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明
- 作品数:13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黄石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姑息性切除手术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的效果及对体液免疫和临床指标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探讨姑息性切除手术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的效果及对体液免疫、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10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术前准备,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取姑息性非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姑息性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心理健康、癌区疼痛、营养情况、活动能力),手术前后体液免疫的各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3(C3)、补体4(C4)]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6个月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94.00%、80.00%、44.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60.00%、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癌区疼痛、营养情况、活动能力评分分别为(78.42±2.45)、(85.46±4.23)、(79.42±4.73)、(79.45±10.00)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46±12.45)、(72.45±3.45)、(62.45±5.46)、(61.45±4.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d,观察组患者的IgG、IgM、C3、C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姑息性切除手术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机体体液免疫水平,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值得在进展期胃癌患者治疗中广泛应用。
- 董明明刘瑞枝何代捷彭书江
- 关键词:胃癌体液免疫
- OMA1、OPA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 2023年
-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CRC)组织中金属蛋白酶相关蛋白1(OMA1)、线粒体融合蛋白1(OPA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黄石市中心医院就诊86例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组织OMA1和OPA1蛋白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CRC癌组织中OMA1、OPA1蛋白阳性率差异。Kaplan-Meier分析(Log-rank检验)OMA1、OPA1蛋白表达与CRC预后的关系。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CRC预后的因素。结果CRC癌组织中OMA1、OPA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96、55.040,均P<0.001)。CRC癌组织中OMA1与OPA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03,P<0.001)。肿瘤TNM分期Ⅲ期、伴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组织中OMA1、OPA1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MA1阳性和阴性表达组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1.29%(38/62),83.33%(20/24)。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结果显示,OMA1阳性表达组患者累积生存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Log-rankχ^(2)=4.784,P=0.029)。OPA1阳性和阴性表达组患者的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6.67%(34/60)、92.31%(24/26),OPA1阳性表达组患者累积生存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Log-rankχ^(2)=10.380,P=0.001)。TNM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OMA1阳性、OPA1阳性是影响CR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RC癌组织中OMA1、OPA1蛋白表达升高,二者表达水平与CRC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能是评估CRC患者不良生存预后的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 陈佳锦董明明罗海平李新明
- 关键词:结直肠癌预后
- miR-7856-5p通过靶向作用3对结直肠癌细胞SW480迁移和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索微小RNA(miRNA,miR)-7856-5p对EPH受体A3(EPHA3)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对结直肠癌细胞SW480迁移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系中miR-7856-5p的表达。脂质体转染法分别将miR-7856-5p模拟物和miR-NC转入结直肠癌细胞SW480,分别定义为miR-7856-5p组和miR-NC组。Real-time PCR检测转染效果。Transwell实验和CCK-8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迁移和增殖能力。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miR-7856-5p的靶基因。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EPHA3的表达。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miR-7856-5p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miR-7856-5p在结直肠癌细胞系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肠黏膜上皮细胞(P<0.05),在SW480细胞中表达最低(P<0.01)。miR-7856-5p组miR-7856-5p的表达明显高于miR-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9±1.09)比(1.06±0.18),P<0.01]。miR-NC组和miR-7856-5p组迁移细胞数量分别为(125.70±14.05)个和(42.01±8.98)个,miR-7856-5p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1)。与miR-NC组比较,miR-7856-5p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生物信息学软件显示miR-7856-5p的靶基因是EPHA3。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证实miR-7856-5p可靶向结合EPHA3基因(P<0.05)。与miR-NC组比较,miR-7856-5p组SW480细胞中EPHA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miR-7856-5p可通过靶向调控EPHA3的表达,抑制结直肠癌细胞SW480的迁移和增殖能力。
- 董明明黄耿彭书江李新明袁又能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微RNAS细胞迁移
- 13例胃尤文氏肉瘤临床病理特征与治疗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胃尤文氏肉瘤(GE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收集、分析我院1例及国内外文献报道的12例GE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理特征、诊疗方案及预后,生存时间为手术至患者死亡或随访截止。结果全组患者男5例,女8例,中位年龄41岁,肿瘤位于胃体者8例,位于其他部位者5例。肿瘤直径均≥5 cm,其中4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61.53%(8/13)的患者以腹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全组(13/13)患者均表达CD99,87.5%(7/8)的患者ESW融合基因检测阳性。2例行术前新辅助化疗,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92.3%(12/13)患者行R0根治性切除术,术后5例行辅助化疗。全组1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共3例患者死亡。结论GES女性多见,好发于胃体部。GES起源于黏膜下,并呈多结节样生长。肿瘤以表达CD99及FLI1蛋白为特征,EWS融合基因的表达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手术、放化疗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 罗海平兰国玉董明明余晓明袁又能银东智余红敏
- 关键词:胃肿瘤尤文氏肉瘤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 腹壁缺损关闭法在肠管造口还纳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腹壁缺损关闭法在肠管造口还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0月间收治的分别应用传统方法(23例)和改良方法(23例)关闭造口部位腹壁缺损的病人46例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感染、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与传统方法比较,改良方法组病人手术时间明显缩短[(42.3±12.9)min比(55.4±14.7)min,t=3.212,P=0.002];术后疼痛评分更低[(3.9±2.8)分比(5.5±2.2)分,t=2.155,P=0.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术后初次排便时间、切口感染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造口还纳手术中改良腹壁缺损关闭法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症状轻,值得临床应用。
