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建斌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血栓
  • 2篇血栓栓塞
  • 2篇血栓栓塞症
  • 2篇晕厥
  • 2篇栓塞症
  • 2篇肺动脉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栓
  • 1篇动脉血栓栓塞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急症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急症
  • 1篇疑诊
  • 1篇饮酒
  • 1篇饮酒史
  • 1篇造影

机构

  • 4篇空军总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马建斌
  • 3篇王东
  • 2篇刘宏利
  • 2篇王琦
  • 1篇白丽
  • 1篇胡爱民
  • 1篇毕芳芳
  • 1篇许瑞佳
  • 1篇刘阳
  • 1篇曾益华
  • 1篇孙津津
  • 1篇毕芳芳
  • 1篇黄燕
  • 1篇陈永亮

传媒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低剂量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比较低剂量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7月—201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收治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3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剂量组(120例)和标准剂量组(117例)。所有患者在发病4.5 h内均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低剂量组给予0.6 mg/kg,15%快速静脉推注,85%静脉泵输注,持续60 min,最大剂量60 mg。标准剂量组0.9 mg/kg,10%快速静脉推注,90%静脉泵输注,持续60 min,最大剂量90 mg。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NIHSS评分、m RS评分、7 d内症状性颅内出血情况。结果标准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6.32%、85.83%,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溶栓后各时间点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体而言,两组NIHSS评分均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同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d时m RS评分0~1分和2、3、4、5、6分的患者例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7 d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与标准剂量相当,低剂量阿替普酶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省宝贵的医疗资源,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刘阳马建斌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NIHSS评分
晕厥患者发生晕厥后30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探讨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晕厥患者发生晕厥后30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空军总医院以晕厥为主诉或病程中伴发晕厥共516例的临床资料,多因素分析性别构成、年龄、既往是否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吸烟史、饮酒史及是否心源性晕厥、神经反射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及直立不耐受性晕厥、不明原因性晕厥、其他特殊疾病引起的晕厥等因素是否是晕厥患者发生晕厥后30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加入派生变量(以上因素两两交互后产生的新因素)后多因素分析晕厥患者发生晕厥后30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人选病例中男性321例(62.2%),女性195例(37.8%);年龄(62.23±19.69)岁。未加人派生变量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优势比(OR)=1.037,95%可信区间(95%CI):1.008~1.058,P=0.0088,P〈0.05]及心源性晕厥[优势比(OR)=19.704,95%可信区间(95%CI):5.894~65.875,P〈0.01]是晕厥患者晕厥发生后30d内死亡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加入派生变量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心源性晕厥[优势比(OR)=11.487,95%可信区间(95%CI):4.938~26.721,P〈0.01]、年龄与年龄交互派生变量[优势比(OR)=1.000,95%可信区间(95%CI):1.000~1.000,P=0.0008,P〈0.01]、年龄与心源性晕厥交互派生变量[优势比(OR)=1.033,95%可信区间(95%CI):1.022~1.044,P〈0.01堤晕厥患者晕厥发生后30d内死亡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心源性晕厥是晕厥患者晕厥发生后30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与年龄、年龄与心源性晕厥交互作用产生的派生因素及心源性晕厥是晕厥患者晕厥发生后30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马建斌王东王琦刘宏利孙津津张宏超毕芳芳刘俊
关键词:晕厥吸烟史饮酒史
心血管急症伴发晕厥患者发生死亡风险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 探讨伴发晕厥是否增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心律失常(arrhythmia)、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 AHF)、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brombo embolism, PTE)、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破裂等五种心血管急症患者的死亡风险及其实际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空军总医院急诊诊治及收住院诊治的五种心血管急症患者共2 789例,以是否伴发晕厥为标准分为晕厥组和未晕厥组,对每一种心血管急症两组间性别构成、年龄以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将晕厥患者以是否死亡为标准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每一种心血管急症死亡组和存活组性别构成、年龄的差异;比较五种急症之间伴发晕厥患者的病死率的差异;采用CHM校正的卡方检验的方法,探讨在消除了疾病种类、年龄分档、性别的影响后整体晕厥组与未晕厥组病死率之间的差异。采用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疾病病种、是否伴发晕厥对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五种疾病伴发晕厥患者的病死率由大到小依次为:主动脉夹层(50%)〉肺栓塞(30.43%)〉急性心肌梗死(26.53%)〉急性心力衰竭(20.00%)〉心律失常(7.04%),且整体五种心血管急症伴发晕厥患者的病死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心律失常晕厥组病死率(26.53%比11.20%;7.04%比0.36%)高于未晕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CHM校正的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在消除了疾病种类、年龄分档、性别的影响后整体晕厥组与未晕厥组的病死率有统计学意义(χ^2=35.876, P〈0.01),且晕厥组的病死率高于未晕厥组。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晕厥对是否死亡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晕厥:OR=3.876, 95%CI:2.362~6.359, P〈0.01]。结论 晕厥是心血管急症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马建斌王赟王东黄燕刘宏利白丽许瑞佳陈永亮王琦
关键词:晕厥急性心力衰竭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主动脉夹层破裂
急诊高度疑诊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发生猝死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急诊高度疑诊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发生猝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空军总医院急诊部收治的12例高度疑诊PTE并发生猝死患者(猝死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急诊部经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PTE且诊治期间未发生猝死的35例住院患者作对照(非猝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手术史及肿瘤史;临床表现是否有晕厥、呼吸困难、双侧或单侧下肢水肿;以及心率、白细胞计数(WBC)、D-二聚体;血气分析中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电图是否为典型SⅠTⅢQⅢ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TE患者发生猝死的危险因素。结果猝死组年龄(岁:51.3±15.5比62.3±14.4)和PaO2[mmHg(1mmHg=0.133kPa):49.9±12.3比62.7±10.2]低于非猝死组,但心率(次/min:122.0±19.5比89.1±18.5)、WBC(×10^9/L:13.8±6.9比7.2±2.5)高于非猝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D-二聚体[μg/L:986(891,3230)比2089(598,3397)]和PaCO2[mmHg:33.0(28.6,43.4)比36.5(32.9,4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猝死组较非猝死组更容易发生晕厥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6个月内接受过抗肿瘤治疗或肿瘤转移,4周内有手术史,且无胸痛表现(P〈0.05或P〈0.01);而两组在性别构成、临床是否出现呼吸困难、心电图是否为典型SⅠTⅢQ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率和WBC是PTE患者发生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心率:优势比(OR)=1.124,95%可信区间(95%CI)=1.024~1.235,P=0.014;WBC:OR=1.347,95%CI=1.043~1.738,P=0.022]。结论性别、是否有呼吸困难、心电图是否为典型SⅠTⅢQⅢ、PaCO2和D-二聚体水平不是PTE患者发生猝�
马建斌胡爱民王东曾益华毕芳芳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猝死CT肺动脉造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