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若菲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癌前
  • 5篇癌前病变
  • 5篇病变
  • 3篇蛋白
  • 3篇鼠肝
  • 3篇槲芪散
  • 3篇卵圆细胞
  • 3篇肝癌
  • 3篇肝癌前病变
  • 3篇大鼠肝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通路
  • 2篇激酶
  • 2篇固醇
  • 2篇固醇调节元件...
  • 2篇固醇调节元件...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转化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江瑛
  • 7篇李若菲
  • 2篇王学江
  • 1篇白云飞

传媒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药复方槲芪散可能通过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大鼠肝癌前病变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槲芪散是否通过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大鼠肝癌前病变及其机制,为槲芪散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药理学实验基础。方法:采用经典Solt-Farber二步法构建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
李若菲韩文祺王芸姣杜尊赎江瑛王学江
关键词:槲芪散HEDGEHOG信号通路卵圆细胞
中药槲芪散及槲寄生总碱、多糖抑制大鼠肝癌前病变的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槲芪散及君药槲寄生提取物——总碱、多糖对大鼠肝癌前病变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单纯肝大切组;模型组:通过Solt-Farber 法建立大鼠肝癌前病变;盐水组;槲芪散组;槲寄生总碱组;槲寄生多糖组.HE 染色...
李若菲王芸姣王学江江瑛
AMPK参与调节大鼠脂肪肝相关性肝癌前病变的形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在低剂量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合并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肝癌前病变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内实验采用腹腔注射DEN(30 mg/kg)合并高脂饮食饲喂大鼠16周诱导肝癌前病变模型,通过HE染色、Western blotting、Real-time PCR、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π,GST-π)、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 A carboxylase,ACC)、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 A desaturase 1,SCD1)及AMPK、p-AMPK的表达变化;体外实验观察AMPK对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大鼠H4IIE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与单纯DEN处理组比较,DEN+高脂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气球样变、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及小灶性坏死;GST-π表达水平增高;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及SREBP-1c、FAS、ACC、SCD1表达水平上升;p-AMPK水平下降。AMPK通过抑制SREBP-1c的表达水平降低棕榈酸诱导的H4IIE细胞内脂质合成。结论 AMPK可能通过抑制SREBP-1c的表达水平参与大鼠肝癌前病变的形成。
王芸姣韩文祺李若菲杜尊赎王学江江瑛
关键词:肝癌前病变
槲芪散可通过激活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大鼠肝癌前病变的形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槲芪散是否通过调控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大鼠肝癌前病变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Solt-Farber二步法复制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于肝大部切除术后3 d开始给予槲芪散(8 g/kg)灌胃治疗,4周后收集血清和肝脏标本。分别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检测肝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tathione S-transferase-π,GST-π)、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OV6、白蛋白(albumin,ALB)、Hedgehog信号分子Shh、Smo、Gli2及下游靶分子cyclin D、cyclin E的表达水平;利用比色法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水平;给予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剂环杷明观察槲芪散在体外对肝卵圆细胞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槲芪散可降低肝癌前病变大鼠血清ALT、AST和GGT水平,减轻肝癌前病变大鼠肝脏的病理变化,降低肝癌前病变标志物GST-π和AFP的表达;槲芪散可促使肝卵圆细胞标志物OV6和肝细胞标志物ALB的表达;槲芪散可激活肝脏Hedgehog信号通路,增加Shh、Smo、Gli2及其下游靶分子cyclin D、cyclin E的表达。结论:中药复方槲芪散可通过激活Hedgehog信号通路促进肝前体细胞增殖和诱导肝前体细胞向肝细胞分化,抑制肝癌前病变的形成,促进肝脏修复。
李若菲白云飞王芸姣杜尊赎韩文祺王学江江瑛
关键词:肝癌前病变HEDGEHOG信号通路肝前体细胞槲芪散
STAT3通过上调GLUT2的表达促进转化的肝卵圆细胞WB-F344的Warburg效应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对恶性转化的肝卵圆细胞WB-F344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N-甲基-N’-亚硝基胍(MNNG)和过氧化氢(H2O2)制备WB-F344肝卵圆细胞恶性转化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非整倍体细胞数量、Western blot检测甲胎蛋白(AFP)表达水平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测定克隆形成率评价细胞的恶性转化,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细胞葡萄糖水平,用比色法检测细胞乳酸水平,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STAT3、p-STAT3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的蛋白水平,并通过WST-1法、活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的S期细胞比例和增殖指数,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来评价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转化的肝卵圆细胞克隆形成率增加(P<0.05),非整倍体细胞增多(P<0.01),AFP表达增强(P<0.05);葡萄糖消耗增多(P<0.05),乳酸产生增多(P<0.01);GLUT2表达上调(P<0.01),STAT3的活化增强(P<0.01);细胞活力增强(P<0.01),S期细胞比例增多(P<0.01),细胞增殖指数增加(P<0.01),PCNA表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STAT3的抑制剂stattic明显抑制恶性转化的肝卵圆细胞的克隆形成(P<0.01),促使非整倍体细胞显著减少(P<0.01)和AFP表达降低(P<0.05);减少葡萄糖消耗(P<0.05)和乳酸的产生(P<0.01);降低GLUT2(P<0.01)的表达水平;抑制恶性转化的肝卵圆细胞活力(P<0.05),降低S期细胞比例(P<0.01)、细胞增殖指数(P<0.01)和PCNA表达水平(P<0.05)。结论:STAT3可能通过上调GLUT2表达而加快葡萄糖摄取、增强Warburg效应并促进细胞增殖,从而促进肝卵圆细胞的恶性转化。
韩文祺毕杨辉王芸姣李若菲江瑛
关键词:肝卵圆细胞恶性转化葡萄糖转运蛋白2
M2型丙酮酸激酶可能通过促进卵圆细胞恶性转化参与肝癌前病变进程
目的:探讨M2型丙酮酸激酶(PKM2)是否在肝癌前病变中发挥的作用.背景:瓦博格效应是指肿瘤细胞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仍然采用糖酵解的方式产生能量的一种现象.M2型丙酮酸激酶(PKM2)是糖酵解的关键酶之一,研究证实在多种肿...
韩文祺李若菲王芸姣杜尊赎江瑛
关键词:M2型丙酮酸激酶肝癌前病变肝卵圆细胞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参与调节肝细胞脂性自噬
目的:研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是否参与调节脂性自噬.方法:高脂饲喂SD 大鼠22 周建立大鼠NASH模型,HE 染色观察脂变程度;Western blot 观察自噬及SREBP-1c 蛋白水平.同...
王芸姣李若菲王学江江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