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缺血
  • 3篇脑缺血
  • 3篇急性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血性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鼠脑
  • 2篇鼠脑缺血再灌...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缺血再灌注
  • 2篇脑缺血再灌注...
  • 2篇梗死
  • 2篇灌注
  • 2篇大鼠脑
  • 2篇大鼠脑缺血
  • 2篇大鼠脑缺血再...

机构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9篇肖瑶
  • 6篇李刚
  • 6篇沈伟
  • 6篇张静
  • 4篇俞小梅
  • 4篇王喜丰
  • 2篇叶恒泰
  • 2篇王岚
  • 2篇孟祥平
  • 2篇李连
  • 2篇杜艳华
  • 2篇付群芳
  • 1篇吕国义
  • 1篇邓勇
  • 1篇胡义奎
  • 1篇王文华
  • 1篇曾昆
  • 1篇李俊

传媒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高分辨率磁共振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斑块的观察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狭窄斑块特点。方法收集82例MCA粥样硬化M1段狭窄患者,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同侧MCA供血区有无急性缺血性病灶分为症状性狭窄组(52例)和非症状性狭窄组(30例)。对MCAM1狭窄段进行HRMRI血管壁成像,记录并分析狭窄部位、斑块分布、信号强度、斑块负荷等特点。结果 MCA粥样硬化性狭窄多发生于M1近端(分叉前段),症状性狭窄组与非症状性狭窄组在M1段近端及远端(分叉后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性狭窄组后壁、上壁及环形斑块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症状性狭窄组(8.33%vs.3.33%;16.67%vs.3.33%;18.75%vs.3.33%),非症状性狭窄组斑块多位于前壁、下壁(63.34%,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性狭窄组混杂信号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症状性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负荷检测症状性狭窄组最小管腔面积明显低于非症状性狭窄组[(0.66±0.25)mm^2 vs.(3.65±0.52)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管壁标准化指数、血管总面积、管壁面积明显高于非症状性狭窄组[(89.75±3.62)%vs.(36.78±7.88)%;(6.44±0.99)mm^2 vs.(5.83±0.87)mm^2;(5.78±0.92)mm^2 vs.(2.18±0.66)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MRI血管壁成像能够清晰地显示MCA M1段血管壁结构,MCA粥样硬化狭窄多位于近端,后壁、上壁和环形斑块、斑块内混杂信号、负荷较大的斑块可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
王喜丰李刚张静汪敏肖瑶沈伟吕国义金辉王岚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狭窄斑块
脂肪因子Vaspin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脂肪因子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依据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无动脉粥样硬化组(A组,IMT<0.9 mm)和动脉粥样硬化组(B组,IMT≥0.9 mm)。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脂、空腹血糖及血清Vaspin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IMT。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清Vaspin与其他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Vaspin低于对照组,B组血清Vaspin低于A组(P<0.05或P<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血清Vaspin与吸烟、甘油三酯(TG)、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密切相关(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Vaspin、降脂治疗是急性脑梗死的保护因素,吸烟、年龄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Vaspin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血清Vaspin降低而减弱了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作用,可能是通过细胞因子级联转导网络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从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肖瑶沈伟张静李刚俞小梅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脂肪因子炎症
中性鞘磷脂酶-2(Neutral sphingomyelin-2 N-SMase2)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IL-6、IL-1β、TNF-α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研究中性鞘磷脂酶-2(Neutral sphingomyelin-2 N-SMase2)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IL-6、IL-1β、TNF-α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 I/R)损伤模型,侧脑室注射N-SMase2激活剂(daunorubicin DNR)或抑制剂GW4869,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蛋白神经酰胺(Ceramide Cera)和N-SMase2的表达,RT-PCR技术检测IL-6、IL-1β、TNF-α等炎性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再灌注组(I/R)大鼠脑组织Ceramide和N-SMase2的蛋白表达阳性细胞较对照组增多(P<0.05),IL-6、IL-1β、TNF-α炎性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侧脑室注射GW4869可显著降低IL-6、IL-1β、TNF-α的mRNA水平(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N-SMase/Cera通路激活,参与调控神经细胞再灌注损伤,而N-SMase2抑制剂GW4869可明显降低IL-6、IL-1β、TNF-α炎性因子的表达。
王喜丰汪敏李刚张静肖瑶王岚沈伟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因子
简化院内救治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探讨简化院内救治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72例患者,其中2014年收治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收治的37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院内救治流程,观察组患者采用简化的院内救治流程。比较两组溶栓7 d时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DNT、发病至溶栓时间、就诊至CT判读时间、就诊至生化报告时间、就诊至心电图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溶栓7 d时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简化院内救治流程可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效果。
