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宏伟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锆石
  • 3篇地块
  • 3篇地质
  • 3篇地质特征
  • 3篇同位素
  • 3篇年代学
  • 3篇矿床
  • 3篇北部
  • 2篇东北部
  • 2篇元古代
  • 2篇找矿
  • 2篇石英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多金属
  • 1篇多金属矿
  • 1篇多金属矿床
  • 1篇新元古代
  • 1篇岩石

机构

  • 7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河北省地矿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煤科工集团...

作者

  • 8篇孙宏伟
  • 7篇左立波
  • 6篇任军平
  • 6篇王杰
  • 3篇许康康
  • 2篇唐文龙
  • 2篇吴兴源
  • 1篇李俊建
  • 1篇刘晓阳
  • 1篇贺福清

传媒

  • 5篇地质学报
  • 1篇矿物学报
  • 1篇地质与勘探

年份

  • 4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赞比亚东北部班韦乌卢地块泛非期以来构造演化的裂变径迹约束被引量:3
2021年
本文利用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方法探讨了班韦乌卢地块泛非期以来的主要构造演化时间。为研究班韦乌卢地块的构造活动,本文从班韦乌卢地块中部卡帕图地区的沉积盖层姆波罗科索群的姆巴拉组、萨马组和卡布韦卢马组中采集多件新鲜的岩石样品,并获得5件锆石和2件磷灰石样品裂变径迹分析结果。5件锆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575±35~380±22 Ma之间,其峰值年龄组为600~572 Ma和420~390 Ma。2件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59±6~27±4 Ma之间,其峰值年龄组为99~80 Ma和19~11 Ma。它们的峰值年龄组分别对应的主要时代为新元古代的埃迪卡拉纪、早泥盆世、晚白垩世和中新世。对比区域上已有的年龄数据可知,南部非洲地区新元古代的埃迪卡拉纪、早泥盆世和晚白垩世的构造活动是一个区域性的构造事件,仅中新世(19~11 Ma)的构造活动在区域上的表现尚不明确。综合前人成果资料,自泛非构造运动以来,班韦乌卢地块至少经历600~572 Ma、488~441 Ma、420~390 Ma、375~293 Ma、99~80 Ma及19~11 Ma六个构造事件。班韦乌卢地块泛非期以来的构造演化研究程度很低,此次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在该地区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任军平王杰古阿雷孙宏伟左立波贺福清CHIPILAUKA MukofuALPHET PHASKANI DokoweEZEKIAH ChikambweEVARISTO Kasumba
赞比亚伊索卡东部片麻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被引量:3
2021年
赞比亚伊索卡东部位于伊鲁米德带上,伊鲁米德带是一个北东走向的褶皱俯冲带,位于赞比亚中东部,南部以新元古代赞比西带为界,北东至赞比亚-坦桑尼亚-马拉维边境,并以北西向古元古代乌本迪带为界。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片麻岩、二云母石榴斜长片麻岩、含石榴黑云母钾长片麻岩和含石榴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的岩浆侵位年龄为1949±18 Ma~2025±15 Ma,形成于古元古代。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伊索卡东部片麻岩岩浆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系列;稀土配分模式明显呈右倾型,富含轻稀土,贫重稀土,铕和铈表现为极微弱的负异常;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富集Rb、K、La、Pb、Nd、Sm等元素,亏损Ba、Nb、Ta、Ce、Sr、P、Ti等元素。根据伊鲁米德带的构造演化阶段,可以判断伊索卡东部片麻岩形成于乌萨加兰期。
左立波任军平邱亮王杰古阿雷孙宏伟许康康Alphet Phaskani DOKOWEAbraham MUKANGWADaniel MALUNGAChisamba MWANSAPeter CHIPUMBU
关键词:锆石U-PB测年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
蒙古Har tolgoi铅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2015年
Har tolgoi铅银多金属矿床位于蒙古南戈壁省省会Dalanzadgad市南约170千米的诺木冈县境内,与我国直线距离56千米,大地构造位置在巴音毛道-雅干-Baruun Tsohio微陆块内。该矿床是南蒙古一个重要的大型铅银多金属矿床,其周围Pb-Zn-Ag-Au矿床(点)密布,通过该矿床的深入研究。
唐文龙李俊建孙宏伟
关键词: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新元古代石英斑岩
中非卢菲里安地区Pb-Zn-(Cu)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被引量:3
2019年
中非卢菲里安地区以巨量铜钴资源闻名,同时也赋存大量铅锌资源。通过对该地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成矿期次以及物质来源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获得以下认识:铅锌矿体主要赋存在恩古巴群及罗安群内的碳酸盐岩沉积地层中,属于后生层控型硫化物矿床,与MVT型铅锌矿成矿模式相似;矿化主要集中在680~600Ma和500~450Ma2个时期,前者与卢菲里安造山高峰期相对应,后者则属于后造山期;该地区成矿金属元素以壳源为主,硫化物以海相物源为主,主要受卢菲里安造山活动影响而形成的高盐度热卤水从罗安群及铁镁质基岩中萃取金属元素并在断裂构造发育地区富集成矿。此外,本文还对该地区铅锌矿找矿方向提出了一定建议。
孙宏伟任军平王杰古阿雷左立波吴兴源许康康
关键词: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方向
赞比亚北部省卡萨马西部石英闪长岩锆石U-Pb和Lu-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4
2019年
