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增
- 作品数:46 被引量:92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为唐代乐府诗“正名”——唐代乐府诗中几个相关概念的解析被引量:1
- 2005年
-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唐代乐府诗中的一些概念理解不清晰,在研究过程中带来了许多不便。通过对相关概念进行解析,可以认为,应将唐人拟写唐以前题目的乐府诗称作是“旧题乐府诗”,唐人自制题目的乐府诗称作是“新题乐府诗”。又通过对乐府与歌行进行区分,认为乐府是“诗之一体”,歌行则是独立的一种文体,其本质是七言自由体的形式,具有易于入乐的特性。
- 王立增
- 关键词:唐代乐府诗文学形式
- 唐代宫廷中的乐舞活动与诗歌传唱
- 2009年
- 唐代宫廷中的仪式性乐舞和娱乐性乐舞都有诗歌传唱行为的参与。在仪式性乐舞活动中,所唱诗歌通常是诏命朝廷重臣创作,所用曲调大多由乐工制定,辞乐相配的方式有先辞后乐、先乐后辞、依调改辞,演唱由太乐署和鼓吹署中的乐工承担,采用齐唱形式。在娱乐性乐舞中,所唱诗歌多采自文人之作,辞乐相配的方式主要是"选诗入乐",演唱由教坊乐人承担,演唱方式多为独唱。唐代宫廷中的乐舞活动对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刺激了文人的创作热情,促进了唐诗的繁荣与发展;对全国的歌诗风气、歌诗创作起着导向作用;加强了上、下层两个诗歌创作空间的交流。
- 王立增
- 关键词:唐代宫廷乐舞
- 略论唐代之“乐府诗体”被引量:2
- 2008年
- "乐府诗体"的概念成熟于唐代。它与入乐歌辞不同,与一般的徒诗在题目、题材、形式和语言上也不同。研究唐代的"乐府诗体",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 王立增
- 关键词:唐代
- 论汉代诗歌的音乐传播被引量:2
- 2010年
- 汉代诗歌在当时的主要扩散途径是音乐传播。它在社会上下层两个文化空间同时展开,主要用于各种仪式场合及游宴娱乐环境。传播的行为主体涵盖了各个阶层,其中乐工歌妓占主导地位。所传诗歌既有民间歌谣,又有皇帝、文人及乐人之作,还有献诗、即兴之作等,在实际配乐演唱时大多要经过乐工的增损。传唱的方式按照表演人数的多寡、参予的程度可分为独唱、伴唱和齐唱;按照表演的艺术方式则可分为清唱与和唱两类,其中和唱又可分为人声和唱与器乐和唱。音乐传播对汉代诗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扩大了受众面,促进了创作,加强了社会上下层的交流,使诗歌风格走向通俗化。
- 王立增
- 关键词:汉代诗歌音乐传播
- 唐代乐工歌妓及其对唐诗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被引量:1
- 2009年
- 唐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分工的细化,涌现出了大量的乐工歌妓。他们在当时活跃于社会上的各个文化空间,负载着多种历史信息,因而20世纪以来受到音乐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等诸学科的关注,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本文进行简要梳理,并着重考察乐工歌妓对唐诗发展的影响,希望能为该课题的深入和拓展提供一些参考。
- 王立增
- 关键词:唐诗研究中国诗歌研究王维诗歌诗
- 汉唐乐府诗中歌辞性题目的诗体意义——以“歌”体诗为中心
- 2009年
- 汉唐乐府诗中的歌辞性题目具一定的诗体意义。对此,唐宋时期已有人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差别起自汉代,缘于音乐的影响,并体现为某些不同的文体特征。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歌"体诗的音乐背景及发展流变过程进行了论述。认为"歌"诗生成的音乐表演背景是"随口吟诵"、"即兴演出",由此而造就了其早期的诗体特征:重应酬,善抒情,多以眼前事物为描写对象,形制短小,且骚体、七言倾向明显。到了魏晋南北朝至唐代,"歌"诗在题材上仍以应酬为主,其形式有些依然保持着传统,有些则七言化或长篇化,有些吸收了吴歌中四句为一层的特点,形成了七言四句一转韵的体式。但与"行"体诗相比,"歌"诗仍较为灵活开放。
- 王立增
- 关键词:诗体特征
- 初唐乐府诗论略被引量:4
- 2006年
- 初唐乐府诗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其主流趋势是承袭陈隋余绪,表现为:大部分乐府诗亦步亦趋地袭用前人乐府诗的形制;在题旨立意方面没有多大发展;同时还沿袭陈隋宫廷风气,大倡艳辞、用乐府诗来唱和求官等。但初唐乐府诗毕竟显露出了新时代赋予的新气象:边塞题材的乐府诗风格刚健;形式上出现了律化和歌行化的现象。这些新的变化为后来乐府诗的发展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 王立增
- 关键词:承袭
- 唐代乐人“善唱某曲”与词之生成
- 2016年
- 唐代乐人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某个乐人善于演唱某些曲调。当这些乐人从事歌唱表演活动时,往往把文人诗歌配入自己擅长的曲调进行演唱。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当时音乐的创作、传承及接受有关。正是由于这一行为,促进了词体文学的生成与繁荣。具体表现在:形成了词牌及词牌的生存方式,导致了一调多辞与杂言的出现,使越来越多的文人积极参与依调填词的创作活动,从而激发了词体文学的大众化传播。
- 王立增
- 关键词:唐代乐人歌唱
- 隋诗中的乐舞资料辑录
- 2006年
- 长期以来由于学术界对隋诗中的乐舞资料未能搜集利用,导致隋代乐舞研究的滞后。本文分歌曲、歌辞、弹拨乐、吹奏乐、敲击乐、舞蹈、乐妓、雅乐建置、散乐百戏九个方面对隋诗中述及乐舞的资料进行辑录,以方便研究者。
- 王立增
- 关键词:历史文化文学评论
- 中国古代声乐理论中的“人声至上论”被引量:5
- 2013年
- 在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中",人声"备受推崇。先秦时期就提出了"贵人声"的观念,"登(升)歌下管"成为仪式规范,其产生与"歌以咏德"的礼乐文化背景及音乐合奏时的技术因素有关,并体现出一定的"人本"思想。魏晋时期,人们提出"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乃是"渐近自然"的说法,这是从声乐的审美角度出发,更接近音乐艺术的本质。至唐代,人们进一步提出"肉居诸乐之上",明清时期甚至还有人认为音乐的本质就是人声。"人声至上论"对我国古代声乐、器乐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器乐的发展缓慢便与此有关。
- 董兵王立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