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瑶

作品数:14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医院感染
  • 3篇手术
  • 3篇内镜
  • 2篇荧光
  • 2篇荧光标记
  • 2篇荧光标记法
  • 2篇临床环境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手术
  • 2篇脑手术
  • 2篇干预
  • 2篇标记法
  • 1篇德尔菲
  • 1篇德尔菲法
  • 1篇胸膜
  • 1篇胸膜炎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病
  • 1篇血液病患者
  • 1篇药物

机构

  • 14篇苏州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常熟市第二人...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昆山市第一人...
  • 1篇苏州市疾病预...
  • 1篇苏州市吴江区...

作者

  • 14篇赵瑶
  • 11篇金美娟
  • 7篇乔美珍
  • 5篇刘明星
  • 3篇吴琛
  • 3篇丁蔚
  • 2篇钱雪峰
  • 2篇吴旭琴
  • 2篇陈凯
  • 2篇马文霞
  • 1篇朱晓黎
  • 1篇韩焕菊
  • 1篇李松琴
  • 1篇陈凯
  • 1篇周宏
  • 1篇张勤英
  • 1篇黄春燕
  • 1篇赵纳幸
  • 1篇张卫红
  • 1篇赵丽霞

传媒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消毒学杂...
  • 2篇中国感染控制...
  • 2篇抗感染药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江苏卫生事业...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荧光标记法评价并干预临床环境的清洁效果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了解荧光标记法在临床环境清洁效果评价及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间病房,对病房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做荧光标记,清洁后4 h内进行荧光标记复核,未见荧光标记为清除,见到荧光标记或部分荧光标记均为未清除,计算荧光标记的清除率。持续干预半年:每月向保洁员反馈监测结果,并进行规范化培训,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第1个月)、干预后(第2个月)重症监护病房(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分别为58.33%(84/144)、85.90%(134/156),均高于普通病房[分别为15.31%(30/196)、52.94%(108/204)];干预后普通病房和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01)。持续干预半年,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普通病房由第1个月的15.31%提高至第6个月的85.18%,ICU由第1个月的58.33%提高至第6个月的96.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3.89、28.46,均P<0.001)。结论荧光标记法简捷有效、成本低廉,临床上容易普遍开展,适用于环境清洁效果的快速评价,有助于环境清洁效果的持续改进。
马文霞陈凯乔美珍金美娟吴琛吴旭琴赵瑶刘明星
关键词:荧光标记法清除率干预医院感染
非结核性胸膜炎和脓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特点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分析非结核性胸膜炎和脓胸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谱及药物敏感性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9月-2017年9月医院收治的非结核性胸膜炎和脓胸的患者病例资料,并检测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10年间共收集非结核性胸膜炎和脓胸患者159例,其中51例为经淋巴途径播散的纵膈脓肿、肝脓肿和经血液播散的败血症、脓毒症引起,108例为解剖屏障破坏所致;共分离病原菌187株,革兰阴性菌占37.4%(70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最高(13.9%,26株),肠杆菌科细菌其次(11.8%,22株);革兰阳性菌占47.1%(88株),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23.0%,43株),屎肠球菌其次(11.8%,22株);真菌占11.2%(21株);体外药敏试验显示,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和甲氧西林耐药率高;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情况相对严重,16种常用代表性抗菌药物中仅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和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占比高。159例非结核性胸膜炎和脓胸患者中,137例治愈出院,占86.2%。结论解剖屏障破坏为非结核性胸膜炎和脓胸的主要病因,病原菌主要为口咽部、呼吸道正常菌群、定植菌群和人工气道开放后侵入的环境菌,病原菌中非发酵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低,真菌性胸膜炎和脓胸数量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早诊断早治疗困难,患者预后差。
钱雪峰宋晓超金美娟吴琛赵瑶刘明星韩如慧乔美珍
关键词:脓胸病原菌药物敏感性
苏州市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 调查苏州市医疗机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微生物污染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以现场询问的方式收集医院口腔科或口腔诊所基本信息及水路消毒方式、频次等信息,采集水样进行菌落计数,根据是否超标分为超标组和未超标组,比较医疗机构基本信息及水路消毒情况。结果 共调查111家口腔诊疗机构,采集水样393份,其中合格202份,合格率为51.40%。不同等级医疗机构手机水的菌落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标组与未超标组医疗机构在治疗台日均诊疗量、水源类型及供水模式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于市政饮用水,采用灭菌水、纯化水和含消毒因子的水可降低DUWL微生物污染风险(P<0.05),超标组与未超标组定期消毒所用消毒剂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苏州市医疗机构口腔诊疗用水微生物污染严重,与诊疗量、水源类型及供水模式有关。
