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海燕

作品数:12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内镜
  • 6篇溃疡
  • 4篇结肠
  • 4篇结肠炎
  • 4篇溃疡性
  • 3篇显微内镜
  • 3篇克罗恩
  • 3篇克罗恩病
  • 3篇溃疡性结肠炎
  • 3篇激光
  • 3篇共聚焦
  • 3篇共聚焦激光显...
  • 2篇炎症
  • 2篇炎症性
  • 2篇炎症性肠病
  • 2篇硬化剂
  • 2篇硬化剂治疗
  • 2篇治疗食管
  • 2篇食管
  • 2篇食管静脉曲张

机构

  • 7篇嘉兴学院
  • 5篇浙江大学医学...
  • 5篇嘉兴市第二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浙江省立同德...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2篇沈海燕
  • 4篇杨志宏
  • 3篇罗鼎天
  • 3篇阮水良
  • 3篇陆其明
  • 3篇虞朝辉
  • 3篇陈春晓
  • 2篇吴云林
  • 2篇王波
  • 1篇张梦茵
  • 1篇敖炜群
  • 1篇乐敏
  • 1篇朱燕华
  • 1篇于亚威
  • 1篇吴君
  • 1篇范嵘
  • 1篇徐水凌
  • 1篇陶凤来
  • 1篇吕海娟
  • 1篇徐承富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第二十四届全...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克罗恩病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研究初探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方法收集8例确诊CD患者的粪便标本(CD组),以同期8例健康人群粪便作为对照组(CN组)。收集新鲜粪便样本提取DNA,并将样本进行PCR扩增,最终进行16SrRNA数据分析。结果测序共获得990 890条高质量序列,CD组和CN组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Simpso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2和t=-2.886,P<0.05)。OTUs(可操作分类学单位)比较韦恩图显示CD组共有7 437株菌种,而CN组共有7 744株菌种,其中3 438株菌种重叠。LDA差异贡献分析图提示CD患者肠道菌群以芽胞杆菌、变形菌、乳杆菌目、放线菌目、异常球菌纲、栖热菌目、假单胞菌目和交替单胞菌目等为主要特征差异细菌菌类,而CN组则以双歧杆菌目及双歧杆菌科,Odoribacteraceae、Christensenellaceae、弧菌目及弧菌科等为主要特征差异细菌菌类。据物种进化树的样本菌落分布图显示:两组样本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疣微菌门、酸杆菌门和螺旋菌门占主要门类分布。CD组及CN组细菌科类分析结果:毛螺菌科、韦荣球菌科、瘤胃菌科、丹毒丝菌科、红蝽菌科、紫单胞菌科、双歧杆菌科、普雷沃菌科、拟杆菌科、产碱菌科和链球菌科在两组样本中共同存在。同时从该进化树可发现,CD组中红蝽菌科、产碱菌科、丹毒丝菌科和链球菌科相对于CN组优势丰度分布,而普雷沃菌科、拟杆菌科和双歧杆菌科比CN组丰度明显减少。此外,Dethiosulfovibrionaceae、丙酸杆菌科、盐单胞菌科、希万菌科等为CD组特有菌种。结论 CD组的菌群多样性明显少于CN组,CD组有其特有优势菌群。
沈海燕阮水良徐水凌陆其明杨志宏罗鼎天陈春晓
关键词:克罗恩病肠道菌群多样性
血小板计数可预测英夫利昔单克隆抗体治疗活动性克罗恩病的疗效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血小板计数预测英夫利昔单克隆抗体( IFX )治疗活动性克罗恩病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确诊并接受IFX规律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74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24例,诊断时年龄中位数21岁,病程中位数10个月。在开始治疗前和第三次、第六次治疗后检测患者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并评估克罗恩病活动指数。结果:IFX治疗三次后,患者克罗恩病活动指数以及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减少(均P<0.01),血红蛋白和血细胞容积增加(均P<0.01);第六次治疗后上述指标比第三次治疗后进一步改善。共53例患者经三次治疗后达到临床缓解(克罗恩病活动指数<150);进一步分析发现,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与克罗恩病严重程度相关,且病程较长、治疗前克罗恩病活动指数和血小板计数较大的患者IFX治疗三次后不易缓解。结论:克罗恩病患者血小板计数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且可作为预测IFX早期疗效的指标。
沈海燕徐承富陈春晓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新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BD )主要包括2种慢性肠道疾病一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近期研究结果显示,IBD的发生是携带易感基因的人体对共生微生物一次不恰当的炎症反应所致。IBD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内镜检查对诊断、监测和评估疾病活动和程度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沈海燕虞朝辉陈春晓
关键词: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溃疡性结肠炎共生微生物IBD
内镜下聚桂醇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内镜下聚桂醇治疗食管静脉曲张与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接受内镜下硬化剂(聚桂醇)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随访分析,评估聚桂醇治疗后对PHG的影响。结果:注射聚桂醇前PHG患者33例,占33%...
沈海燕吴云林王波朱燕华
关键词:内镜下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聚桂醇门脉高压性胃病
文献传递
原发性胃淋巴瘤内镜表现及病理学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gastricmalignantlym.phoma.PGML)是常见的胃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之一.占胃癌以外胃恶性肿瘤的70%~80%[1]。近年来有发病率逐渐升高趋势[2]。PGML缺乏特异性,活检组织学确诊率低,易漏诊或误诊为腺癌。本次研究总结了53例PGML患者的内镜及病理学特点,旨在提高内镜医师对胃淋巴瘤的认识。报道如下。
沈海燕阮水良于亚威王波陆其明杨志宏
关键词:原发性胃淋巴瘤内镜表现病理学
怀山药多糖对大鼠胃溃疡的疗效及胃组织表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怀山药多糖对胃溃疡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怀山药多糖对胃溃疡大鼠胃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怀山药多糖组(C组),替普瑞酮组(D组)及怀山药多糖+替普瑞酮组(E组)等。观察并比较各组胃溃疡的愈合情况,取胃组织检测并比较EGF水平。结果(1)C组的溃疡指数显著低于B组(P<0.01)。(2)C组胃组织EGF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怀山药多糖具有良好的胃黏膜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胃溃疡大鼠胃组织EGF水平有关。