石英闪长岩锆石U-Pb和Lu-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对赞比亚东北部班韦乌卢地块的形成时代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采用LA-MC-ICP MS方法测得班韦乌卢地块中卡萨马西部地区出露的两个石英闪长岩体中锆石的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964±8 Ma(MSWD=0.87,N=32)和1913±10 Ma(MSWD=0.77,N=19),表明两期石英闪长岩均形成于古元古代且可能与古元古代乌本迪构造带的活动有关。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石英闪长岩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配分曲线均呈右倾型,具有富含轻稀土元素(LREE)、贫重稀土元素(HREE)以及δEu(0.77~0.80)弱负异常特点。微量元素均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及K)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如Th及U)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P、Sr和Ti相对亏损。Nd/Th=3.60~4.65,Nb/Ta=12.05~13.87,Th/Ta=11.14~11.81,Ti/Zr=36.84~41.71,Ti/Y=220.28~300.00和具有不均一的εHf(t)值(分别为-3.8~1.3和-4.3~8.6)均显示石英闪长岩的原始岩浆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Zr/Y=5.98~7.19,La/Nb=2.91~3.88,La/Yb=12.19~13.92及构造判别图解均显示石英闪长岩形成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
任军平王杰左立波古阿雷孙宏伟许康康CHIPILAUKA MukofuALPHET PHASKANI DokoweEZEKIAH ChikambweCHISHIMBA CanisiusDANIEL Malunga
关键词:石英闪长岩
班韦乌卢地块中部变质表壳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研究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4
2021年
通过LA-MC-ICP-MS碎屑锆石微区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对班韦乌卢地块中部地区基底变质表壳岩进行了同位素定年及物源示踪研究。结果显示,两件样品的碎屑锆石峰值年龄分布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总体呈现出2490~2059 Ma、2044~1954 Ma、1942~1887 Ma、1865~1817 Ma以及1641~1522 Ma五个年龄组,分别与班韦乌卢地块内的构造岩浆事件相吻合。综合区域地质特征与碎屑锆石年龄谱特征分析认为:原岩蚀源区比较复杂,近源区古元古代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及火山岩是主要的蚀源区。根据碎屑锆石最小年龄1522±23 Ma,推测表壳岩原岩形成时代上限可能为中元古代,而不是之前认为的形成于古元古代。碎屑锆石的εHf(t)值介于-6.26~7.37之间(平均1.37),由负到正变化范围较大,表明它们除来自古老地壳的再循环物质外,还存在新生地壳的物质来源。t_(DM2)峰值年龄出现在2.40~2.50 Ga,说明班韦乌卢地块地壳增生事件主要发生于古元古代,可能与凯诺兰超大陆的聚合过程有关,其晚于全球大陆地壳主增长期,说明了地壳增生的长期性和在地质历史时期增长速度的不稳定性。
孙宏伟王杰王杰古阿雷任军平刘子江邢仕左立波Alphet Phaskani DOKOWEEzekiah CHIKAMBWE
关键词:表壳岩
坦桑尼亚乌本迪造山带卢帕金矿区地质特征浅析
坦桑尼亚金矿资源丰富,为非洲第四大产金国.本文通过对前人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结合项目工作成果,进一步梳理卢帕金矿区成矿地质特征、探讨矿床成因.卢帕金矿区面积3000km2,呈集群状产出,受地质工作程度及勘探深度的影响,目前...
孙宏伟唐文龙刘晓阳左立波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文献传递
赞比亚北部卡帕图地区古元古代花岗岩成因:岩石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及Hf同位素约束被引量:5
2021年
赞比亚北部地区广泛发育古元古代花岗岩,是研究班韦乌卢地块构造岩浆作用特征的天然实验室。本文对赞比亚北部卡帕图地区大面积出露的花岗岩体开展较系统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卡帕图地区主体花岗岩形成于2012±11~1970±20Ma,晚期浅肉红色似斑状正长花岗岩侵位年龄为1959±16Ma,均为古元古代岩浆活动,大量太古宙捕获锆石信息显示班韦乌卢地块可能存在太古宙地壳组分残留。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卡帕图花岗岩具有高硅(SiO_(2)=67.93%~72.80%)、高铝(13.85%~14.91%)、富钾(Na_(2)O/K_(2)O=0.29~0.89)、低镁(0.38%~1.93%)、低磷(0.10%~0.23%)的特点,铝饱和指数A/CNK在1.04~1.19之间,CIPW刚玉标准分子指数大于1%(1.01%~2.51%);稀土元素分配模式整体右倾,其中主体花岗岩稀土含量较高(ΣREE=191.79×10^(-6)~294.25×10^(-6)),Eu负异常(δEu=0.26~0.53),晚期浅肉红色似斑状正长花岗岩稀土含量相对较低(ΣREE=48.58×10^(-6)~54.00×10^(-6)),Eu弱正异常(δEu=1.04~1.37);微量元素中,卡帕图花岗岩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Sr和高场强元素Nb、Ta等,并具有较低的Cr(3.56×10^(-6)~65.6×10^(-6))、Co(1.99×10^(-6)~12.5×10^(-6))和Ni(2.16×10^(-6)~33.7×10^(-6))含量;以上特征表明研究区古元古代花岗岩属于S型花岗岩。Hf同位素结果表明,卡帕图花岗岩的εHf(t)值和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值分别介于-15.9~+4.7和2289~3596Ma,远大于其锆石的结晶年龄,指示岩浆源区成分的强不均一性,岩浆源区系太古宙-古元古代陆壳部分熔融产物,存在不同程度的地幔物质混入。此外,主体岩石较高的CaO/Na_(2)O和低的Rb/Sr比值,表明主体花岗岩原岩是由地壳砂质岩部分熔融而来;晚期浅肉红色似斑状花岗岩低的CaO/Na_(2)O和高的Rb/Sr比值,指示泥质岩源区熔融。综合区域和全球构造演化历史,本次研究认为卡帕图花岗岩形成于坦
古阿雷王杰任军平左立波孙宏伟吴兴源邢仕刘子江张金达EZEKIAH ChikambweEVARISTO Kasumba
关键词:古元古代S型花岗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