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芳
- 作品数:22 被引量:94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刘启泉截断扭转治疗胃癌前状态经验
- 2023年
- 刘启泉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丰富,尤善于对胃粘膜癌前状态(萎缩和肠化)的治疗。文章介绍了刘启泉教授将原用于外感热病、急危重症的“截断扭转”思想创新性地运用到胃癌前状态的治疗中,临证之时常早期运用化痰软坚、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攻毒散结及扶正补虚五法,先证而治,提前使用截断方药,阻遏病势,逆转镜下病理改变,临床效果显著,以期为临床治疗胃癌前状态提供参考。
- 郭浩林石芳梁笑妍张霞郑世豪李红京宋聪敏刘启泉
- 关键词:胃癌前状态名医经验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刘启泉教授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经验
- 目的:总结并挖掘刘启泉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的经验及用药规律,以利于名老中医治疗经验的传承,...
- 石芳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 节点治疗在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6年
-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是一种发生于直肠、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便下黏液脓血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因病程漫长、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等特点,属于临床难治性疾病。根据节点防治CUC、因时调整用药是中医治疗的优势与特色。临证时,在准确辨证的前提下,还应充分根据节气变化调整用药,以达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目的。
- 田琳刘启泉张娜娜石芳郭烁韩志秀
- 关键词:中医疗法
- 刘启泉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组方规律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刘启泉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并筛选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刘启泉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集成的频数分析、规则分析Apriori算法、改进互信息法以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算法,挖掘并分析刘启泉教授治疗本病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的512首处方中共涉及202味中药,其中药物性味以温、寒、苦、辛为主,多归脾、胃、肝三经;使用频次高于30次的药物有65味,其中以理气药和清热药所占比重最大;得到关联系数0.043以上的药对24个,药物核心组合18个,新处方8首。结论刘启泉教授治疗GERD以"开通郁结、宣畅气机、通降胃火"为基本治则,临证用药五脏同调、肝脾为重,巧用苦寒、清温并施、苦降辛开,注重药物剂量的把握,为GERD的辨证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并为下一步的临床及药理研究提供参考。
- 石芳张娜娜赵倩文许静茹王俞铧王雨鸽刘启泉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 隔药灸不同穴位配伍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的影响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观察腹灸组和腰骶灸组两组不同腧穴隔药灸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6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腹灸组(43例)与腰骶灸组(43例,脱落1例)。腹灸组取中脘、神阙、关元、双侧归来;腰骶灸组取命门、双侧肾俞、双侧次髎。两组均于月经来潮前3天施灸,每个月经周期治疗3次(每日1次),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和随访时的VAS评分、CMSS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清PGE_(2)、PGF_(2a)水平,评估隔药灸不同穴位配伍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CMSS评分均降低(P<0.05),腹灸组患者评分低于腰骶灸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能降低血清PGF_(2a)水平,升高血清PGE_(2)水平(P<0.05),腹灸组效果优于腰骶灸组(P<0.05)。结论腹灸组能明显改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PGF_(2a)水平,升高血清PGE_(2)水平有关。
- 朱慧娟兰向东石芳王艳君
- 关键词:隔药灸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
- 刘启泉运用腹诊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之经验
- 2024年
-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难治性胃部疾病,本病病情迁延难愈,治疗周期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刘启泉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胃,病机为气机郁滞、湿浊中阻、热毒蕴结、瘀血停滞、阴液亏虚。针对以上病机,刘教授在常规四诊基础上结合中医腹诊,确立了气滞腹证、湿阻腹证、热结腹证、血瘀腹证、阴虚腹证五种常见腹证,在明辨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指导遣方用药、判断转归预后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附验案1则以佐证。
- 石芳刘阳郭浩林崔长通张春云张娜娜张娜娜王志坤王志坤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腹诊腹证名医经验
- 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 胃癌前病变(PLGC)是一个病理学概念,是指容易发生癌变的病理组织变化,包括胃黏膜中、重度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IM)和异型增生(Dys),主要伴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进行早期...
- 石芳张娜娜王志坤
- 关键词:胃癌前病变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疗效评价
- 刘启泉基于四时用药理论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被引量:5
- 2022年
-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为脾胃科常见病,症状多变,有明显季节反复性,迁延难愈。刘启泉教授在CAG论治中发现,既要抓主病机,又要兼顾四时在CAG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调和胃气基础之上,春时疏风解表、柔肝以和胃,夏时泄热祛湿、清心以安胃,秋时补阴润燥、养肺以滋胃,冬时助阳益气、补肾以暖胃,在临证遣方用药中基于四时用药理论论治CAG可达到用药如神,效如桴鼓之目的。
- 赵倩文石芳许静茹王俞铧王雨鸽王蕊刘启泉
- 关键词:名医经验慢性萎缩性胃炎
- 雷火灸结合耳穴治疗气血虚弱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被引量:15
- 2021年
- 目的:比较雷火灸结合耳穴与西药治疗气血虚弱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气血虚弱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38例)与治疗组(38例,脱落1例),西药组患者出现痛经症状时,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0.3g/次,早晚各1次,连续服用3d。治疗组于月经来潮前3天给予雷火灸结合耳穴治疗,雷火灸选穴中脘、关元、双侧足三里,每次每穴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3d。耳穴选取子宫、内分泌、神门、肝、肾,每个月经周期治疗1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F_(2α)(PGF_(2α))、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VAS评分、CM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GF_(2α)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PGE_(2)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雷火灸结合耳穴可改善气血虚弱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GE_(2)、PGF_(2α)水平有关。
- 朱慧娟石芳孙明新王艳君
-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雷火灸耳穴前列腺素E2
-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启泉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规律及机制研究
- 2024年
-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及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刘启泉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组方规律及核心药物作用机制,为CAG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收集刘启泉教授治疗CAG门诊处方,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相关用药规律,对核心药物组合活性成分及CAG潜在靶点进行网络药理学机制分析。结果 共纳入635份医案,涉及176味中药,有42味中药使用频次超过110次,主要为清热药、理气药、补虚药及活血化瘀药;结合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得到治疗CAG的核心药物组合为:蒲公英、延胡索、当归、茯苓、郁金、石菖蒲、白芍、莪术、香附。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核心药物组合中8-异戊烯基山奈酚、山柰酚、β-谷甾醇等活性成分作用于蛋白激酶B1(Proteinkinase B1,AKT1)、肿瘤抑制因子p53(Tumorsuppressorp53,Tp53)、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核心靶点;核心药物组合治疗CAG的潜在靶点主要富集在66个细胞组成、99种分子功能和683个生物过程中;生物学通路主要为癌症通路、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等。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方法较好体现了刘启泉教授治疗CAG的用药规律,即以“肝郁热毒血瘀”为核心病机,以调肝为先,解毒、活血、补虚并用;并初步揭示了刘启泉教授治疗CAG用药的多靶点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石芳郭浩林徐天琦张乃霖孙建慧赵倩文李京尧刘启泉刘启泉
- 关键词:名医经验慢性萎缩性胃炎数据挖掘用药规律网络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