- 李新明王宏志董明明
- 关键词:腹壁缺损
- 2种不同戳孔入路在腹腔镜溃疡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比较2种不同戳孔入路在腹腔镜溃疡穿孔修补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01-2015-10我院收治的56例消化性溃疡穿孔行2种戳孔入路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入路组及下方入路组各28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圆韧带损伤、左肝叶损伤、术中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手术均获成功,与下方入路组比较,左侧入路组在手术时间上显著缩短(P<0.05)。2组术中圆韧带损伤、左肝叶损伤、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下方戳孔入路比较,左侧戳孔入路腹腔镜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术者操作舒适,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 李新明袁又能董明明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穿孔腹腔镜入路
- 脓肿悬吊法腹腔镜阑尾一期切除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脓肿悬吊法腹腔镜阑尾一期切除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间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接受阑尾一期切除术治疗的106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7例接受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49例接受脓肿悬吊法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提前(P=0.006),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降低(P=0.000),切口感染发生率降低(P=0.030)及住院时间缩短(P=0.000):而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残端瘘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残端瘘和切口感染的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脓肿悬吊法腹腔镜阑尾一期切除术操作方便,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安全可行.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
- 李新明袁又能董明明
- 关键词:阑尾周围脓肿腹腔镜
- FK866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致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素(visfatin)抑制剂FK866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I/R)致急性肾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I/R组和FK866±I/R组。FK866±I/R组小鼠于缺血前30min腹腔给予10mg/kgFK866。以血管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90min、再灌注4h制备肠I/R损伤模型。观察小肠黏膜及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血生化测定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visfat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含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法检测肾脏组织TNF-α和IL-6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肾脏组织visfatin、裂解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leavedCaspase)-3、核因子(NF)-KB蛋白、NF—KB抑制因子(IKB)仅蛋白表达水平,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I/R组肾脏和血清visfatin蛋白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0.79±0.23比0.41±0.12;120.79±37.45比82.61±18.17,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小肠和肾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4.35±0.74)分比(0.12±0.35)分;(154.61±42.74)分比(13.46±2.53)分,P〈0.01],血清BUN和CT水平显著升高[(20.62±5.14)mmol/L比(8.67±2.75)mmol/L;(40.25±8.91)μmol/L比(24.62±5.14)μmol/L,P〈0.01],血清TNF—α、IL-6含量[(214.94±42.72)pg/L比(32.62±8.51)pg/L;(3.45±0.91)ng/L比(0.21±0.12)ng/L]及肾组织TNF—α、IL-6mRNA表达水平(12.75±4.87比1.00±0.16;51.28±7.68比1.00±0.21)明显上调(P〈0.01),胞质IKBa蛋白表达明显下调(0.79±0.13比0.23±0.03,P〈0.01),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上调(0.12±0.03比1.22±0.23,P〈0.01),凋亡指数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
- 李新明胡胜袁又能董明明
- 关键词:内脏脂肪素急性肾损伤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
- miR-5590-3P介导TGFBR2表达对胃癌细胞HS-746T侵袭和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5590-3P对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BR2)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对胃癌细胞HS-746T侵袭和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系,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胃癌组织和细胞系中miR-5590-3P的表达。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分别转染miR-NC和miR-5590-3p模拟物至胃癌细胞HS-746T中,分别命名为miR-5590-3p组和miR-NC组。qRT-PCR检测转染效果Transwell实验和CCK-8实验检测转染后胃癌细胞HS-746T侵袭和增殖能力。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miR-5590-3P的靶基因。qRT-PCK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TGFBK2及下游蛋白的表达。结果miK-5590-3p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miR-5590-3p在胃癌细胞系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P<0.05),在HS-746T细胞中表达最低(P<0.01)。转染后miR-5590-3p组miR-5590-3p的表达(11.76±0.21)明显高于miR-NC组(1.06±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NC组和miR-5590-3P组侵袭细胞数量分另IJ为(101.20±15.47)个和(26.53±6.53)个,miR-5590-3P组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1)。与miR-NC组比较,miR-5590-3p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生物信息学软件显示miK-5590-3P的耙基因是TGFBR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证实miR-5590-3P可靶向结合TGFBR2基因(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miR-NC组比较,miR-5590-3p组HS-746T细胞中TGFBK2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肿瘤侵袭相关蛋白ZEB-1、ZEB-2表达降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1和Cyclin B表达降低结论miR-5590-3P可通过靶向结合并调控TGFBK2基因的表达,抑制胃癌细胞HS-746T的侵袭和增殖能力.
- 董明明黄耿罗海平李新明袁又能
- 关键词:微RNAS胃肿瘤细胞增殖
- 腹股沟直疝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术中三种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腹股沟直疝病人在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术中分别采取旷置、单纯连续缝合法与环形缝合悬吊法处理假疝囊的手术效果。方法 2020年5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直疝病人120例,均行TAPP术治疗,按疝囊缺损部位处理方法分为三组:A组40例,采用假疝囊旷置术;B组40例,采用单纯连续缝合处理假疝囊;C组40例,采用环形缝合悬吊法处理假疝囊。对三组病人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效果(慢性疼痛、血清肿发生情况、切口或补片感染、异物牵拉感)进行比较。结果 12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TAPP手术,三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伤口或补片感染与慢性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的手术时间长于A组,血清肿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异物牵拉感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住院费用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股沟直疝TAPP术中采取单纯连续缝合法与环形缝合悬吊法处理假疝囊均有改善病情的效果,但在经济性、术后效果等方面,环形缝合悬吊法更能使病人获益。
- 郑三侠陈佳锦董明明李新明
- 关键词:腹股沟直疝慢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