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鹤翔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艺术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电影
  • 2篇身份
  • 1篇当代电影
  • 1篇电影艺术
  • 1篇电影语言
  • 1篇艺术
  • 1篇娱乐至死
  • 1篇语境
  • 1篇政治
  • 1篇政治片
  • 1篇融资
  • 1篇融资机制
  • 1篇身份构建
  • 1篇身份认同
  • 1篇私人
  • 1篇私人资本
  • 1篇票房
  • 1篇资本
  • 1篇自我身份
  • 1篇文化语境

机构

  • 5篇武汉大学

作者

  • 5篇王鹤翔
  • 1篇谢小红

传媒

  • 2篇艺术科技
  • 2篇当代电影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历史追问与自我身份架构——新世纪罗马尼亚政治片解读被引量:1
2017年
新世纪以来的罗马尼亚政治片与罗马尼亚"新浪潮"电影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政治片是"新浪潮"创作最主要的倾向;另一方面,政治片作为罗马尼亚乃至东欧的电影传统也在该浪潮中得到了传承与发展。本文在梳理新世纪之后罗马尼亚政治片叙事策略的基础上,阐述近年来产生的全新母题,并从修辞角度出发,通过国家机器和"不存在的人"等方面反思其历史伤痛及身份构架问题,以解读新世纪罗马尼亚政治片。
王鹤翔
关键词:政治片历史创伤
资本与电影——罗马尼亚当代电影融资机制剖析被引量:2
2017年
新世纪以来,融资机制使罗马尼亚电影在国内和国际上得以复兴,这些融资机制专门资助低预算、艺术性强、具有强烈的导演个人风格的罗马尼亚电影。罗马尼亚当代电影融资途径主要包括国内融资和国际资助两个方面。国内融资来自国家资助和私营企业,国际资助主要来自法国政府、法国公司以及其他国家的联合制片公司。新世纪的罗马尼亚"新浪潮"电影能屡获殊荣并赢得举世瞩目,与其融资机制密不可分。
伊万娜.乌里卡鲁谢小红王鹤翔
关键词:融资机制私人资本
新世纪罗马尼亚政治反思电影身份观研究
新世纪以来的东欧电影在世界影坛异军突起,而罗马尼亚电影作为东欧电影的组成部分及代表更是在其中占据了足够重要的地位及作用。首先是在三大国际艺术电影节上接连斩获包括金棕榈、金熊奖等诸多重要奖项,这在罗马尼亚电影史是历史性的突...
王鹤翔
关键词:身份构建身份认同
文献传递
电影艺术的“解构”与“结构”——彼得·格林纳威的电影语言分析
2017年
彼得·格林纳威被视为英国电影界,乃至当代影坛最复杂和最令人费解的导演之一。目前,国内对格林纳威影片美学的研究多集中从后现代角度分析其叙事策略或修辞手法。本文则以"电影语言"为切入点,分析"技术"在其影片中的地位及作用,从本体论出发,探讨格林纳威确立的一种全新的电影观,即"电影语言本体论"。并在此基础上,立足于"艺术"本身,一方面,从语言功能延伸角度,从语言落脚到言语,分析其创作冲动即艺术观;另一方面,从分析其影片横跨的艺术形式,探究作为"文本",在与"观众"和"世界"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影响,以期实现对电影艺术"解构"之后的再"结构"分析。
王鹤翔
关键词:解构后现代
口碑与票房的悖论——电影大众文化语境下的观众审美异化
2016年
中国电影的发展与中国现当代的历史与意识形态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几乎可以说中国电影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历史与社会发展的直接反映。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繁荣,中国电影也从原来的艺术电影、主旋律电影走向了向大众文化转化的"大众化"阶段。电影的大众化,一方面受整个大众文化环境主导的影响,一方面也产生和作用于观众,其结果是观众在此环境中产生了审美异化。审美异化背后的心理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果不引导和管理电影大众化,未来其发展将会悲观地从艺术形式沦为娱乐载体,人也会在此成为娱乐附庸的又一见证。
王鹤翔
关键词:消费文化观众娱乐至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