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寅 作品数:33 被引量:113 H指数:6 供职机构: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 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基于异病同治理论辨识眩晕感悟 眩晕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现代医学根据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后等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临床中可出现眩晕症状的常见疾病有前庭性偏头痛(VM)、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前庭神经炎(... 孙莉 韩琦 刘寅 项颗关键词:异病同治 眩晕 辨证论治 小柴胡汤在现代眩晕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24年 该文对近年来小柴胡汤在现代眩晕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及分析,发现小柴胡汤治疗现代眩晕疾病有明确的中医理论来源,且可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抗炎、抗抑郁等机制治疗现代眩晕疾病。 王思南 刘寅 王阿慧 孙莉关键词:小柴胡汤 眩晕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梅尼埃病 耳穴压豆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治疗前庭性偏头痛与西医常规治疗的疗效对比,初步验证耳穴压豆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提供新思路,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7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5例,给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变化、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变化和健康状况量表评分变化以评定其疗效及安全性。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眩晕复发情况。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相似。2)治疗前后,治疗组在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健康状况量表评分及随访眩晕复发次数和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耳穴压豆治疗前庭性偏头痛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总疗效相似,但在改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健康状况量表评分方面耳穴压豆治疗优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且能够减少眩晕复发次数、缩短眩晕复发持续时间,远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李冬梅 项颗 孙莉 刘寅 李付成关键词:眩晕 肝肾阴虚证 耳穴压豆 头痛 基于UPLC-Q-TOF-MSE技术分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 2024年 目的应用超高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E)技术结合UNIFI软件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进行快速鉴定,同时分析其裂解规律。方法采用ChromCore C18(3.0 mm×100 mm,3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进样量为10μL,分别于正、负离子模式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水体物及含药血浆进行质谱检测。使用UNIFI软件依据相对分子质量、特征碎片离子、保留时间等信息对化合物进行自动检索匹配,同时结合标准品和文献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进行定性鉴定。结果本研究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初步鉴定102种化合物,包括38种皂苷、32种黄酮、12种多酚类化合物、9种蒽醌类化合物以及11种其他类化合物;从大鼠血浆样品中共鉴定出21种原型成分,10种成分来源于人参,5种成分来源于黄芩,2种成分来源于柴胡,2种成分来源于大黄,2种成分来源于半夏,1种成分来源于生姜。结论应用UPLC-Q-TOF-MSE技术结合UNIFI软件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初步阐明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药效物质基础,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后续的药效学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吴彤 董晗硕 刘寅 艾春玲 孙莉关键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化学成分 入血成分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PP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连续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第4、8、12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进行比较,同时通过平衡筛查测试比较患者的静态平衡能力。结果: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落2例,研究组脱落1例。治疗第4、8、12周,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48.28%(28/58)、68.97%(40/58)、79.31%(46/58),研究组总有效率依次为64.41%(38/59)、76.27%(45/59)、81.36%(48/59),其中两组患者第4、8周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周,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睁眼无软垫、睁眼有软垫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闭眼无软垫、闭眼有软垫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闭眼无软垫、闭眼有软垫评分较治疗前稍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晕针、断针或滞针等不良事件。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治疗初期出现口干、便秘等症状,经临床医生判定与本研究无关,经及时处理后,不适症状消失。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改善患者头晕及焦虑、抑郁情绪等方面疗效显著,能调整患者静态平衡能力,改变患者对疾病的不良认知,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跌倒风险。 李秀玲 滕鑫 刘寅 孙莉关键词:眩晕 醒脑开窍针刺法 认知行为疗法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苓桂术甘汤治疗眩晕病的潜在作用机制 被引量:13 2022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苓桂术甘汤治疗眩晕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蛋白质数据库(universal protein,UniProt)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有效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借助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及DRUGBANK数据库获取眩晕病已知靶点,整合分析苓桂术甘汤作用于眩晕病的靶点;采用Cytoscape_v3.7.2软件进行网络可视化及蛋白相互作用分析数据库(STRING)绘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采用Metascape平台对其进行基因功能和作用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HPA(the 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对其核心基因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获得苓桂术甘汤有效活性成分103个,关键成分97个,得到预测靶点212个,复方作用于疾病的交集靶点114个,包括白细胞介素-6、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肿瘤坏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等;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发现:生物过程2031个、细胞组分93个、分子功能151个,包括活性氧代谢过程、对脂多糖的反应等;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信号通路304条,主要包括癌症的途径、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苓桂术甘汤的核心活性成分与治疗眩晕病的关键靶点可以紧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苓桂术甘汤在大脑皮层对眩晕病起到治疗作用。结论:苓桂术甘汤治疗眩晕病通过核心靶点--白细胞介素-6、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肿瘤坏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等参与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的调控,可能与调控中枢神经炎症,保护及重塑脑神经和调节脑组织有关。 曹政华 刘寅 孙莉关键词:苓桂术甘汤 眩晕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免疫组织化学 从神论治眩晕中医理论探微 被引量:14 2020年 历代医家将眩晕病的病因责之于风、火、痰、虚、瘀及外感六淫等,并将其不断发展、完善,逐步形成了从风论治、从痰论治、从火论治等多种学术流派。尽管中医古籍中尚未明确记载眩晕病从神论治理论,但诸医家在遣方用药中已有所体现。围绕眩晕病"病位在心脑、从神论治"的新假说进行挖掘和整理,进一步阐述眩晕病的病机和治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孙莉 韩琦 刘寅 项颗关键词:眩晕 神明 脑小血管病相关性头晕/平衡障碍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脑小血管病(CSVD)相关性头晕/平衡障碍患者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以期为中医临床诊疗思路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结合医疗记录的方式收集301例CSVD相关性头晕/平衡障碍患者,研究该病各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腔隙性脑梗死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研究。结果:CSVD相关性头晕/平衡障碍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前3位为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和心血管疾病,证型以痰湿中阻较多,占32.89%(99/301),其次为肝阳上亢证,占26.91%(81/301)。痰湿中阻证与高血压病关系密切,肝阳上亢证与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关系密切,瘀血阻窍证与年龄、腔隙性脑梗死、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结论:CSVD相关性头晕/平衡障碍的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痰湿中阻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危险因素是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瘀血阻窍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腔隙性脑梗死、心血管疾病。 李帅 邱严 张水生 艾春玲 刘寅 孙莉关键词:中医证型 头痛息宁颗粒剂治疗偏头痛(痰浊证)的多中心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头痛息宁颗粒剂治疗偏头痛(痰浊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多中心临床观察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偏头痛患者给予头痛息宁颗粒剂治疗,连续服药4周,比较治疗不同阶段单项中医症状、视觉模拟评分与中医证... 刘寅 关雪 王彦红 曲长春 徐亚文 杨知博 狄彩虹 崔东麟 郝云 靳会民 张林生 曹铭 李秀萍 解淮志 李红强 陈希 项颗关键词:偏头痛 痰浊证 临床药理 前庭性偏头痛遗传学机制与中医体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23年 前庭性偏头痛(VM)是以发作性前庭症状为主并伴有偏头痛特征的一类眩晕疾病。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前庭性偏头痛与中医体质均存在先天遗传性特点,并证实了部分基因或位点的表达与前庭性偏头痛、中医体质分型存在一定关系。本文通过对VM与中医体质分型的遗传学机制进展进行论述,得出VM患者常见中医体质为气虚质、气郁质及痰湿质,推测其可能与VM部分突变位点存在关联,但因目前尚缺少相关证据,仍需大量研究验证。 滕鑫 荆涛 刘寅 孙莉关键词:遗传学机制 基因 中医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