韩如慧金美娟杨波丁蔚尹圆张瑜汪洋赵瑶刘明星宋晓超
关键词:口腔综合治疗台
预防颅脑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成本效益分析被引量:28
2018年
目的比较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对颅脑手术部位感染(SSI)预防与控制项目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6月—2015年5月某院神经外科所有颅脑手术患者,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比较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医疗费用,计算颅脑SSI的经济损失,分析神经外科SSI预防与控制项目的成本,并推算获得的收益。结果病例组住院时间为25(20,32)d,高于对照组的16(12,19)d,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住院总费用为96 150.6(69 415.0,153 079.6)元,高于对照组的59 438.6(50 092.6,77 336.4)元(P<0.001),居前5位的费用依次为西药费、手术费、治疗费、检查费、化验费,发生感染的患者各项费用均高于未感染患者。若实施神经外科SSI预防与控制项目,SSI发生率降低5%时,产生的经济效益足够支付项目的成本;当感染率降低20%~30%时,效益成本比可达到4~6。结论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实施神经外科SSI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项目,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增加医院收入,还可以提高医疗质量。
赵瑶乔美珍陈凯钱雪峰刘明星金美娟
关键词:颅内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病例对照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的医院感染和预防控制人员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24年
目的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的医院感染和预防控制(以下简称“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检索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关于医院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相关文献,初步构建指标池,包括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106个三级指标。2024年1月至5月依据研究目的遴选30名不同专业的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函询,依据重要性评分和变异系数筛选确定最终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主客观结合计算组合权重。结果两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熟悉程度、判断依据、权威系数分别为0.71、0.84、0.78;两轮专家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97、0.215。最终建立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及64个三级指标的医院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专业能力、综合能力、职业素养和个人特质的权重分别为0.362、0.317、0.124、0.197;二级指标中权重排前5位的指标是感染监测与风险评估能力(0.154)、教育培训能力(0.112)、职业发展(0.101)、沟通表达能力(0.101)和科研能力(0.088)。结论本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熵值法构建的医院感控人员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实用,可为感控人员的职业发展及人才建设提供参考。
王莹金美娟丁蔚李歆赵瑶
关键词:医院感染岗位胜任力感染预防与控制指标体系德尔菲法
多部门联合干预胃癌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多部门联合干预对胃癌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为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该院采用多部门联合干预胃癌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比较干预前(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104例、干预后(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94例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及临床指标。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胃癌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药物选择合理率从25.0%(26/104)提高至93.6%(88/94),联合用药率从73.1%(76/104)降低至1.1%(1/94);总用药时间从4.0(3.0,5.0)d缩短至3.0(3.0,3.0)d,其中总用药时间>48~72 h的患者占比42.3%(44/104)提高至81.9%(77/94),总用药时间>72 h的患者占比从55.8%(58/104)降低至13.8%(13/9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21.3(16.8,31.7)DDDs/(100人·d)降低至14.5(12.6,18.7)DDDs/(100人·d);人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总费用从184.5(126.7,887.4)元降低至134.6(95.4,168.3)元,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其他感染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师干预医嘱成功的病例数为42例,医师培训考核合格率为100%,科室抗菌药物考核达到要求。结论:通过多部门联合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胃癌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并未对临床指标造成不利影响。
