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向辉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血清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单核
  • 1篇蛋白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型
  • 1篇心型脂肪酸结...
  • 1篇心脏

机构

  • 5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5篇李向辉
  • 3篇刘闯
  • 3篇闫佩佩
  • 3篇陈雅丽
  • 2篇王贵吉
  • 1篇王淑玲
  • 1篇龙芬
  • 1篇韦飞

传媒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血清IL-18、APN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
2023年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RFCA)前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脂联素(APN)水平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AF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RFCA适应证,并接受RFCA治疗,术后接受为期6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重点观察患者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及未复发组。在患者入院时统计一般资料,并检测相关实验室指标,重点分析RFCA术前血清IL-18、APN与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96例AF患者RFCA术后复发28例,复发率为29.17%。复发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占比高于未复发组,入院时左心房前后径(LAD)、血清IL-18、内脂素高于未复发组,入院时血清APN低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F患者入院时LAD、血清IL-18高表达是RFCA术后复发危险因素(OR>1,P<0.05),入院时血清APN高表达是复发的保护因素(OR<1,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AF患者RFCA术后复发与入院时血清IL-18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呈正相关(P<0.05),与入院时APN水平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但整体呈负相关(P<0.05)。结论AF患者RFCA术前血清IL-18、APN水平与术后复发有一定关系,二者异常表达可能是复发的风险因子。
刘闯陈雅丽李向辉闫佩佩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白细胞介素-18复发
Gal-3、SFRP5、H-FABP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糖凝聚素-3(Gal-3)、分泌型卷曲蛋白5(SFRP5)、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8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冠心病类型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n=2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45)和心肌梗死组(n=17);根据临床随访,记录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病变血管再狭窄以及支架血栓等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18)和预后良好组(n=65)。另选择同期我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血清Gal-3、SFRP5、H-FABP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临床价值。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SFRP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Gal-3、H-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Gal-3、H-FABP水平均显著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SFRP5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Gal-3、H-FABP水平均显著低于心肌梗死组;SFRP5水平显著高于心肌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SFRP5水平均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Gal-3、H-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al-3预测冠心病患者不良预后的AUC为0.779,灵敏度为63.43%,特异度为67.40%,截断值为59.54 ng/L。血清SFRP5预测冠心病患者不良预后的AUC为0.963,灵敏度为81.40%,特异度为70.00%,截断值为4.87 mg/L;血清H-FABP预测冠心病患者不良预后的AUC为0.830,灵敏度为73.50%,特异度为69.00%,截断值为17.46 ng/ml,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准确度较单独检测更高(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中Gal-3、SFRP5、H-FABP的表达异常,在冠心病不良预后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同时也为靶向药物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刘闯闫佩佩陈雅丽李向辉
关键词: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LR、LMR、PLR的表达及与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关系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的表达及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冠脉)无复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自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接诊的420例AMI行PCI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无复流的发生情况进行分组,其中术后发生无复流的52例患者为无复流组,未发生无复流的368例患者为再灌注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支架情况(数量、直径、长度)、以及NLR、LMR、PLR的水平表达,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BMI、TC、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流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支架数量<2枚、支架直径<3.5mm、支架长度<30mm的患者明显多于再灌注组,LDL-C水平明显高于再灌注组;无复流组患者的NLR、LMR、PLR水平均明显高于再灌注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LMR、PLR均是影响AMI患者PCI术后冠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MI患者PCI术后冠脉无复流与NLR、LMR、PLR密切相关,临床上对于此类高危因素患者应予以重视,并给予相应防治措施。
刘闯闫佩佩陈雅丽李向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非小细胞肺癌抗原(cytokeratin 19fragment,CYFRA21-1)联合检测对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 SCLC患者51例(SCLC组)和同期体检健康者25例(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血清NSE、CA125、CEA、CYFRA21-1、CA19-9、CA72-4水平,应用ROC曲线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SCLC组NSE[(60.22±19.62)μg/L]、CA125[(49.79±9.78)u/mL]、CEA[(6.46±1.02)μg/L]、CYFRA21-1[(3.95±0.85)μg/L]高于对照组[(13.47±4.41)μg/L、(11.49±3.32)u/mL、(1.93±0.75)μg/L、(2.14±0.6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LC组CA19-9[(15.28±4.39)u/mL]、CA72-4[(2.89±0.36)u/mL]与对照组[(8.42±1.03)u/mL、(1.82±0.41)u/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SE、CA125、CEA、CYFRA21-1在SCLC组的AUC分别为0.905、0.853、0.778、0.705;ROC曲线分析显示NSE、CA125、CEA、CYFRA21-1的临床诊断临界点分别为23.23μg/L、19.71 u/mL、2.64μg/L、3.24μg/L,单项检测时,NSE、CA125、CEA、CYFRA21-1的灵敏性分别为74.51%、64.71%、64.71%、50.98%,特异性分别为100.00%、96.00%、88.00%、92.00%,4项指标联合检测时灵敏性为94.12%,特异性为84.00%。结论血清NSE是诊断SCLC的一个较理想指标;检测血清NSE、CA125、CEA、CYFRA21-1水平对诊断SCLC有重要意义,4项联合检测灵敏度较单项检测升高,但特异性下降。
韦飞王贵吉王淑玲范智蕊李砺锋梁淑影龙芬李向辉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肿瘤标志物ROC曲线
胃癌干细胞CSC-G在胃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6年
背景: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关于胃癌干细胞在胃癌的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的研究不多。目的:观察胃癌干细胞CSC-G在胃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对胃癌干细胞和SGC7901胃癌细胞进行为期10 d的体外培养。进行球形克隆形成实验,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癌干细胞和SGC7901胃癌细胞的OCT4,SOX2,E-cadherin和CD44蛋白表达,Transwell法检测胃癌干细胞和SGC7901胃癌细胞的侵袭性和迁移能力。结果与结论:1细胞形态:胃癌细胞SGC7901在RPMI1640培养基中呈现贴壁生长,传代后细胞为四边形或者多角形;胃癌干细胞CSC-G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呈悬浮生长,贴壁生长的胃癌干细胞呈梭形或圆形;2细胞侵袭性和迁移性:与胃癌细胞SGC7901相比,胃癌干细胞CSC-G的OCT4,SOX2,CD44蛋白表达:瘤球数量,穿过基底膜的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P<0.05);3结果表明,实验成功体外培养了胃癌干细胞CSC-G,其侵袭性和迁移能力与胃癌细胞相比明显增强,说明胃癌干细胞CSC-G在胃癌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李向辉王贵吉
关键词:胃肿瘤干细胞胃癌胃癌干细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