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龙
- 作品数:5 被引量:84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肠易激综合征相关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2
- 2017年
-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大便性状及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症状的肠道功能性疾病。诊断主要依靠罗马Ⅲ诊断标准,且需除外肠道器质性疾病。目前IB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研究表明其发病可能与遗传、性别、胃肠道运动障碍、内脏高敏感性、脑肠轴调节异常、肠道感染、肠道菌群失调、饮食及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本文就其可能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李海龙任维李彦敏袁芳姚树坤
-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致病因素发病机制
- 一种改良超长胆管支架对胆管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评估一种改良超长胆管支架治疗胆管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16年2月至2021年6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确诊为胆管狭窄的患者采用信封随机法分为放置传统塑料胆管支架(CPBS)组和放置改良超长胆管支架(IOBS)组,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乳头插管成功并经造影确定狭窄长度后,分别放置CPBS或IOBS。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支架中位通畅时间和6个月内再次手术率等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评价IOBS在治疗胆管狭窄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共纳入90例患者,IOBS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67.2±11.7)岁;CPBS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64.6±14.4)岁,2组患者均衡可比。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操作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72 h肝功能指标变化值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OBS组支架中位通畅时间长于CPBS组[M(Q_(1),Q_(3)),201(155,246)比109(55,167)d,P=0.002]。6个月内再次手术率IOBS组低于CPBS组[46.2%(18/39)比78.9%(30/38),P=0.003]。结论IOBS治疗胆管狭窄安全性良好,临床疗效优于CPBS。
- 李欣黄永辉范雪李海龙曾冉冉王泓懿白鹏王丽张蕾林香春
- 关键词:胆道疾病安全性疗效
- 饮食生活习惯及社会心理因素与北京大学生群体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调查被引量:7
- 2016年
- 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随排便习惯、性状的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IBS占消化科门诊就诊患者的25%左右叫,消耗大量医疗资源。IBS病因尚不明确,饮食生活习惯及负性生活事件、压力等社会心理因素被认为可能与IB$的发病有关。
- 李海龙刘亮李彦敏任维刘祎妮张艳丽姚树坤
- 关键词:社会心理因素饮食生活习惯肠易激综合征大学生群体负性生活事件功能性肠病
- 北京某高校学生肠易激综合征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调查北京某高校学生群体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形式进行。北京大学707名学生最终完成了封闭式自填问卷的调查。结果学生中IBS的患病率为16.7%,混合型(mixed IBS,IBS-M)比例最高,占48.5%(54/118),其次是腹泻型(diarrhea predominate IBS,IBS-D)占33.9%(40/118)。轻中度IBS占94.1%(111/118)、重度IBS占5.9%(7/118)。女性中IBS的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20.2%,57/282 vs 14.4%,61/425,P=0.041);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学生IBS患病率分别为18.1%、15.3%(P=0.321)。以健康者为对照,IBS患者SCL-90(symptom checklist90)中的躯体化症状、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check list,ASLEC)及考试焦虑量表(test anxiety scale,TAS)得分高,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elf-rated health measurement scale,SRHMS)得分低(P<0.05)。结论本调查样本中大学生IBS的患病率为16.7%,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学生IBS患者SCL-90躯体化症状总得分、ASLEC及TAS得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 李海龙刘亮任维李彦敏刘祎妮张艳丽姚树坤
-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躯体化症状考试焦虑
- 伴或不伴细胞异型的结直肠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与增生性息肉的内镜下特征比较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比较结直肠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与增生性息肉(HP)在白光内镜和图像增强模式(IEE)下的形态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1日至2018年2月29日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内镜中心接受结肠镜检查的7 3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白光+IEE[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或蓝激光成像技术(BLI)]下,SSA/P与HP、SSA/P伴细胞异型(SSA/P-CD^+)与SSA/P不伴细胞异型(SSA/P-CD^-)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内镜下形态特征对SSA/P、SSA/P-CD^+的诊断价值。结果7 384例患者共检出息肉3 401枚。其中,SSA/P 164枚(135例患者),对照组HP 270枚(223例患者)。与HP组相比,SSA/P以右半结肠、直径>5 mm多见,多表现为Ⅱ-O型腺管开口、表面黏液、积云样表面、形态不规则、曲张微血管、颜色发红,更易合并其他部位结肠腺瘤、结肠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SA/P-CD^-组相比,SSA/P-CD^+组以右半结肠、直径>5 mm多见,多表现为Ⅱ-O型腺管开口、表面黏液、积云样表面、形态不规则、曲张微血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上述任意两项内镜下形态特征,对SSA/P进行诊断:灵敏度:59.15%,特异度:95.56%,准确性:81.80%,阳性似然比:13.32,阴性似然比:0.43;对SSA/P-CD^+进行诊断:灵敏度:92.16%,特异度:95.56%,准确性:95.02%,阳性似然比:20.76,阴性似然比:0.08。结论通过观察病变在白光和FICE/BLI模式下的形态特征,可有效区分SSA/P与HP,特别是SSA/P-CD^+与HP。
- 王妍任玉波杨雪松黄永辉张蕾李欣白鹏王丽范雪丁一鸣李海龙林香春
- 关键词:结肠息肉增生性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