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亦超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族性
  • 3篇息肉
  • 3篇息肉病
  • 3篇腺瘤
  • 3篇腺瘤性
  • 3篇腺瘤性息肉
  • 3篇腺瘤性息肉病
  • 3篇结肠
  • 3篇结肠炎
  • 3篇溃疡
  • 3篇溃疡性
  • 3篇溃疡性结肠炎
  • 3篇家族
  • 3篇家族性
  • 3篇家族性腺瘤性...
  • 3篇家族性腺瘤性...
  • 3篇便秘
  • 3篇并发
  • 3篇并发症
  • 2篇血供

机构

  • 8篇武汉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通山县人民医...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张亦超
  • 7篇钱群
  • 6篇丁召
  • 5篇江从庆
  • 4篇胡航
  • 2篇黄梅芳
  • 2篇徐明
  • 1篇刘韦成
  • 1篇熊涛
  • 1篇周燕
  • 1篇杜鹏
  • 1篇秦前波
  • 1篇陈敏
  • 1篇任相海
  • 1篇万松林

传媒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炎性肠病...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痔上黏膜环切术后并发直肠囊肿一例被引量:1
2018年
病人,女,49岁。因肛门胀痛1个月余于2018年1月24日入院。2010年在当地医院因混合痔行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ing hemorrhoids,PPH)术,术后无明显异常。1个月前突发肛门部胀痛,伴大便次数增多,每天2~3次,性质正常但量少,无发热等不适。2018年1月22日行彩超检查提示直肠壁囊性非纯液性包块。
张亦超熊涛陈淑娟胡航丁召钱群
关键词:痔上黏膜环切术并发症
重建肠系膜下动脉⁃回结肠动脉增加回肠D型储袋血供 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下动脉双血供回肠D型储袋在溃疡性结肠炎(UC)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总结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8年4—9月期间接受肠系膜上下动脉双动脉血供回肠D型储袋肛管吻合术(D⁃IPAA)的4例UC和1例FAP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手术情况、术中并发症、总手术时间、D型回肠储袋构建时间、D型回肠储袋容积、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通过克利夫兰生活质量评分量表(CGQL)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采用Wexner评分法评估术后排粪功能,记录24 h及夜间排粪次数;随访截至2019年6月。结果5例患者中男2例,女3例,体质指数(18.0±2.5)kg/m2。均患有低蛋白血症,术前凝血功能正常,UC患者CGQL评分为(0.5±0.2)分,FAP患者CGQL评分0.7分。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一般状况可,手术时间(240±30)min,储袋构建时间(35±10)min,储袋容积(160±10)ml。首例UC患者出血量为600 ml,其余患者出血量均为(150±50)ml;1例UC患者术后出现盆腔感染,冲洗引流后痊愈,余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日为(17±3)d。随访1~9个月,均未出现肠梗阻、吻合口漏、储袋炎等近期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及9个月CGQL评分分别为(0.6±0.2)分、(0.7±0.1)分、(0.7±0.1)分,Wexner失禁评分分别为(3.5±0.8)分、(2.7±0.5)分、(2.5±0.6)分。24 h排粪次数分别为(5.4±0.9)次、(4.2±0.8)次、(3.5±0.6)次,夜间排粪次数分别为(2.0±0.6)次、(1.6±0.5)次、(1.5±0.5)次。结论UC和FAP患者完成全结肠直肠切除后,接受动脉双供血回肠D⁃IPAA,围手术期风险可控,安全可行,对储袋黏膜屏障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有助于减轻缺血性储袋炎的发生。
徐飞张亦超胡航徐明黄梅芳钱群江从庆丁召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微小RNA-129调控N-乙酰氨基半乳糖基转移酶1/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通路对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129通过N-乙酰氨基半乳糖基转移酶1(GALNT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转导通路影响慢传输型便秘(STC)发生的机制。方法共纳入46例患者28例为重度结肠STC患者,18例为非STC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结肠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ICC)的形态及数量,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GALNT1/TGF-β1信号通路的表达/活化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TC病变结肠各个区域c-Kit标记的ICC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22.17±3.28比28.69±3.53,P<0.05),并且分布异常。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TC组c-Kit蛋白、Smad6/7较正常组显著下降(c-Kit:0.462±0.099比0.783±0.178,P<0.01);(Smad6/7:0.626±0.058,比0.799±0.035,P<0.01);TGF-β1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76±0.028比0.511±0.044,P>0.05)。结论STC病变结肠中ICC细胞可能发生细胞转分化,从而使病变结肠中ICC分布和功能异常。其分子机制明显是miR-129负调控GALNT1/TGF-β1信号转导通路,并与Smad6/7抑制作用下降相关。
