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莹

作品数:20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细菌
  • 3篇响应面
  • 3篇小鼠
  • 3篇活性
  • 3篇VBNC
  • 2篇多糖
  • 2篇炎症
  • 2篇药理
  • 2篇液相色谱
  • 2篇液相色谱法
  • 2篇皂苷
  • 2篇色谱
  • 2篇色谱法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食品
  • 2篇食品安全
  • 2篇突变体
  • 2篇微生物
  • 2篇细胞

机构

  • 19篇吉林农业大学
  • 3篇吉林大学
  • 2篇长春雷允上药...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吉林正业生物...

作者

  • 19篇李莹
  • 13篇刘文丛
  • 12篇丁传波
  • 10篇郑毅男
  • 8篇曾露露
  • 6篇李影
  • 6篇王立新
  • 4篇徐晓华
  • 4篇王佳奇
  • 3篇李文博
  • 3篇袁翔
  • 3篇王甲慧
  • 3篇陈凯
  • 1篇郭淑钦
  • 1篇李慧萍
  • 1篇李慧
  • 1篇廉伟
  • 1篇刘峰
  • 1篇徐蕾
  • 1篇孟令全

传媒

  • 6篇中国兽药杂志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科学养鱼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吉林畜牧兽医
  • 1篇营养学报
  • 1篇中草药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8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2
  • 1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响应曲面法优化精氨酸单糖苷合成工艺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响应曲面法对苹果酸催化合成精氨酸单糖苷(AF)条件进行优化。本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精氨酸单糖苷的合成率为考察指标,建立以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料液比和苹果酸加入量的4因素3水平的实验模型,采用Design Expert 8.0.6分析软件对精氨酸单糖苷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合成AF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150 min,料液比1∶20 g/m L,苹果酸加入量为0.75 g。优化出来的最佳合成条件稳定可行、合成率高。
宋明铭王佳奇李莹刘一桐赵婷刘文丛
关键词:苹果酸响应面分析法
脱落酸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研究脱落酸(ABA)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7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ABA高、中、低剂量组,连续ig给药10 d,于末次给药1 h后,除空白组和空白对照组按0.01 m L/g注射橄榄油外,其余各组均按体重注射体分数10%的CCl_4(CCl_4用橄榄油稀释),6 h后,脊椎脱臼处死小鼠,收集血液,检测血清中ALT、AST、TC、TG、HDL-c水平,取肝脏制备肝匀浆测定GSH-Px、MDA、SOD活性,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表明:ABA各剂量组均能明显改善因CCl_4造成肝损伤引起的血脂异常,一定剂量的ABA可以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的升高,降低肝匀浆中小鼠MDA含量,升高SOD、GSH-Px活性,减轻CCl_4对肝组织的病理损伤。ABA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改善小鼠因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引起的血脂异常,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减轻肝组织的损伤有关。
李慧萍丁传波徐晓华郑毅男李莹高铭彤李婧毓刘一桐曾露露刘峰刘文丛
关键词:脱落酸四氯化碳肝损伤保肝作用
不同产地黑参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及质量评价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黑参中4种稀有皂苷、18种氨基酸,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黑参多糖、多酚的含量,研究不同产地的黑参中皂苷、氨基酸、多糖和多酚成分的差异,为黑参质量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 (1)采用COSMOSIL C18-PAQ色谱柱(ID 4.6 mm×250 mm,5μm),以水-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nm;柱温30℃,流速1.0 ml/min,进样体积10μl,测定4个不同产地黑参中4种稀有皂苷含量。(2)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以水-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柱温40℃,流速ml/min,进样体积10μl,测定黑参中氨基酸含量。(3)分别以葡萄糖、没食子酸为对照,用浓硫酸-苯酚法测定黑参多糖及Folin酚还原法测定黑参多酚含量。结果不同产地黑参化学成分的含量有一定差异,如多糖含量高低之间相差3倍,多酚含量高低相差2.7倍,人参皂苷单体Rk1高低之间相差12.3倍,18种游离氨基酸总量相差2.1倍。结论首次同时对4地区黑参的人参皂苷、游离氨基酸、多糖及多酚进行了含量测定,为黑参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一定依据。
曾露露丁传波赵婷李莹李莹韦丽萍刘文丛刘文丛郑毅男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皂苷氨基酸多糖多酚
食品中VBNC细菌检测的研究
王立新李莹袁翔王甲慧李文博李影
