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2篇胃癌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预后
  • 1篇上皮
  • 1篇上皮间质
  • 1篇上皮间质转化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切除术治疗
  • 1篇黏蛋白
  • 1篇黏蛋白表达
  • 1篇胃癌细胞
  • 1篇细胞
  • 1篇相互作用
  • 1篇疗效
  • 1篇疗效对比
  • 1篇疗效对比分析
  • 1篇磷脂酰肌醇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俞继卫
  • 4篇姜波健
  • 4篇杜亚琼
  • 2篇吴巨钢
  • 2篇王守练
  • 2篇倪晓春
  • 1篇裴国清

传媒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CD133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85相互作用促进胃癌细胞化疗耐药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构建稳定干扰及过表达CD133的胃癌细胞株,观察CD133分子对胃癌细胞化疗多药耐药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使用慢病毒在KATOⅢ及MKN45中分别构建稳定干扰及过表达CD133细胞株;Western blot验证干扰及过表达效率。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对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和顺铂(DDP)的敏感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P-gp)、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激活,最后利用免疫沉淀技术检测CD133与p85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 结果与空载体组比较,干扰组或过表达组的CD133蛋白水平明显降低或升高。而相同药物浓度下,5-Fu和DDP对干扰组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54.030 0±0.647 9) μmol/L比(133.300 0±4.918 0) μmol/L,P=0.005和(2.312 0±0.223 6) μmol/L比(24.590 0±2.159 0) μmol/L,P=0.001];而对过表达组的抑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8.102 0±0.433 1) μmol/L比(2.217 0±0.132 4) μmol/L,P=0.010和(24.487 0±2.132 0) μmol/L比(11.620 0±1.534 0) μmol/L,P=0.030]。在稳定干扰CD133表达后,耐药相关因子P-gp、bcl-2和p-Akt的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而促凋亡因子bax表达则显著升高;与之相反,过表达CD133后,P-gp、bcl-2和p-Akt的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而bax则明显降低。而用p85抗体进行免疫沉淀后,过表达组检测到CD133表达。 结论CD133能够显著促进胃癌细胞的化疗耐药能力;而这可能是通过与磷酸肌醇3激酶(PI3K)的亚基p85相互作用进而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宋书铮姜波健吴巨钢倪晓春王守练杜亚琼俞继卫
关键词:胃癌CD133化疗耐药
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89
2016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手术效果及其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科室行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资料,纳入研究患者201例,分为腹腔镜组(102例)和开腹组(99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术前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但住院费用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组患者的腹腔感染率、腹腔引流率及30 d内再入院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阑尾穿孔及腹腔镜手术能够增加腹腔引流率〔OR=2.710,95%置信区间(1.129,6.507),P=0.026〕。结论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都是治疗急性阑尾炎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相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感染率低、术后下床时间早、肠道功能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的优势,尽管住院费用更高,仍可作为急性阑尾炎的首选方法。此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影响腹腔引流的独立危险因素。
杜亚琼花豹吴巨钢倪晓春王守练姜波健俞继卫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开腹阑尾切除术
异黏蛋白表达在胃腺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对侵袭转移的影响
2017年
目的 探索异黏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调控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68例胃癌组织标本异黏蛋白和E-cadherin表达,并利用χ^2检验等分析其对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影响。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胃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利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特异性干扰异黏蛋白蛋白表达,观察异黏蛋白对MKN45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调控机制。结果 胃癌组织中异黏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29)、淋巴结转移(P=0.001)、TNM分期(P=0.014)及抑制E-cadherin表达有关(P=0.001)。同时,异黏蛋白阳性患者预后比其阴性患者预后更差。当下调MKN45细胞异黏蛋白表达时,则其E-cadherin表达增高,N-cadherin、Slug及Snail表达下降,且细胞的侵袭能力(P=0.027)和迁移能力(P=0.008)下降。结论 异黏蛋白通过转录因子Slug、Snail而非Twist诱导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促进胃癌的转移,并降低患者术后生存率。
杜亚琼裴国清姜波健俞继卫
关键词:胃肿瘤上皮间质转化预后
miRNA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总结近几年来micro RNA(mi RNA)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与胃癌发生发展过程有关的mi RNA文献并作综述。结果 mi RNA通过结合与胃癌相关的调控基因或m RNA,使目的 m RNA表达沉默,从而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结论 mi RNAs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起着抑癌或者致癌的作用。
杜亚琼姜波健俞继卫
关键词:MIRNA胃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