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黎黎

作品数:9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腰椎
  • 4篇突出症
  • 4篇椎间盘
  • 4篇椎间盘突出
  • 4篇椎间盘突出症
  • 4篇内窥镜
  • 4篇窥镜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髓核
  • 2篇腰椎间盘髓核...
  • 2篇腰椎间盘髓核...
  • 2篇腰椎椎间
  • 2篇腰椎椎间盘
  • 2篇腰椎椎间盘突...
  • 2篇腰椎椎间盘突...
  • 2篇摘除
  • 2篇髓核
  • 2篇髓核摘除
  • 2篇髓核摘除术
  • 2篇盘移位

机构

  • 9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刘佐忠
  • 9篇黄黎黎
  • 4篇邵高海
  • 3篇邓忠良
  • 3篇屈一鸣
  • 3篇李波
  • 2篇袁喆
  • 2篇田文广
  • 1篇杨帆
  • 1篇柯珍勇
  • 1篇卢旻鹏
  • 1篇李波

传媒

  • 2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甘肃医药
  • 1篇科学咨询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脱出型和游离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脱出型和游离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7月—2014年9月,对被诊断为脱出型和游离型LDH的48例患者采用PETD治疗。所有患者根据髓核脱出(NPP)的方向和远近分4型:Ⅰ型3例,Ⅱ型11例,Ⅲ型26例,Ⅳ型8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5~90 min,平均65 min;出血量5~20 mL,平均10 mL;住院时间2~30 d,平均3.5 d。2例患者术后出现患侧肢体麻木加重,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术后出现椎间隙感染,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术后总体满意度为87.5%;各型分别为Ⅰ型67.7%,Ⅱ型90.9%,Ⅲ型92.3%,Ⅳ型75.0%。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均有所缓解,末次随访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5~45 d(平均30 d)均恢复正常工作。结论 PETD治疗脱出型和游离型LDH安全且有效,短期疗效满意。
刘佐忠黄黎黎卢旻鹏邵高海李波屈一鸣柯珍勇邓忠良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内窥镜检查
骨科学理论课线上教学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究线上教学模式在骨科学理论教学中的运用效果,为今后实施科学有效的线上教学提供参考及经验。方法 对2020年1—2月参加骨科学理论课线上学习的临床医学专业的98名学生和线上授课的11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65.3%的学生对线上教学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42.9%的学生可以对骨科学进行课前预习,66.3%的学生可按时参加线上学习。在对理论课的学习方式中,23.5%的学生更愿意选择线上,34.7%的学生则愿意选择线下学习。在选择在线教学方式中,42.9%的学生选择了录播+线上互动答疑,36.7%的学生则选择直播+线上互动答疑的方式。86.7%的学生表示在线上教学过程中能够专心听课。69.4%的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能够和教师在线互动。72.7%的教师表示对线上教学无充足的心理准备,54.5%的教师表示无法确定是否做了充分的备课,72.7%的教师表示更愿意选择线下教学方式或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方式。结论 线上教学是“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产物,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从以前的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这种转变对教师、学生及教学督导部门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促进其不断改进、提高教学效果的源动力。
刘佐忠黄黎黎郑小英杨帆
关键词:教学改革骨科学线上教学问卷调查教学效果
新冠状病毒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2021年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新冠状病毒感染机体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研究新冠发病免疫学机制,评估其与疾病轻重及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20年1-3月本院收治的已治愈新冠状病毒感染者90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n=78)和重症组(n=12),选取同期查体健康成人9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一般资料、血常规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重症组与轻症组及对照组比较年龄偏大;进展期,轻症组与重症组比较,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NK、B细胞等绝对值计数差异有显著性,重症组低于轻症组,两组均低于对照组;在恢复期,轻症组与重症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B细胞等绝对值计数较进展期增高,NK细胞较进展期减低,轻症组上述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约82-90%,重症组CD3^(+)、CD4^(+)、CD8^(+)、NK、B细胞等绝对值计数恢复至正常水平分别约为60%、52%、73%、50%、60%。结论新冠患者大部分淋巴细胞及亚群均受到破坏,以CD3^(+)、CD4^(+)、CD8^(+)细胞功能减低最为显著。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对于反映新冠患者免疫功能改变情况均有意义,通过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检测,可以预测疾病的发展变化,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从而促进预后的改善。
黄黎黎刘佐忠田文广袁喆
关键词:新冠状病毒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
经皮椎间孔镜与显微内窥镜下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对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TED)与显微内窥镜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ience、Embase、Clinicaltrials.gov、CBM、CNKI、VIP、万方医学数据库,截止时间2019年10月。本研究提取的评价指标包括:伤口大小、手术所用时间、失血量、透视的次数、并发症、术后卧床的时间、住院天数、VAS评分等。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8篇,随机对照7篇,队列研究11篇。共纳入2074例,1053例行PTED,1021例行MED。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P=0.12)、并发症发生率(P=0.35)、末次随访VAS评分(P=0.17)、ODI评分(P=0.14)、改良的MACNAB评分(P=0.81)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TED的手术方式在伤口大小、失血量、透视的次数、术后卧床的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均优于MED(P<0.05)。结论:PTED与MED治疗LDH时,在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比例、手术效果方面相近,术中透视的次数MED少于PTED,但是PTED术式具有失血量少、伤口小、术后卧床的时间及住院天数更短的优势。
