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 作品数:54 被引量:236H指数:8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非吸收材料注射隆鼻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非吸收材料注射隆鼻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6年1月在西南医院整形科和武汉市诠美医学美容门诊隆鼻患者578例,其中非吸收材料注射隆鼻239例(爱贝芙组)、吸收材料注射隆鼻213例(瑞兰组)、硅橡胶假体植入126例(硅胶组),观察比较3组患者在注射与植入后当日及1、3、6、12个月后的临床效果、疗效保持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78例患者在手术与注射后即刻鼻外形与轮廓得到明显改善,但植入硅橡胶假体的患者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相比于瑞兰组和爱贝芙组增多,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12个月,植入硅橡胶假体与吸收材料隆鼻的患者对鼻外形轮廓、美容效果的满意度随时间不断下降(P<0.05),而注射非吸收材料隆鼻的患者仍保持注射时的外形与轮廓,获得满意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2组,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注射隆鼻安全有效,而非吸收材料注射隆鼻更适合亚洲人改善鼻低平的固有结构,且不良反应低。
- 朱晓浩陈卓陈亮王珍祥
- 关键词:隆鼻注射并发症
- 11例面部改形术分析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对颧骨及下颌骨部分切除手术施行面部改形 ,重塑面部轮廓 ,改善面部外观。方法 采用头皮冠状切口进路颧骨缩小术、口内进路下颌角肥大矫正术以及两者的联合手术 ,纠正患者颧骨和下颌角肥大 11例 ,其中 3例术中同时进行面上 1/ 3除皱美容术。结果 术后面部外形均得以改善 ,面型比例协调 ,双侧对称 ,11例患者术后随访 3个月 ,面部轮廓均得以改善 ,效果满意 ,X线复查截骨线圆钝 ,愈合好。结论 手术行骨膜下剥离不易损伤面部神经 ,切口隐蔽 ,术后面部不留瘢痕 ,如同时需行面部除皱 ,则简单易行 ,术后效果好 ,患者满意 。
- 陈亮李世荣金东一毋巨龙曹川
- 关键词:手术颧骨
- 湿性愈合敷料在皮片移植供区创面愈合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观察湿性愈合敷料在皮片移植供区创面愈合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皮片移植的患者分为两组,32例(观察组)对供区创面进行藻酸盐和软聚硅酮泡沫覆盖后包扎,32例(对照组)对供区创面进行凡士林油纱覆盖纱布包扎。术后随访换药,观察并记录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伴随疼痛感及创面渗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患者疼痛感评分及创面渗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湿性敷料(本研究中为藻酸盐、软聚硅酮泡沫)覆盖供区创面,操作简单,创面更容易上皮化,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可减轻换药疼痛感及创面渗血。
- 黄书鹏刘林奇李乐陈亮
- 关键词:湿性愈合供区创面
- 侧颈部皮管在烧伤后耳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应用侧颈部皮管修复烧伤后耳廓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就诊解于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整形外科的12例烧伤后耳廓缺损患者,男9例,女3例,其中11例患者为单侧耳廓部分缺损,1例患者为双侧耳轮部分缺损。患者均于烧伤后3~6个月接受治疗,清除病灶后,于侧颈部设计双皮下蒂皮瓣(侧颈部皮管),皮管长宽比例为3~4∶1,形成的皮管向耳部推进转移,修复耳廓缺损。侧劲部供区均经减张后拉拢对位缝合。结果术后7~9 d拆线,12例患者皮管全部存活,随访3~12个月,11例单侧耳廓缺损患者修复后耳廓的位置、大小和对侧健耳相似,修复外耳的组织质地、颜色与对侧健耳相似;1例双侧耳廓缺损患者修复后双侧耳外形和正常外耳相似,且左右对称。供瓣区位于耳后,术后瘢痕隐蔽。结论应用侧颈部皮管转移修复烧伤后耳廓组织缺损,供区可提供较大的组织瓣修复,对于耳周尤其是颈部存有一定量的正常皮肤的患者,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陈俊男陈亮李治桦吕晓杰胡晓春王艺田孝臣
- 关键词:外科皮瓣耳廓缺损
- 鼠咬伤后鼻缺损的分类及手术方式初探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鼠咬伤后鼻缺损的分类标准,以指导临床修复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10年4月我院收治的26例鼠咬伤后鼻缺损患者。依据鼻缺损的部位及范围对其进行分类。采用"鼻唇沟皮瓣"、"耳廓复合组织瓣"、"上臂内侧管状皮瓣"、"前额扩张皮瓣"等术式修复鼻缺损。结果将本组26例鼠咬伤后鼻缺损分为四类:Ⅰ类,鼻尖缺损4例;Ⅱ类,单纯鼻翼缺损6例;Ⅲ类,鼻尖和部分鼻翼缺损2例;Ⅳ类,全鼻缺损14例。并根据分区修复的方法对其进行修复,经过临床6个月至3年随访,26例患者均获得满意修复效果。结论对鼠咬伤后鼻缺损进行科学分类有助于选择最佳手术方式,依据分区修复的方法对鼠咬伤后鼻缺损进行修复疗效较好。
- 李喆戴霞李世荣王珍祥毋巨龙陈亮
- 关键词:鼻缺损鼻唇沟皮瓣耳廓复合组织瓣额部扩张皮瓣