关键词:食品安全生物学特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黑参中4种稀有人参皂苷的含量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黑参中稀有人参皂苷20(S)-Rg_3、20(R)-Rg_3、Rk1、Rg_5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COSMOSIL C_(18)-PAQ(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0℃,流速1.0 m L·min^(-1),进样体积10μL。结果稀有皂苷20(S)-Rg_3、20(R)-Rg_3、Rk1、Rg_5得到良好的分离效果,分别在0.051~0.256 mg·m L^(-1)(r=0.999 9)、0.009~0.280 mg·mL^(-1)(r=0.999 7)、0.051~0.303 mg·m L^(-1)(r=0.999 9)和0.093~0.279 mg·m L^(-1)(r=0.999 9)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9%、99.2%、97.0%和100.6%,RSD分别为0.71%、0.73%、1.97%和0.57%。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黑参中皂苷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简单、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黑参药材中4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测定,其结果可为其质量控制、合理用药及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曾露露赵婷李莹高铭彤刘文丛郑毅男丁传波徐晓华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秋葵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黄秋葵又称秋葵、羊角豆、补肾草等,是一种具有良好药用,食用,保健及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近年来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主要化学成分有黄酮类、酚酸类、糖类、脂肪酸等;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疲劳、抑制肿瘤细胞等药理作用。文章总结归纳了黄秋葵近年五来的研究文献,对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进行系统综述,旨在为黄秋葵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李莹刘一桐高铭彤李婧毓丁传波刘文丛郑毅男
关键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响应曲面法优化乳酸合成精氨酸单糖苷工艺
2017年
本研究旨在选用乳酸作为催化剂,通过单因素考察,响应曲面优化合成精氨酸单糖苷(AF)。研究在AF合成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AF的合成率为指标,建立以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料液比为变量的3因素3水平的响应曲面优化研究。研究结果显示,AF的乳酸催化最佳合成反应时间为101.1 min,反应温度为85.3℃,料液比为1:5.12。优化的合成条件稳定,操作过程安全无害。
李婧毓高铭彤李莹曾露露丁传波刘文丛
关键词:乳酸响应面法
人参中精氨酸双糖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精氨酸双糖苷(AFG)是存在于红参中的一种有效成分,它属于一种精氨酸衍生物。综述近年来对精氨酸双糖苷的提取制备、合成、检测方法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现况。AFG的制备是将红参放入甲醇溶液中超声提取3次,合并上清液得到红参水提物,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柱和阳离子交换树脂达到了AFG的分离和纯化,精氨酸和麦芽糖通过酸性环境在加热情况下实现了人工合成,通过薄层扫描法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AFG的含量进行检测。同时精氨酸双糖苷还具有很强的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和抗糖尿病等。
高铭彤李莹李婧毓刘一桐曾露露丁传波刘文丛郑毅男
关键词:人参药理活性药理机制
响应面法优化黄连饮片中盐酸小檗碱提取工艺被引量:7
2016年
运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设计料液比、提取次数、H2SO4浓度及提取时间4因素3水平的试验模型,以盐酸小檗碱的得率为评价指标,对黄连饮片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H2SO4浓度为3%,料液比为1∶10,提取3次,每次2 h。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得率为8.36%,与预测值8.30%基本相符合,偏差较小。该工艺稳定,可靠,为黄连饮片中盐酸小檗碱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陈凯李慧王佳奇王月亮宋明铭丁传波李莹刘文丛郑毅男徐晓华
关键词:黄连饮片盐酸小檗碱响应面法
VBNC细菌突变体的研究应用
2012年
早在1909年,人们在红色复眼果蝇中间发现了一只白色复眼的果蝇,这是自然发生的突变,称之为自发突变,从此开始了人们对基因突变的研究。人为控制突变的开始是在1927年,美国的昆虫学家Muller发现X射线能够诱导果蝇发生突变。此后,人们逐渐发现一些其他因素也能使基因发生突变。1942年,Auberbach等发现氮芥也能诱发果蝇突变,这是人们主动利用理化因子来选育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开始。后来随着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Backus等系统地总结了在青霉素产生菌中的Wisconsin育种系谱,为许多国家提供了青霉素高产变种。
李莹王立新李影
关键词:突变体工业微生物细菌基因突变育种技术微生物菌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