹昭周建略陈豫辛勤郭燮贤
关键词:双金属催化剂一氧化碳加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