- 全耳再造术并发症的处理及防治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多孔高密度聚乙烯(Medpor)及自体肋软付支架结合扩张术。分Ⅱ期行令耳再造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及防治。方法对158例应用Medpor及自体肋软骨支架结合扩张术全耳再造者进行总结和回顾分析,其中术后肝发症18例(11.39%)。结果扩张器血肿3例(发生率为1.90%).经治疗后痊愈;扩张器感染外露2例(发生率为1.27%).其中1例经治愈后.继续进行Ⅱ别耳再造手术,另1例治疗无效,终将扩张器取出后缝合,半年后再次行扩张器髓入手术;Ⅱ期支架置入术后感染支架外露13例,其中共使用肋软骨支架121例.外露行7例(发生率为5.79%),经换药或耳后颁浅筋膜瓣转移加植皮片覆盖后创面愈合;兆使用Medpor支架37例,感染外露者6例(发生率为16.22%),其中3例经治疗后痊愈,3例治疗无效,支架取出手术失败。结论术前严密设计,水中细致操作可以减少血肿发生。耳冉造部位皮肤张力过大、皮瓣过薄或外力的作用是支架外露的主要原因.若及时采取适当方法处理.仍有部分可以挽回。基于Medpor支架感染外露的发生率较高及难以治愈性,应尽量选用自体肋软骨支架行全耳冉造术。
- 陈亮李晓格李世荣李喆戴霞毋巨龙
- 关键词:全耳再造术自体肋软骨多孔高密度聚乙烯扩张器
- 《整形外科学》网络课程的构建被引量:7
- 2014年
- 网络课程建设是当前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探索如何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整形外科学》网络课程系统,从课程的设计思路、设计体系出发,详细介绍课程构建的基本内容和构架。总结《整形外科学》网络课程的特色,其多媒体设计形象、多样、直观以及交互性强的特点,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课堂教学和临床带教的良好补充。
- 曹川于攀陈亮李喆毋巨龙王珍祥胡晓佳李红丽李世荣
- 关键词:网络课程整形外科学网络教学课程设计
- 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的非手术治疗被引量:12
- 2012年
- 瘢痕是人体组织创伤修复的自然产物,是损伤愈合部位的纤维组织增生的结果。瘢痕治疗棘手,所以瘢痕的预防重于治疗,多种瘢痕的非手术治疗方式同时也是预防手段。根据其组织学和形态学的区别可分为浅表性瘢痕、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其中,瘢痕疙瘩常超出原损伤的边缘,通常不会自行消退,切除后往往会复发,与增生性瘢痕统称为病理性瘢痕。对于瘢痕疙瘩和非功能部位大片增生性瘢痕主要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方法。这些方法种类繁多,
- 王量李世荣陶灵陈亮刘剑毅王睿恒黄书鹏杨东运
- 关键词:非手术治疗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损伤愈合浅表性瘢痕萎缩性瘢痕
- 5,7,4′-三羟基异黄酮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观察5,7,4′-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5,7,4′-三羟基异黄酮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别加入25、50、100μmol/L浓度的5,7,4′-三羟基异黄酮共培养48h,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成纤维细胞PCNA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各组5,7,4′-三羟基异黄酮作用后细胞PCNA的表达均降低(P〈0.05),50μmol/L及100μmol/L浓度组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P〈0.01);随药物浓度的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逐渐下降,G2~M期细胞比例增加,表明细胞分裂受到抑制;100μmol/L组的S期细胞数量比例也有增加,并于G1期前出现亚二倍体凋亡峰。结论5,7,4′-三羟基异黄酮可通过影响细胞分裂与DNA合成抑制瘢痕增生。
- 曹川李世荣姚恒冯智戴霞陈艳清李晓格陈亮
-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
- 分泌型凋亡相关蛋白1调控成纤维细胞凋亡的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分泌型凋亡相关蛋白1(secretedapoptosis-relatedprotein1,SARP1)调控增生性瘢痕患者的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凋亡的作用。方法构建SARP1腺病毒载体(Ad-sARPl).感染瘢痕患者的皮肤FB,促进其表达SARP1蛋白,观察其蛋白表达后人FB增殖与凋亡的变化,明确SARP1蛋白对FB的调控作用,并通过转移酶介导的三磷酸脱氧鸟苷-生物素刻痕末端标记(TuNEL)方法、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细胞增殖与凋亡动态变化。结果成功构建Ad-SARP1,并能够感染人FB,通过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到SARP1的mRNA值明显增加,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SARP1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其蛋白表达后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与带荧光的腺病毒空载体(Ad-EGFP)及对照组相比,Ad-SARP1感染的FB增殖活力均显著增高;TUNEL检测Ad-SARP1感染FB前后细胞凋亡结果显示,细胞凋亡明显受到抑制,凋亡阳性细胞变少,接近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凋亡;FACS分析表明,感染组FB的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结论sARP1参与调控增生性瘢痕患者的FB功能,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加快。
- 任章霞陈亮陶熹于攀王珍祥李世荣
-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细胞凋亡增生性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