罗鼎天陆其明杨志宏沈海燕
关键词:甘薯多糖类胃溃疡表皮生长因子
2000~2014年我院炎症性肠病发病趋势及临床特征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了解2000~2014年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炎症性肠病的发病趋势。方法通过我院病历数据库,检索主要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或克隆病的住院病例,出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同于内镜中心数据库检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或克隆病的结肠镜检查患者,检查时间为200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观察炎症性肠病流行病学特征、内镜检出率以及临床特征。结果近15年间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住院患者占全院住院人数比例逐年增加(χ^2=41.873,P=-0.000;χ^2=77.764,P=0.000),由2000年的0.04%、0.01%分别增加到2014年的0.20%、0.09%。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1±15.3)、(43.3±17.4)岁,男女比分别为1:1.09、1:0.65。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的内镜检出率由2004年的0.75%、0.17%分别增加到2014年的1.18%、0.46%,克罗恩病的检出率逐年增加(χ^=19.687,P=0.032)。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便血,而克罗恩病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消瘦,肛瘘以及肠外表现多见;发病至确诊时间分别为(7.2±11.6)、(18.3±16.5)个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镜下累及左半结肠、全结肠分别占34%、66%;克罗恩病患者回肠末端、回肠末端+结肠、小肠、全消化道病变分别占39%、12%、21%、28%,伴肛瘘者为28.6%。内镜、小肠CT等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诊断炎症性肠病的主要方法。克罗恩病疗效仍不理想。结论炎症性肠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内镜医师应与病理学、影像学医师合作提高对此病的诊治水平,减少误诊及漏诊,并提高炎症性肠病的疗效。
阮水良沈海燕陆其明杨志宏罗鼎天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发病率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修复的病理改变评估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评价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在评判溃疡性结肠炎(UC)黏膜功能修复状态的优势作用。方法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治疗后复查的30例UC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行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息肉并拟行结肠息肉切除术的10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分别进行白光内镜及CLE检查,之后进行荧光素渗出情况分析。结果研究组中有10例患者白光内镜下全结肠段黏膜正常,另20例存在部分肠段黏膜异常,对照组全结肠段黏膜白光内镜下均显示正常。研究组白光内镜正常患者与对照组患者CLE下结肠荧光素钠渗出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0例活动期UC患者中,白光内镜异常肠段与正常肠段CLE下荧光素钠渗出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组白光内镜下黏膜正常患者左半结肠黏膜CLE下荧光素钠渗出评分与活检组织病理组织学分级指数非等级相关(rs=0.394,P〉0.05)。 结论通过CLE可发现UC患者黏膜愈合过程中首先为结构修复,白光内镜下黏膜愈合并不能代表功能修复。CLE评估黏膜屏障功能改变优于组织活检病理检查。
沈海燕乐敏虞朝辉陈春晓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内窥镜检查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黏膜愈合
内镜下聚桂醇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聚桂醇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影响。[方法]对连续100例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后接受内镜下硬化剂聚桂醇治疗的患者开展临床随访研究,评估聚桂醇治疗后对PHG的影响。[结果]注射聚桂醇前33例患者存有PHG(33%);初次注射聚桂醇治疗后PHG患者为74例,其中新增轻度PHG患者41例;2次及以上注射聚桂醇治疗后PHG患者达88例,经注射聚桂醇后PHG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注射聚桂醇的次数与PHG的发生相关(P<0.01)。[结论]内镜下硬化剂聚桂醇治疗术(EI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在控制出血和消退曲张静脉的同时,具有产生和加重PHG的可能,但大多为轻度PHG。患者经硬化剂治疗后控制出血,全身状况好转后应择期手术治疗或长期应用降门脉压药物,控制和改善PHG,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和PHG出血。
沈海燕吴云林王波朱燕华陶凤来范嵘张梦茵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硬化剂治疗聚桂醇
血凝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40例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血凝酶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40 mg奥美拉唑钠针静脉注射,每日2次,3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2 IU血凝酶加100 mL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3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平均止血时间、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7.50%,治疗组为9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止血时间对照组为(46.3±10.2)h,治疗组为(31.7±9.8)h,治疗组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组再出血率(2.50%)显著少于对照组(1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血凝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显著,起效快,止血效果明显,再出血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杨志宏吴君陆其民沈海燕
关键词:血凝酶奥美拉唑消化性溃疡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