刘佐忠黄黎黎邵高海李波屈一鸣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META分析
熊去氧胆酸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取综合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服用熊去氧胆酸片,每次250mg,每天3次,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直接胆红素(D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清蛋白(ALB)水平;并检测2组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占外周血CD4^+细胞比例,最大直径(PVD)、平均流速(PVV)、脾静脉最大直径(SVD)、平均流速(SVV)。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TBIL、TBA、DBIL、GGT、ALT、AST、ALP、ALB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reg细胞水平、PVD、SV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7细胞、Th17/Treg比值、PVV、SVV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肝功能指标,延缓病情进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黄黎黎刘佐忠田文广袁喆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
IL-PELD与MED治疗非极外侧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IL-PELD)与经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治疗非极外侧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永川医院骨科收治入院的单节段非极外侧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分为IL-PELD组与MED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差异,采用术前及术后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IL-PELD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并发症发生率高于MED组(P<0.05),而术中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少于MED组(P<0.05)。两组间末次随访腰痛及腿痛VAS评分(P腰痛=0.68、P腿痛=0.53)、JOA评分(P=0.86)、ODI评分(P=0.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退变不严重的非极外侧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推荐IL-PELD。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及退变严重的巨大椎间盘突出推荐MED。
刘佐忠黄黎黎邵高海李波屈一鸣邓忠良
载特立帕肽聚乳酸乙醇酸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组织工程骨材料学特性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2023年
目的制备载特立帕肽聚乳酸乙醇酸磷酸钙骨水泥(PTH-PLGA-CPC)复合组织工程骨并研究其材料学特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复乳溶剂蒸发法制备载特立帕肽聚乳酸乙醇酸(PTH-PLGA)微粒,观察外观、孔径并计算孔隙率,检测特立帕肽(甲状旁腺激素、PTH)的载药量及缓释比例。制备PTH-PLGACPC复合组织工程骨并计算孔径大小。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PTH-PLGA-CPC表面,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硝基苯磷酸酯二钠试剂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PTH-PLGA微球表面光滑,孔径均值为216+94μm,载药率约76.4%。PTH-PLGA-CPC组织工程骨呈多孔网状结构,孔径率均值为62.4+5.6%,孔径大小均值为212+76μm,与PLGA-CPC抗压强度无差异。接种于PTH-PLGA-CPC表面的兔骨间充质干细胞形态正常,细胞计数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PLGA-CPC组及空白对照组。结论PTH-PLGACPC复合组织工程骨呈多孔网状结构,具有合适的孔径大小及孔径率,并且在体外细胞试验中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成骨活性。
刘佐忠黄黎黎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甲状旁腺激素磷酸钙骨水泥聚乳酸乙醇酸骨质疏松症
脊柱手术脑脊液漏的诊治进展被引量:12
2016年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术中硬脊膜损伤发生率在0.6%-7.4%之间,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在2.3%-9.37%。术中行硬脊膜修复,加用生物蛋白胶,逐层严密缝合,术后常规切口旁放置引流管并间断夹闭,改变体位、局部加压,必要时行腰大池引流,使用广谱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并及时给予心理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等,可以有效治愈脑脊液漏,减少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
刘佐忠黄黎黎
关键词:脑脊液漏生物蛋白胶硬脊膜损伤
不同术式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比较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及后路小切口椎间盘切除术(M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8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LDH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PELD组、MED组和MD组,每组32例,记录并比较3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 d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术后1 d、3 d切口疼痛程度,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ELD组在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 d CPK水平及术后1 d、3 d伤口疼痛程度方面优于MED组,而MED组优于MD组;术中出血量PELD组0.05)。3组术后1个月、12个月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病例腿痛缓解较腰痛缓解更为明显。末次随访时3组间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轻微并发症经术中、术后对症处理后改善。结论3种手术方式均为治疗LDH的有效方案,PELD最为微创,符合快速康复理念,对于外侧型及旁侧型LDH具有明显优势,而中央型LDH采用MED治疗为宜。
刘佐忠黄黎黎邵高海李波邓忠良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内窥镜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