张亦超徐飞覃海波解萧宇胡航钱群江从庆丁召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转化生长因子-Β1
小肠置管联合食糜回输治疗克罗恩病合并小肠穿孔二例被引量:1
2022年
病例1,男性,41岁。因腹痛5天,加重伴发热1天,于2021年2月25日入院。确诊克罗恩病18年,长期口服美沙拉嗪治疗。入院查血:血红蛋白114 g/L、白蛋白25.4 g/L、总蛋白52.8 g/L。入院时身高178 cm、体重55 kg、BMI 17.3589 kg/m^(2),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评分为5分(≥3分),有营养不良风险。腹部CT检查提示空腔脏器穿孔。初步诊断:(1)腹腔感染;(2)肠穿孔;(3)克罗恩病。
范洲万松林张亦超丁召钱群
关键词:小肠营养管克罗恩病小肠穿孔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近期并发症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 探讨全结直肠切除(TPC)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近期并发症发生及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至2016年3月92例接受IPAA手术治疗的UC和FAP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IPAA术后3月内的近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IPAA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共13例(14.1%),盆腔感染或脓肿形成3例(3.3%),给予抗感染、腹盆腔引流管低压冲洗、关闭回肠双腔造口远端等治疗痊愈;术后近期出血3例(3.3%),储袋肛管吻合口出血1例,储袋侧侧吻合线出血2例,予冰肾上腺素、凝血酶溶液等保留灌肠后2例出血停止,1例内镜下取出钛钉后出血停止;术后1月内吻合口狭窄2例(2.2%),通过早期扩肛治愈;储袋相关瘘5例(5.4%),其中,储袋残端瘘2例(2.2%),吻合口阴道瘘2例(2.2%),吻合口瘘1例(1.1%),通过关闭回肠双腔造口远端、腹盆腔引流管低压冲洗、直肠阴道冲洗等综合治疗治愈.结论 TPC-IPAA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以储袋相关瘘最常见,预后良好.
张亦超周燕丁召任相海孟凡水符炜钱群刘韦成喻学桥江从庆
关键词:全结直肠切除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并发症
TST STARR+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术后并发症及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改良性经肛门吻合器直肠部分切除术(TST 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 plus)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bstructed defecation syndrome,ODS)的并发症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采用TSTSTARR+治疗186例ODS病例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并发症包括吻合器切割不全4例、活动性出血71例;术后短期并发症包括吻合口出血3例、尿潴留63例、疼痛38例、排便急迫感或首次排便失禁20例;中位随访13个月,远期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狭窄1例、肛门坠胀1例、肛门失禁1例。结论TSTSTARR+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相对安全的术式。
S.M.Yaseen任相海曹永磊解萧宇张亦超丁召钱群江从庆
关键词:出口梗阻型便秘并发症
肠系膜上下动脉双血供回肠D型储袋二例报道
2019年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术后缺血性储袋炎可能与肠系膜血管张力增加有关,对储袋炎的标准治疗效果欠佳.我们探索性地对行IPAA患者构建'D型储袋',并将肠系膜下动脉引入D型储袋,达到储袋的肠系膜上下动脉双动脉血供.本文对实施新术式的2例患者进行经验总结和报道.
张亦超胡航徐明陈敏黄梅芳秦前波钱群江从庆杜鹏沈博丁召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肠道菌群在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检测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的粪便菌群改变,探讨STC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同疾病的关系。方法使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法对14例STC患者、18例正常组粪便菌群进行16SrDNAV4区进行分析测序检测。结果STC组同对照组在粪便菌群多样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STC组及对照组粪便菌群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的丰度最高,拟杆菌门占相对丰度的50.84%和48.22%,厚壁菌门占相对丰度的35.68%和37.63%。同对照组比较,STC组梭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09),而放线菌门显著升高(P=0.020),在对照组中未检出的广古菌门在STC组检出。菌门以下水平,放线菌门中双歧杆菌属在STC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25);厚壁菌门中梭杆菌科在STC组相对丰度显著减少(P=0.005)。结论STC组与对照组粪便菌群多样性上具有一致性但菌群物种丰度存在差异。
解萧宇陈保祥黄志浩周燕张亦超曹永磊刘韦成江从庆钱群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肠道菌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