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金星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肝炎
  • 3篇丙型
  • 3篇丙型肝炎
  • 2篇细胞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丙型
  • 2篇慢性丙型肝炎
  • 2篇慢性丙型肝炎...
  • 2篇肝炎患者
  • 2篇丙型肝炎患者
  • 2篇病毒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淋巴...
  • 1篇动脉
  • 1篇抑制分子
  • 1篇术后
  • 1篇栓塞
  • 1篇栓塞术
  • 1篇栓塞术后
  • 1篇脾动脉

机构

  • 3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3篇李志勤
  • 3篇胡金星
  • 2篇张毅
  • 2篇闫婧雅
  • 2篇李华
  • 1篇余祖江
  • 1篇武淑环
  • 1篇申珅
  • 1篇王盟
  • 1篇孙长宇
  • 1篇张震
  • 1篇黄岚

传媒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3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8^+T细胞亚群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亚群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给予干扰素和(或)利巴韦林处理。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8^+T细胞分泌干扰素γ和穿孔素(Perforin)的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干扰素相关基因IRF7和IFIT1的表达。结果:细胞内因子检测发现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处理能增加CD8^+T细胞中效应性T细胞分泌干扰素γ和Perforin的水平(P<0.05),同时能增加中心记忆性T细胞和效应记忆性T细胞分泌Perforin的水平(P<0.05);基因转录水平的检测发现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处理后干扰素调节基因IFIT1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处理后,CD8^+T细胞的杀伤功能增强。
平玉李志勤王盟胡金星张震黄岚张毅
关键词:干扰素利巴韦林慢性丙型肝炎CD8+T细胞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其表面免疫抑制分子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抗病毒治疗后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外周血 Treg 比例及其表面程序性坏死因子‐1(PD‐1)和 TGF‐β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CHC 患者86例,均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健康对照组为30名健康体检者。流式细胞仪检测 CHC 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和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和未获得 SVR 患者外周血 Treg 比例及其表面 PD‐1和 TGF‐β表达水平。统计学处理采用 t 检验。结果86例 CHC 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获得 RVR 29例,EVR 67例,ETVR 79例;随访24周时获得 SVR 67例。健康对照组Treg 比例为2.18+0.65,CHC 组为10.31+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8,P<0.05)。1b 基因型患者外周血 Treg 比例在基线、获得 RVR 、EVR 和 ETVR 时分别为14.44±3.78、11.01±1.79、8.24±2.98和5.36±1.47;2a 基因型患者外周血 Treg 比例在基线、获得 RVR 、EVR 和 ETVR 时分别为12.34+2.82、8.99±1.68、7.53±2.96和4.79+1.23,呈逐渐下降趋势。 Treg 表面 PD‐1和TGF‐β的表达也呈下降趋势。获得 SVR 和未获得 SVR 患者的基线 PD‐1分别为29.11±14.65和37.73±11.65(t=2.15,P=0.04);TGF‐β分别为41.20±18.96和56.75±14.42(t=2.66,P<0.01)。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时,PD‐1分别为10.36±4.81和36.46±10.52(t=13.95,P<0.01);TGF‐β分别为10.06±4.64和45.23±17.85(t=11.85,P <0.01)。结论抗病毒治疗后 CHC 患者外周血 Treg 比例及其表面PD‐1和 TGF‐β分子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动态检测上述指标可预测抗病毒治疗效果。
李志勤顾心雨平玉胡金星李华闫婧雅申珅余祖江张毅
关键词:肝炎抗病毒治疗淋巴细胞
丙型肝炎肝硬化脾脏切除或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抗病毒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脾脏切除术后或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47例丙型肝炎肝硬化行脾切除或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患者,观察血常规、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HCV.RNA载量变化情况,了解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效及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7例丙肝肝硬化患者中,HCV1b基因型40例(85%),HCV2a基因型7例(15%);手术前肝脏硬度测量值(LSM)(19.85±0.997)Kpa;相比于手术前,术后白细胞计数(WBC)(t=-4.863,P〈0.01)、血小板计数(PLT)(t=-5.912,P〈0.01)、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t=-2.331,P〈0.01)均显著上升;标准疗程抗病毒治疗后,47例患者中1例(2%)因精神异常、1例(2%)因肝性脑病等严重不良反应未能完成抗病毒治疗,45例完成抗病毒治疗中,26.7%(12例)获得了快速病毒学应答,57.8%(26例)获得了早期病毒学应答,80%(36例)获得了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62.2%(28例)获得了持续病毒学应答;HCV2a基因型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42.9%)、持续病毒学应答(100%)显著高于HCV1b基因型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23.7%)、持续病毒学应答(55.3%),P〈0.05。结论脾脏切除或部分脾动脉栓塞可有效改善脾功能亢进,术后抗病毒治疗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
胡金星孙长宇武淑环李志勤闫婧雅李华顾心雨
关键词:脾功能亢进病毒学应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