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5篇细胞
  • 4篇急性
  • 2篇髓系
  • 2篇髓系白血病
  • 2篇粒细胞
  • 2篇粒细胞白血病
  • 2篇急性髓系
  • 2篇急性髓系白血...
  • 1篇单抗
  • 1篇地西他滨
  • 1篇点突变
  • 1篇凋亡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信号通路影响
  • 1篇血功能
  • 1篇血脂
  • 1篇亚群

机构

  • 9篇石河子大学医...
  • 2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9篇张红霞
  • 7篇吴广胜
  • 3篇王燕
  • 2篇龙珍珠玛
  • 2篇潘歆
  • 2篇郭蔚玲
  • 2篇农卫霞
  • 2篇章大谦
  • 1篇孟华
  • 1篇刘秋艳

传媒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课程教育研究...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miR-1285通过YAP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miR-1285通过转录共激活因子Yes相关蛋白1(YAP1)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miR-1285的质粒,使K562细胞过表达miR-1285及敲低miR-1285,分为miR-1285 mimics、mimics control、miR-1285 inhibitor、inhibitor control四组;采用qRT-PCR法定量分析四组中miR-1285的表达量,验证转染效率,利用CCK8、AnnexinⅤ-FITC方法检测四组K562细胞的凋亡、增殖情况;使用Western blot检测YAP及其下游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变化,检测凋亡相关分子BAX、Bcl-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敲低miR-1285后,可促进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YAP的表达升高,下游分子EGFR表达相应升高,凋亡相关分子BAX降低,而Bcl-2表达升高;而过表达miR-1285后,K562细胞增殖减弱,凋亡增加,YAP表达降低,下游分子P-EGFR表达降低,凋亡分子BAX表达升高,而Bcl-2表达降低。结论miR-1285可通过抑制YAP的表达从而抑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有望成为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靶向分子。
张红霞吴广胜
关键词:增殖凋亡
维A酸片联合蒽环类药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对血脂及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维A酸片联合蒽环类药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效果及其对血脂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00例APL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蒽环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维A酸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相关指标、治疗效果、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及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观察组凝血指标恢复正常时间(6.17±1.41)d、血液学指标缓解时间(22.17±1.11)d均短于对照组的(11.21±2.51)、(29.21±1.7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0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PTT(34.29±1.91)s短于对照组的(37.36±1.81)s、FBG(2.69±0.91)g/L高于对照组的(2.21±0.8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C、TG、LDL-C水平分别为(4.21±1.20)、(1.42±0.32)、(2.41±1.21)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5.83±1.31)、(2.23±1.54)、(2.98±1.21)mmol/L,HDL-C(1.46±0.21)mmol/L高于对照组的(1.01±0.2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A酸片联合蒽环类药物治疗APL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以及血脂指标,值得研究和推广。
孟华张红霞
关键词:蒽环类药物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血脂凝血功能
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与单用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老年AML患者按用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单用传统的CAG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1个疗程后完全缓解9例(45%),9例部分缓解,2例完全无效,总有效率90%,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和中位总生存分别为12个月和19个月;骨髓抑制15例,肺部感染8例。对照组治疗后完全缓解7例(35%),部分缓解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5%,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和中位总生存分别为6个月和13个月;骨髓抑制18例,肺部感染12例,肠道感染2例,败血症2例,1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多脏器衰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老年AML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增加治疗风险。
张红霞吴广胜王燕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地西他滨CAG方案临床疗效
我国现阶段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8年
全科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于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工作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问题所在,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全科医师能力和待遇,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张红霞
关键词:全科医师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及影响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R-CHOP)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06例B细胞NHL病例依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分别为RCHOP组和CHOP组。R-CHOP组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CHOP组给予CHOP方案。6个化疗周期后观察两组疗效及细胞免疫指标(IgA、IgG、IgM)、体液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 (1)RCHOP组总有效率88.14%,CHOP组总有效率59.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化疗2个周期、6个周期后,R-CHOP组IgA、IgG、IgM均较本组化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化疗2个周期、6个周期后,两组CD3、CD4、CD4/CD8均较本组化疗前下降而CD8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各指标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CHOP方案治疗B细胞NHL疗效显著,但对免疫功能的抑制大于CHOP方案。
张红霞吴广胜郭蔚玲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利妥昔单抗CHOP方案
FLT3-TKD基因突变对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FLT3-TKD突变对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FLT3-TKD""D835""Acute Myeloid Leukemia"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以"FLT3-TKD""D835""急性髓系白血病"为中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以来至2018年4月14日。结果纳入8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7篇,中文文献1篇,共343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AML患者中FLT3-TKD突变组与野生组的完全缓解率(CR)(HR=1.06,95%CI 0.99~1.14,P=0.07)和无病生存率(DFS)(HR=1.44,95%CI=0.99~2.09,P=0.0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总生存率(OS)(HR=1.37,95%CI=1.12~1.67,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LT3-TKD基因突变可能是AML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戴纬王燕农卫霞潘歆龙珍珠玛章大谦张红霞吴广胜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META分析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的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影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1例MDS患者的转白时间、转白亚型、临床特征、实验室数据等临床资料。结果:101例MDS患者中,34.6%(35/101)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位转白时间7.5(0.5~5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40.7(1~87)个月。单因素分析发现,染色体核型、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血细胞减少系数、病态造血累及系数、WHO分型均影响MDS患者的转白率(均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染色体核型、病态造血系数、WHO分型是MDS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转白组患者较未转白组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缩短(11个月∶45个月)。结论:MDS是一类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疾病,根据相关高危因素,对其进行预后评估,从而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对延长患者转白时间及总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刘秋艳王燕龙珍珠玛农卫霞潘歆章大谦张红霞吴广胜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高危因素
β-arrestin1激活STAT3信号通路影响白血病细胞K562体外迁移侵袭能力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β-arrestin1对白血病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方法:特异性的β-Arrestin1-siRNA和阴性对照siRNA转染K562细胞,形成β-Arrestin1-siRNA组、阴性对照siRNA组和空白组对照组。以此为实验分组,应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 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β-Arrestin1-siRNA处理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较对照组分别下降43%及52%(P<0.05);且p STAT3蛋白表达减少;STAT3抑制剂能抑制K562细胞体外迁移侵袭能力。结论:白血病细胞K562中β-arrestin1蛋白高表达激活STAT3信号通路,从而促进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
张红霞吴广胜
关键词:STAT3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87例A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并根据病情分为急性组(n=21)和慢性组(n=66),另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Th1/Th2细胞和T细胞亚群。结果:观察组外周血Th1细胞、Th1细胞/Th2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性组外周血Th1细胞、Th1细胞/Th2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慢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周血IFN-γ、IL-4以及IFN-γ/IL-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性组外周血IFN-γ、IL-4以及IFN-γ/IL-4均显著高于慢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周血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外周血CD8^+水平显著高于慢性组,CD4^+及CD4^+/CD8^+水平显著低于慢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细胞亚群失衡以及Th1偏移在AA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且能一定程度反映疾病的状态。
张红霞吴广胜郭蔚玲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TH1/TH2T细胞亚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