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
- 作品数:18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吴川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手术室正性暗示语言联合细节护理干预对非全麻手术患者负面心理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手术室运用正性暗示语言联合细节护理改善非全麻手术患者负面心理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行择期手术治疗的非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正性暗示语言联合细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访视、人室后10min、手术开始时及手术结束时的SAS评分及恐惧评分,观察人室后10min、手术开始时及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的血压与心率。结果术前访视时、人室后10min两组患者的SAS、恐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开始时及手术结束时的SAS及恐惧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的对照组(t值分别为13.0083、45.4054、4.9157和3.9287,均P〈0.01)。两组患者人室后10min的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时,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低于同期的对照组(t=6.2689、4.9962,P〈0.01);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血压低于同期的对照组(t值分别为6.8371,2.3330和5.5111,P〈0.01或0.05)。结论手术室运用正性暗示语言及细节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非全麻手术患者焦虑及恐惧心理,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 柯茜杨海英陈娟龙艳莲简晨柱
- 关键词:细节护理
- 替米沙坦预防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复发的效果
- 2016年
-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预防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复发的效果。方法:从吴川市人民医院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15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性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上,给予替米沙坦服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半年的血压水平、复发情况、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水平比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房颤复发率明显更低,发作次数明显更少,首次复发时间明显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内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治疗后半年LAD和LVEDD明显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两组治疗后LAD和LVEDD明显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预防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复发的效果显著,对改善心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 李裕强肖辉李宇明陈娟
- 关键词:替米沙坦高血压阵发性房颤
-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急诊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FMEA)在急诊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为制定急诊患者转运的安全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0月3日—2020年5月31日本院776例需转运入院或急诊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0月3日—2020年1月31日需转运入院或急诊检查的患者388例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2月1日—2020年5月31日的同类患者388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转运管理;观察组以FMEA应用于急诊转运管理,即急诊转运前进行前瞻性分析、识别护理流程中潜在危险因素,预防转运过程失效,提高转运过程的安全性。比较两种管理模式下安全转运的失效模式RPN值(即危机值)和失效发生率,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并分析。结果根据RPN评分分值最高的前5位依次为途中病情突变、病情交接不清、转运流程简化、转运用具准备不足、病情评估不准确,RPN评分均超于125分,转运失效发生率为14.20%,需要改善流程。实施FMEA于急诊转运管理后,失效模式RPN值明显降低至36分以下,转运失效率降至1.5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MEA应用在急诊患者院内转运中,有效地降低失效模式RPN值和失效发生率,确保转运安全,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陈娟王茵冼少玲容淑恒柯茜
- 关键词: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急诊患者转运安全管理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性胸痛急救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 2022年
- 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性胸痛急救患者中应用,对快速判断病情、提高分诊速率、减少转运失效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11月20日期间到广东省吴川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救治的急性胸痛患者60例选作研究组,按照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后优化绿色通道给予急救,选择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5月30日期间在同间医院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按照急性胸痛患者常规处理模式,紧急评估后由分诊护士通知医生予以急救。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分诊准确率以及转运失效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分诊时间为(13.22±1.68)min,较对照组的 (25.75±2.80)min时间缩短,研究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为98.33%,较对照组患者的83.33%,准确率提高,研究组患者的转运失效率为1.67%,较对照组的18.33%,转运失效率降低,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性胸痛急救患者中应用,可加速判断病情、提高分诊准确率、减少转运失效,保证患者安全。
- 陈娟陈春燕王茵易远明林康华
- 关键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急性胸痛急救
- 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相关生化指标检查结果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及高血压相关生化指标,为综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体检方式,对2014年4月-10月在本院健康体检的3414人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对可能引起高血压相关的生化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检出477例(14.0%)高血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年龄(OR=1.069,95%CI:1.053-11.085)、尿酸(UA,OR=1.002,95%CI:1.001-1.004)、三酰甘油(TG,OR=1.102,95%CI:1.022-1.188)、血糖(GLU,OR=1.193,95%CI:1.097-1.298)、谷草转氨酶(AST,OR=1.022,95%CI:1.012-1.188)、血红蛋白(Hb,OR=1.015,95%CI:1.007-1.024)为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发生率较高,GLU、TG、AST、Hb、UA为高血压危险因素,应引起医务人员的关注。
- 李观荣易董李宇明陈娟
- 关键词:高血压患病率生化指标
- 基于时机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心理、治疗依从性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6月1日~2022年2月20日广东省吴川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66例选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依从性量表和生活质量调查量表(SF-36),比较两组患者的SCL-90得分、依从性总分和SF-36心理健康总分。结果:观察组患者SCL-90得分低于对照组,而依从性总分和SF-36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地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其生活质量,此健康教育模式值得临床借鉴。
- 陈春燕陈娟王茵
- 关键词:健康教育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 癌症患者腹部三维模型穴位埋线教学联合传统穴位埋线教学的研究
- 2020年
- 该文研究之目的:比较癌症患者腹部三维模型穴位埋线教学联合传统穴位埋线教学与传统师徒针灸教学的效果,探讨腹部三维模型穴位埋线教学联合传统穴位埋线教学的巨大优越性。之方法:随机分配两组学生,腹部三维模型针灸教学联合传统穴位埋线教学组32人,传统穴位埋线教学组32人。之结果:腹部三维模型针灸教学联合传统穴位埋线教学组合格率68.75%,传统穴位埋线教学组合格率50.00%。之结论:腹部三维模型针灸教学联合传统穴位埋线教学对提高穴位埋线教学质量有巨大作用。
- 项涛雷慧黄志明林土坤杨诗雯戴小敏谭绮琼陈娟李萍
- 关键词:癌症三维模型腹部穴位埋线教学
- 基于时机理论的护理教育模式对结肠造口患者心理感受负担、生活质量和造口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护理教育模式对减轻结肠造口患者的心理感受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造口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吴川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住院接受结肠造口术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教育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护理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感受负担(SPB)、生活质量和造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SPB中经济负担、身体负担、情感负担的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护理教育模式,可有效地减轻结肠造口患者的心理感受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并明显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
- 文菲陈舒敏林子玲陈娟梁萍招小红
- 关键词:护理教育结肠造口生活质量
- 情志护理联合保温措施预防急诊剖宫产手术寒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联合保温措施预防急诊剖宫产手术寒颤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急诊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2组均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增加情志护理及保温措施干预。观察2组产妇入室时、麻醉后、胎儿娩出前、娩出后、术毕时的腋温;术中、术后寒颤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入室时、麻醉后、胎儿娩出前、娩出后、术毕时的腋温较稳定(P>0.05),而对照组产妇的波动则较大(P<0.01)。观察组术中寒颤的发生率较对照组的低(P<0.01),术后寒颤的发生率亦较同期对照组的低(P<0.05)。2组术中、术后寒颤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c值分别为3.0168与3.60263,P均<0.05)。结论:情志护理联合保温措施能有效减少产妇术中、术后寒颤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柯茜杨海英陈娟龙艳莲简晨柱
- 关键词:情志护理保温措施剖宫产寒颤
-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4年
- 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选取吴川市人民医院2021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20日收住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模式,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比较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屈服”应对方式评分,并于干预后统计治疗依从率。应用实践显示,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
- 李家美陈娟陈春燕
-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