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景刚

作品数:4 被引量:57H指数:2
供职机构:黄河三门峡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乳腺
  • 2篇穿刺
  • 1篇一次穿刺成功...
  • 1篇早期乳腺癌
  • 1篇置管
  • 1篇置管术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癌患者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 1篇三叶因子
  • 1篇三叶因子1
  • 1篇上臂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 1篇术后颅内感染
  • 1篇体外
  • 1篇体外测量
  • 1篇同源
  • 1篇腔内

机构

  • 4篇黄河三门峡医...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4篇李景刚
  • 1篇樊旭辉
  • 1篇杨波
  • 1篇杨明明
  • 1篇张保山
  • 1篇张世军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对比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保乳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远期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4%(P<0.05)。术后2年,两组局部复发率(7.27%vs.3.64%)及远处转移率(3.64%vs.1.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治疗的远期预后相当,但保乳手术可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张晓雷卢鑫怡李景刚王六林杜伟坡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对确定上臂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腔内心电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对确定上臂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进行植入上臂式输液港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体外测量法行输液港置管术,观察组则采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比较2组患者上臂输液港置管术情况及医护评价。结果观察组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率为98.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30%(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8.41%)及穿刺成功时间[(364.67±30.29)s]均高于对照组[87.30%、(457.15±35.84)s](P<0.05);观察组医患对植入技术的满意度为87.30%,高于对照组的73.02%(P<0.05)。结论采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对上臂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的确定准确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优势相比单一的测量技术更为明显,医患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王六林贾阿林王园园冯莉莉李景刚卢鑫怡史喆郭芳芳杜伟坡张保山
关键词:体外测量
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与感染预防研究被引量:54
2016年
目的分析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策略,以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医院接受微创穿刺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式调查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手术过程中首次出血清除量及微创穿刺针数对患者颅内感染率的影响,分析诱发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病原菌类型;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手术过程中首次出血清除量越多,穿刺针数越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概率越小;36例微创穿刺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年龄>60岁、脑脊液漏、留置引流时间>3d、引流管污染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2株占52.38%,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6株占38.10%,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真菌仅有4株占9.52%,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临床治疗时,术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应全面综合治疗,以降低感染率。
樊旭辉杨波杨明明李景刚张世军
关键词:微创穿刺高血压脑出血颅内感染
血清sB7-H3、TFF1、LCN-2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BC)患者血清中可溶性B7同源体3(sB7-H3)、三叶因子1(TFF1)、脂质运载蛋白2(LCN-2)的水平对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黄河三门峡医院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196例BC初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BC组;同期84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和行76例体格检查健康者分别作为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同时收集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sB7-H3、TFF1、LCN-2水平,并分析其与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pearman法分析影响BC患者血清sB7-H3、TFF1、LCN-2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B7-H3、TFF1、LCN-2水平对BC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良性病变组、BC组血清sB7-H3、TFF1、LCN-2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BC组血清sB7-H3、TFF1、LCN-2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肿瘤直径>2 cm、TNM分期为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和ER表达为阴性的BC患者血清sB7-H3、TFF1、LCN-2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血清sB7-H3、TFF1、LCN-2水平与肿瘤直径(r=0.463、0.442、0.481,P<0.001)、TNM分期(r=0.474、0.394、0.562,P<0.001)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567、0.488、0.409,P<0.001),与ER表达呈负相关(r=-0.575、-0.534、-0.538,P<0.001);血清sB7-H3、TFF1、LCN-2单独诊断BC的AUC分别为0.817、0.814、0.830,联合诊断效果优于单独诊断(AUC=0.911,95%CI=0.871~0.942)。结论:BC患者血清中sB7-H3、TFF1、LCN-2水平明显升高,三者联合诊断BC的临床价值较高。
杜伟坡卢鑫怡李景刚郭芳芳张晓雷
关键词:三叶因子1乳腺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