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健 作品数:15 被引量:59 H指数:4 供职机构: 高州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8”字固定对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研究关节镜下采用不可吸收缝线行"8"字形固定对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患者临床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下采用不可吸收缝线"8"字形固定,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MarshaⅡ评分,并比较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KT-2000关节稳定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随访发现,治疗后患者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MarshaⅡ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其在术后3、6、9、12个月的KT-2000关节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其患侧与健侧(侧-侧差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小.结论 在关节镜下采用不可吸收缝线行"8"字形固定可有效改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使稳定性恢复,有利于改善其预后. 董智晖 罗绍坚 韦健关键词:前交叉韧带 胫骨止点骨折 关节镜 3D打印技术辅助跗骨窦微创入路在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3年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跗骨窦微创入路在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行手术治疗的25例(4例为双侧骨裂)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3例15足)与对照组(12例14足)。对照组采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跗骨窦微创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足踝功能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踝-后足评分量表(AHFS)评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跗骨窦微创入路在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韦健 黎裕强 林强祯关键词:跟骨骨折 腹直肌旁切口入路微创治疗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应用腹直肌旁切口入路微创治疗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腹直肌旁切口入路治疗16例骨盆前环骨折临床资料,按Tile骨折分类法A型1例、B型6例、C型9例,单独应用腹直肌旁切口10例,联合后路经皮骶髂螺丝钉后路固定6例。结果腹直肌旁切口入路切口长(4~10cm,平均7cm)手术时间(30min^240min,平均100min),出血量(50~300ml,平均200ml),无手术并发症,全部骨折复位优良,随访时间4~18月,平均10月,骨折均愈合,效果良好,无钢板断裂,无腹壁疝情况。结论经腹直肌旁切口入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操作安全简捷,并发症少,具有应用价值。 董智晖 罗绍坚 韦健关键词:骨折 手术入路 日间手术模式在骨科四肢内固定取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模式在骨科四肢骨折内固定取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采用日间手术模式开展的四肢骨折内固定取出术的患者157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日间手术模式完成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并对出院时及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视觉模拟评分(VAS)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其中156例顺利完成手术,平均住院时间为(28.56±10.15)h,平均住院费用为(5 072.89±1 279.91)元,1例因螺丝批不合适终止手术并退出日间手术,1例切口延迟愈合转为传统住院模式,日间手术完成率为98.72%,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27%。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优于出院时,末次随访VAS疼痛评分优于术后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日间手术模式进行骨科四肢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安全、可靠,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轻患者负担,且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 陆军海 韦健关键词:日间手术 骨科 四肢 颈前路Hybrid术式治疗跳跃节段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颈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手术(hybrid surgery,HS)治疗跳跃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2月采用HS治疗跳跃责任节段颈椎病6例,评估术前、末次随访时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scale,VAS)评分变化,并按Odom标准评定疗效。影像学对比C2~C7颈椎活动度、C2~C7颈椎曲度与非融合节段活动度。结果所有病人均无二次手术,末次随访未见内置物松动、假关节形成、非融合节段融合现象。颈椎JOA、VAS、N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Odom分级:优2例,良3例,尚可1例,优良率83.3%。C2~C7颈椎活动度与非融合节段活动度术前、术后无差异(P=0.06;P=0.07)。C2~C7颈椎曲度有所改善(P<0.05)。结论HS治疗跳跃责任节段颈椎病安全有效,并能保留一定程度颈椎活动度。 李小川 黄春明 罗绍坚 范武 董智晖 蓝根 卢明南 林强祯 陆军海 韦健 黎欲强 黄冀关键词:颈椎病 临床疗效 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1及C2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1、C2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C1、C2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0例,采取分层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n=60)采取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n=60)采取保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患侧腕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94,P=0.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1、C2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较保守治疗更好,可获得优秀的恢复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韦健 林强祯 蓝根关键词:临床疗效 Pemberton髋臼成形术联合股骨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Pemberton髋臼成形术联合股骨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 dislocation of the hip 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5例采用Pemberton髋臼成形术联合股骨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治疗儿童DDH,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2-8岁,平均3.5岁,按Tonnis统分级Ⅲ度5例,Ⅳ度10例。结果患儿随访1-4年,平均2.5年,术后无再脱位,股骨头坏死,无患肢短缩,Mc Kay评分为优。结论 Pemberton髋臼成形术联合股骨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治疗儿童DDH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罗绍坚 董智晖 韦健关键词:脱位 成形术 截骨 逆行髓内钉内固定与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中的疗效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对比分析逆行髓内钉内固定与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分层随机法分为逆行组和锁定钢板组,每组41例。逆行组采取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锁定钢板组采取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负重功能锻炼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逆行组患者优良率为87.80%,与锁定钢板组的82.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逆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锁定钢板组,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多于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长于锁定钢板组,负重功能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锁定钢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26、4.613、6.070、7.734、2.014,P<0.05)。逆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39%(10/41),与锁定钢板组的21.95%(9/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9,P>0.05)。结论股骨远端骨折可选用逆行髓内钉以及锁定钢板治疗,均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医师可根据情况选择。 韦健 林强祯 蓝根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 临床疗效 双后侧入路膝关节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腘窝囊肿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4 2020年 目的探讨双后侧入路膝关节镜手术在腘窝囊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30例腘窝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实验组予以双后侧入路膝关节镜手术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7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此外,通过Lysholm评分和Rauschning-Lindgren分级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和对腘窝囊肿的治疗效果。术后随访1年,评估两组患者术后腘窝囊肿的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48.24±7.21)和(67.97±11.62)min、(6.27±0.90)和(9.23±1.17)cm、(1.04±0.21)和(2.86±0.86)d、(4.63±1.23)和(7.30±2.51)d;均P<0.05]。此外,术后24 h实验组疼痛VAS评分也较对照组有所降低[(3.27±1.21)和(6.72±2.18)分;P<0.05]。在膝关节功能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实验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88.23±4.27)和(79.27±4.07)分;P<0.05]。实验组术后Rauschning-Lindgren分级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3.3%和60.0%;P<0.05)。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2例,但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后侧入路膝关节镜手术用于腘窝囊肿的临床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和临床疗效好等特点,可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 董智晖 罗绍坚 吴旭东 韦健关键词:关节镜 膝关节 开放手术 3D打印在老年髋部骨折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3D打印在老年髋部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5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29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复位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髋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手术复位优良率略高于参照组(100.00%vs 96.5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75.38±9.83)min、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86±0.40)d均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225.80±36.72)mL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7、3.435、6.186,P<0.05)。术后2个月、4个月时,研究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分别为(72.37±8.55)分、(81.25±9.83)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2、2.958,P<0.05)。结论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具有快捷、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有助于提高手术复位效果,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邓桂彬 董智晖 韦健 张琛海 陆军海 林强祯 范武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