王喜丰李刚付群芳俞小梅张静王文华李俊肖瑶沈伟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替米沙坦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压力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及机制。方法:8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80mg.d-1,疗程1个月。2组患者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门、脾静脉的内径与流速,同时采用放免法检测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透明质酸(HA)的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水平,RT-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活化受体γ(PPARγ)mRNA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PARγmRNA、CGRP、HA、TGFβ1、PDGF水平以及门、脾静脉的内径与流速无显著性变化(P>0.05)。替米沙坦治疗后,患者血清PPARγmRNA水平升高(P<0.05),CGRP、TGFβ1、PDGF和HA水平下降(P<0.05),门、脾静脉的内径减小,平均流速增快(P<0.05)。结论:替米沙坦不仅可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活性、上调PPARγ水平,抑制TGFβ1、PDGF表达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而且可通过降低血清CGRP水平及抗肝纤维化作用而降低门静脉压力。
孟祥平肖瑶曾昆
关键词:替米沙坦肝硬化血流动力学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心钠素、血管紧张素Ⅱ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心钠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探讨二者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期望这两者能够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病情、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首次发病并在24h以内到我院就诊、经头部MR检查证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并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且排除了急性脑梗死的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所有患者发病48h以内的血清心钠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结果 (1)脑梗死组的心钠素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脑梗死组中,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心钠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均高于单纯脑梗死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钠素和血管紧张素Ⅱ与脑组织损伤有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血清中的心钠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均显著升高。
邓勇杜艳华李连叶恒泰肖瑶
关键词:心钠素急性脑梗死
叔丁基对苯二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叔丁基对苯二酚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加溶剂治疗组、缺血再灌注加叔丁基对苯二酚治疗组,分别于再灌注后24 h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叔丁基对苯二酚对Nrf2蛋白表达的影响,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同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叔丁基对苯二酚可以显著上调Nrf2蛋白的表达(P<0.05)和SOD的活性(P<0.05),显著减少MDA的表达量(P<0.05),抑制TNF-α和IL-1β的表达量(P<0.05)。结论:叔丁基对苯二酚可以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显著地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Nrf2信号通路相关。
肖瑶沈伟张静李刚俞小梅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叔丁基对苯二酚NRF2
奥扎格雷联合降纤酶辅助治疗频发TIA48例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为提高治愈率,了解奥扎格雷、降纤酶联合阿司匹林用于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12月我科70例频发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对照分析改良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及血流变等指标和治疗时TIA发作停止时间。结果改良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对照显示,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改良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及血流变等指标对照显示,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改良组与对照组治疗时TIA发作停止时间对照显示,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扎格雷、降纤酶联合阿司匹林用于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可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肖瑶孟祥平杜艳华叶恒泰李连胡义奎
关键词:奥扎格雷降纤酶阿司匹林短暂性脑缺血
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体积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研究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体积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8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对照组予以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入院3 d和10 d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测量脑梗死体积,分别在发病12 h、48 h、72 h检测血清MMP-9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入院3 d[(144.09±29.41)cm^3 vs(170.21±33.09)cm^3]及10 d[(116.57±25.73)cm^3 vs(140.21±29.48)cm^3]脑梗死体积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发病后48 h[(212.69±10.51)ng/ml vs(247.79±8.25)ng/ml)]及72 h[(86.14±4.84)ng/ml vs(106.10±7.03)ng/ml]MMP-9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以降低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MMP-9的表达,缩小脑梗死体积。
王喜丰李刚付群芳俞小梅张静汪敏肖瑶沈伟
关键词:丁苯酞大面积脑梗死基质金属蛋白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