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牙合
  • 2篇手术
  • 2篇肿瘤
  • 2篇拔牙
  • 1篇单牙
  • 1篇血友病
  • 1篇血友病患者
  • 1篇牙弓
  • 1篇牙列
  • 1篇牙周
  • 1篇牙龈
  • 1篇牙龈炎
  • 1篇咽旁
  • 1篇咽旁间隙
  • 1篇咽旁间隙肿瘤
  • 1篇有效性
  • 1篇正畸
  • 1篇正畸治疗
  • 1篇支抗
  • 1篇知识库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7篇任嘉杰
  • 4篇宋铁砾
  • 1篇华宝来
  • 1篇代冬
  • 1篇冯小东
  • 1篇李魁星
  • 1篇刘楠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医生...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67例咽旁间隙肿瘤手术方法选择及有效性回顾性分析
2019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67例咽旁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患者术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方面,来确定并评估咽旁间隙肿瘤手术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成人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患者67例,其中,39例为神经源性肿瘤,25例为唾液腺肿瘤,3例为颈动脉体瘤。通过常规体检、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C)及活组织检查方法,结合肿瘤的性质、大小、位置及手术方法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67例患者中,术前症状包括颈部肿块、咳嗽、声音嘶哑、咽异物感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涎腺肿瘤大部分位于茎突前间隙,而所有神经源性肿瘤均位于茎突后间隙,间叶组织肿瘤发生的部位两者都有。术前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组织学检查诊断符合率达到80.55%。结论术前临床表现、影像和组织学诊断对手术切口路径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咽旁肿瘤的起源组织,精确选择手术方法有利于肿瘤的完整切除,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任嘉杰林江
关键词:咽旁间隙肿瘤手术方法并发症
微种植体支抗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周炎性微环境及牙齿美观度的影响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微种植体支抗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周炎性微环境及牙齿美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8例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系统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59,自锁托槽矫治器+微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和对照组(n=59,自锁托槽矫治器+Nance弓联合横腭杆支抗正畸治疗)。观察矫正前、矫正6个月后患者的咬合力、咀嚼效率、牙齿美观指数、牙周细胞实验室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α)、金属基质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观察矫正前、矫正后两组患者的牙齿体积(侧切牙、中切牙、尖牙)差变化,统计两组并发症(牙齿松动、牙龈炎、组织水肿)发生情况。结果:矫正6个月后,两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牙齿美观指数较矫正前降低,观察组咬合力、咀嚼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牙齿美观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牙周细胞IL-6、IL-1β、TNF-α、MMP-9较矫正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矫正后,两组患者上下颌侧切牙、中切牙、尖牙体积较矫正前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器联合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可提高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咬合力、咀嚼效率,能改善患者牙周炎性微环境,减少并发症,达到口腔美观效果。
任嘉杰刘楠宋铁砾
关键词: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微种植体支抗
41例血友病患者拔牙术的安全性研究
2016年
目的观察血友病患者在给予标准替代治疗以及手术处理方案下拔牙术的安全性。方法拟进行拔牙术的血友病A和血友病B患者术前予单次凝血因子替代治疗(血浆因子水平目标值30%),并给予口服氨甲环酸至术后7日,同时采用标准的手术处理方案。结果共行拔牙50例次并拔除患牙58个,41例血友病患者中,12例患者术后次日因局部多量出血再次给予凝血因子输注,29例患者术后仅表现为创面少量渗血,未予特殊处理均自行血止。在为达到止血目的术后重复凝血因子输注的12例患者中,9例患者在术后次日给予预防输注等量的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后未再有活动性出血;余3例患者因术后创面持续出血而予凝血因子连续输注3~5日后出血停止。结论血友病患者采用标准化围术期处理策略可安全地进行拔牙术。
任嘉杰李魁星华宝来
关键词:拔牙血友病安全性
下颌骨外周型骨瘤的临床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下颌骨外周型骨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自1997年3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口腔科对5例下颌骨外周型骨瘤患者采用单纯骨瘤切除治疗,髁突骨瘤患者术后辅以颌间牵引及开口训练治疗。结果5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其中髁突骨瘤患者术后咬(牙合)关系及开口度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显示:1例髁突骨瘤为松质骨型骨瘤,另外4例为致密骨型骨瘤。5例患者术后获随访5年,未见复发,咬(牙合)关系稳定。结论下颌骨外周型骨瘤较少见,是一种良性成骨性肿瘤,病因尚不明确,单纯肿瘤切除的保守手术方法效果可靠。
任嘉杰宋铁砾
关键词:下颌骨髁突手术切除
一种牙龈炎评估系统的构建方法、牙评估系统及评估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牙龈炎评估系统的构建方法、牙评估系统及评估方法,解决了现有的牙龈炎评估系统精确度低,且无法具体到单颗牙齿进行评估的问题。所述牙龈炎评估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获取多个牙列及牙周软组织形态;将所述牙列及牙...
林江李琳琳任嘉杰代冬曹国琴黄圣元秦义程李帅
文献传递
安氏Ⅱ^(1)不同拔牙模式矫治前后牙弓与上气道形态及软组织侧貌变化临床观察
2021年
目的:探究安氏Ⅱ^(1)不同拔牙模式矫治前后牙弓、上气道形态及软组织侧貌变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20年6月来笔者医院就诊的98例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需拔牙矫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和下颌2颗第二前磨牙,对照组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之后采用矫正器进行矫正。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牙弓、上气道形态及软组织侧貌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及上、下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均减小,但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PP-SPPW、U-MPW、P-T、V-LPW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PP-SPPW、U-MPW、P-T、V-LPW的横径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鼻唇角增大,颏唇角增大,上下唇突度减小,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和下颌2颗第二前磨牙对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牙弓及上气道形态影响大于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两种拔牙方式均能改善面部软组组侧貌,但差异无明显区别。
任嘉杰冯小东宋铁砾
关键词:牙弓上气道形态
腮腺恶性肿瘤63例患者术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功能评价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评价腮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以及不同术式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经病理结果证实的腮腺恶性肿瘤患者63例,腮腺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进行改良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量表的问卷调查,比较腮腺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前、后,应用胸锁乳突肌皮瓣修复及非皮瓣修复,面神经切除术后实施耳大神经吻合术及非吻合等不同手术方法对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胸锁乳突肌组织瓣修复组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总分[(662.35±87.23)]分高于非组织瓣修复组[(586.66±79.86)]分(P<0.05),其中外貌方面组织瓣组评分[(89.51±6.24)]分高于非组织瓣组[(73.2±9.72)]分(P<0.01),而疼痛方面组织瓣组[(72.12±9.56)]分低于非组织瓣组[(88.49±9.31)]分(P<0.01);耳大神经吻合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总分显著优于耳大神经非吻合组(P<0.01),其中外貌和面部表情方面前者均显著高于后者(P<0.01)。结论应用胸锁乳突肌组织瓣对腮腺恶性肿瘤切除后进行修复,在外貌方面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但会引发较为严重的疼痛。术后面部表情方面,耳大神经吻合术组要优于单纯神经切除非吻合组。
任嘉杰宋铁砾
关键词:腮腺恶性肿瘤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组织瓣神经移植功能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