黄春燕尹颖赵瑶王斌高杰于迪
关键词:胃癌胃手术抗菌药物
PDCA循环在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2019年
目的:运用PDCA循环管理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减少住院时间超30天患者比例,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平均住院费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的基本信息,找出住院时间长的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应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并对结果进行监测和效果评价。结果:2015—2017年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占本年度出院病人比例逐年减少。结论:PDCA循环在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的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平均住院费用。
韩焕菊朱晓黎赵瑶朱子露谢佳东赵玉凤
关键词:PDCA循环住院时间
苏州市75家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现状调查
2024年
目的了解苏州市医疗机构消化内镜中心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配备现状。方法针对苏州市从事消化内镜技术的各级医疗机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基本状况、洗消中心管理及自动清洗机配备与维护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参加调查的75家医疗机构中,25.33%的医院设立了内镜洗消中心并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负责质量管控;28家医院内镜中心共配备86台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其中三级医院的配备率为75.58%;22.22%的三级医院在选择专用镜刷时,未能根据内镜管径大小进行匹配;在设备功能方面,81.40%的洗消机设备具备测漏功能;52.33%的设备能调节清洗消毒温度以符合不同的清洗需求;90.70%的设备具备自身消毒程序,减少人工干预;而82.56%的设备能自动记录清洗消毒过程并打印相关数据,有助于追踪溯源;近半年内,50.00%的医院有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维修记录,主要原因是消毒液面过高或过低及洁净压缩空气过滤膜堵塞。结论苏州市消化内镜中心软式内镜的自动清洗消毒机配备率仍需提升,目前设备功能缺乏统一规范标准,且设备维修问题众多。为确保患者诊疗安全,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大维护保养及检修力度,规范相关性能参数,强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的监测。同时,需关注设备功能完善与更新,以确保设备能满足临床需求,保障患者诊疗安全。
张瑜赵瑶孙湘郭新怡金美娟
关键词:消化内镜全自动清洗消毒机
苏州市医疗废物处置及管理现况调查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了解苏州市医疗废物管理及处置现状,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回顾性调查苏州市各区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016年医疗废物产生量、处置费用及医疗废物管理情况。结果:共224所医疗机构提交了有效问卷。结果显示,苏州市多数医疗机构医疗废物主管部门主要是总务、后勤部门,管理制度比较完善。苏州市2016年共处置医疗废物8 254. 47吨,处置费用2 560. 94万元。结论:苏州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完善,培训覆盖面广,医疗废物处置量较大,费用较高,医疗机构负担较重。化学性废物无专门机构处置,大多囤积,有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风险,建议环保部门引入相关企业妥善处理化学性废物。环保、卫监等监管部门与医疗机构需加强沟通协调。
刘明星乔美珍赵瑶韩如慧宋晓超金美娟
关键词:医疗废物
苏州市34所医疗机构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清洗和消毒效果评价
2025年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AER)的清洗效果和消毒效果,以期为医疗机构在使用和维护AER上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23年9月—2024年4月对苏州市所有配备AER的医疗机构进行现场采样和检测,使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AER清洗前后内镜表面和附件的清洗效果,使用蛋白残留法检测AER清洗前后内镜管腔的残留蛋白量,使用滤膜法检测内镜的消毒效果和AER内终末漂洗用水的情况,比较AER和手工两种方式消毒对内镜合格率的影响。结果共检测了34家医疗机构,43条消化内镜(胃镜27根,肠镜16根),内镜在AER清洗前后管腔的蛋白残留量平均值为51.82μg、35.38μg,表面ATP检测平均值为214 RLU、64 RLU,附件ATP检测平均值为126 RLU、32 RLU。ATP评价胃镜表面清洗前后合格率、内镜附件清洗前后合格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腔的蛋白残留在清洗前后未发现差别。使用AER消毒胃镜和肠镜的合格率分别为96.30%和87.50%,手工清洗消毒的胃镜和肠镜的合格率分别为100.00%和87.50%,使用AER和手工两种方式对消化内镜消毒后合格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AER和手工的终末漂洗用水合格率分别为87.50%、80.00%。结论三级医疗机构的AER配置率较高,使用AER和手工两种方式对消化内镜消毒的效果无统计学差异,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和蛋白残留法评价AER清洗消化内镜效果尚可。建议多关注使用AER消毒的内镜和AER终末漂洗用水质量的定期监测。
赵瑶郭新怡杨波陆建英汪茜雅金美娟丁蔚李慧许圆孙湘
关键词:内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