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乐

作品数:2 被引量:28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冬小麦
  • 2篇行距
  • 2篇窄行
  • 2篇窄行距
  • 2篇同密
  • 2篇籽粒
  • 2篇籽粒产量
  • 2篇小麦
  • 2篇不同密度
  • 1篇行距配置
  • 1篇性状
  • 1篇生长性状
  • 1篇群体性状

机构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秦乐
  • 1篇李东晓
  • 1篇李瑞奇
  • 1篇李雁鸣
  • 1篇王红光
  • 1篇崔帅

传媒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密度下超窄行距对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8
2016年
为明确超窄行距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以小麦品种石麦18为材料,于2014^(-2)015年度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进行了行距(7.5cm、15cm和13cm+13cm+13cm+21cm"四密一稀")和密度(基本苗225万、300万和375万株·hm^(-2))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密度下,各生育时期7.5cm行距种植的小麦群体总茎(穗)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最高,15cm行距次之,"四密一稀"最低。各生育时期"四密一稀"种植的小麦LAI都最低,7.5cm行距的LAI在拔节前显著高于15cm行距,但在拔节以后15cm行距的LAI高于7.5cm行距。各生育时期3种行距条件下总茎数、干物质积累量和LAI都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行距对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影响均不显著;而15cm行距的千粒重显著高于其他2种行距配置;15cm和7.5cm行距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四密一稀"。密度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而单位面积穗数和籽粒产量都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15cm行距、基本苗375万株·hm^(-2)和7.5cm行距、基本苗375万株·hm^(-2)的2个处理组合下小麦籽粒产量较高,分别为9 647.2和9 598.4kg·hm^(-2),是生产中适宜采用的2种组合。
秦乐王红光李东晓崔帅李瑞奇李雁鸣
关键词:冬小麦行距群体性状籽粒产量
不同密度下超窄行距对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研究明确行距配置和密度对超高产冬小麦群体生育动态、茎秆质量、光合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规律,对于确定适宜的小麦种植行距和密度,完善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冬小麦品种石麦18为材料,于2014-...
秦乐
关键词:冬小麦行距配置生长性状籽粒产量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