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从林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强流脉冲
  • 2篇强流脉冲电子...
  • 2篇合金
  • 1篇钛合金
  • 1篇微观结构
  • 1篇钨合金
  • 1篇摩擦磨损性能
  • 1篇耐腐蚀
  • 1篇耐腐蚀性
  • 1篇金属
  • 1篇金属材料
  • 1篇绝热剪切
  • 1篇绝热剪切带
  • 1篇扩散
  • 1篇固溶
  • 1篇固溶体
  • 1篇合金化
  • 1篇腐蚀性
  • 1篇TC4
  • 1篇TC4钛合金

机构

  • 3篇江苏大学
  • 1篇江苏大学京江...

作者

  • 3篇关庆丰
  • 3篇张从林
  • 2篇吕鹏
  • 2篇黄尉
  • 1篇蔡杰
  • 1篇杨珅
  • 1篇张远望
  • 1篇孙潇
  • 1篇李怀福
  • 1篇张超仁

传媒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高速弹丸冲击诱发TC4中绝热剪切带的微观结构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弹丸高速冲击TC4钛合金靶板,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诱发的绝热剪切带(ASBs)附近及内部微观结构。ASBs附近区域微观结构的观察表明,ASBs边界容易成为诱发裂纹萌生的核心;ASBs附近积聚了很大的内应力,容易形成高密度的缠结位错、条带状位错胞等位错组态和应力诱发马氏体结构。ASBs内部微观结构的观察表明,ASBs为应力诱发结构,沿垂直ASBs的方向,越接近ASBs的中心部位,晶粒碎化越严重;在ASBs中没有观察到典型的动态再结晶(DRX)晶粒特征,观察结果不支持ASBs中发生DRX以及ASBs的发源与传播都和DRX有关这一传统观点;同时在ASBs中心区域出现了玻璃态的非晶结构。
杨珅张从林黄尉蔡杰关庆丰
关键词:TC4钛合金微观结构
强流脉冲电子束作用下铝钨合金的表面合金化被引量:1
2017年
将W粉预涂覆在铝基体表面后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对其进行合金化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详细分析了合金层微观结构。并考察了HCPEB合金化后样品表面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HCPEB处理后材料表层发生了合金化,合金化层主要由熔化层和固态扩散层构成,厚度达到15μm左右;合金层的相主要为W和(或)Al-W金属间化合物组成;处理后的样品表面硬度得到显著提高。此外,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合金化后表面耐腐蚀性能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关庆丰张远望孙潇张超仁吕鹏张从林
关键词:强流脉冲电子束纯铝合金化耐腐蚀性
强流脉冲电子束诱发的Cu-C扩散合金化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真空烧结技术制备了w(C)=6%的Cu-C(其中C为片状石墨)块状复合材料,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技术对样品进行表面辐照处理,辐照次数分别为1、5、20和40。利用X-ray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详细分析了辐照样品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并考查了经HCPEB辐照处理后样品表面的摩擦磨损性能。XRD结果表明:经HCPEB辐照后,衍射峰向高角度偏移,Cu-C间发生固溶,部分C原子与Cu原子形成间隙固溶体,理论计算结果显示最大固溶度达到2.24%。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辐照表面形成高密度的Cu、C纳米晶粒,并在基体Cu中诱发了高密度晶体缺陷,这些结构为C原子的扩散提供了大量的扩散通道。此外,经HCPEB技术处理后材料表面的摩擦磨损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关庆丰黄尉李怀福龚晓花张从林吕鹏
关键词:金属材料强流脉冲电子束固溶体扩散摩擦磨损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