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季香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流域
  • 1篇地形
  • 1篇多水塘系统
  • 1篇湿地系统
  • 1篇水源涵养
  • 1篇水质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类型
  • 1篇农村
  • 1篇网络
  • 1篇网络结构
  • 1篇微地形
  • 1篇景观异质性
  • 1篇缓冲区
  • 1篇贡献力
  • 1篇河流
  • 1篇河流水
  • 1篇河流水质
  • 1篇河流域
  • 1篇RDA

机构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李玉凤
  • 4篇刘红玉
  • 4篇季香
  • 2篇孙一鸣
  • 2篇李玉玲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4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农村多水塘系统水环境过程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6年
农村多水塘系统由于其不可替代的水资源蓄积和营养物去除功能,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在分析多水塘系统水环境过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多水塘系统水环境过程研究中的不足及未来发展趋势。关于多水塘系统的研究主要从两个尺度展开,分别是生态系统尺度和景观尺度。(1)基于生态系统尺度的多水塘系统水环境过程研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多水塘系统在改变区域水文情势上发挥着重大作用。多水塘系统能有效降低流速,且增加地表径流的滞留时间;其次是对多水塘系统水质的研究,主要包括水塘对污染物截留降解能力的研究、水塘底泥和水体之间营养物形态转化和输移机制的研究。(2)基于景观尺度的多水塘系统水环境过程模型研究主要包括构建经验模型和机制模型两方面。经验模型主要是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景观格局与水环境之间关系;适用于农村多水塘系统的水环境机制模型主要包括国外的SWAT、HSPF、DRAINWAT和TOPMODEL模型。农村多水塘系统的研究可以为建设生态新农村提供科学依据。
李玉凤刘红玉皋鹏飞季香
关键词:多水塘系统
基于微地形的南方沟-塘湿地系统景观异质性研究--以风岭流域为例被引量:4
2016年
本文以Quickbird遥感影像和DEM为基础,利用GIS技术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并通过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仪征市风岭流域的地形、沟-塘湿地系统网络结构及其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流域以微地形为主要特征,但在平均坡度、平均坡面曲率、平均高程变异系数上依然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据此划分的3个地形特征区域A、B、C的地形复杂度依次降低.2不同地形特征区域内水塘与沟渠的景观结构特征存在着差异.3个地形特征区域的水塘在单位面积水塘面积指标上差异不显著,在单位面积水塘库容、密度、聚合度、聚集度指标上差异显著,总体地形特征越简单的区域,其水塘结构特征越复杂;3个地形特征区域的沟渠在环度、连通度指标上差异不显著,在单位面积沟渠数、单位面积沟渠节点数、密度和线点率指标上差异显著,总体地形特征越复杂的区域,其沟渠结构特征越复杂.3不同地形特征区域内沟-塘湿地系统景观结构特征存在着差异.3个地形特征区域沟-塘湿地系统在连接率指标上差异不显著,在线面率、可达性总成本指标上差异显著,总体地形特征越复杂的区域,其结构特征越复杂.通过分析研究区域的地形、沟-塘湿地系统景观结构及其异质性,能够更好地优化设计不同地形特征区域的沟-塘湿地系统,合理分配水资源.
皋鹏飞李玉凤刘红玉季香孙一鸣李玉玲
关键词:网络结构
水塘系统的水源涵养贡献力评估——以风岭流域为例被引量:6
2016年
应用InVEST模型和SCS模型并结合GIS技术,计算出仪征市风岭流域2015年的产水量、地表径流量以及水塘系统的水源涵养量分别为92.07×10~6 m^3、20.11×10~6 m^3和36.47×10~6 m^3,在子流域上其总体变化均呈现为由流域下游向上游减少的趋势。在此基础上,研究评估了区域水塘系统的水源涵养贡献力,总体而言,流域下游的贡献力均大于上游。在降水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建设用地分布较多的区域,产水量、地表径流量以及水塘系统的水源涵养贡献力均大于林地覆盖较多的区域;粘壤土分布区的地表径流量大于壤土分布区;水塘系统水源涵养量随地表径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皋鹏飞李玉凤刘红玉季香
关键词:SCS模型水源涵养
不同雨强条件下河流水质对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与格局空间响应被引量:11
2016年
以七乡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15年4、5、6月3次不同雨强条件下的河流水质实时监测数据,以及区域DEM数据和遥感数据,根据高程与坡度将流域划分5级河流缓冲区,研究不同雨强条件下各缓冲区内土地利用类型、格局与河流水质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空间单元土地利用类型与格局存在差异.低缓区域、中缓区域和高缓区域优势土地利用类型为建设用地;中陡区域和高陡区域林地为优势土地利用类型.2低缓区域是不同雨强条件下,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水质影响最大的空间单元.3低缓区域建设用地对水质的影响最大;中缓区域湿地对小雨强时水质影响最大;建设用地对中等雨强和大雨强时水质影响最大.中陡和高缓冲区,建设用地对小雨强时水质影响最大;而中等雨强和大雨强时林地对水质影响最大.4土地利用格局对河流水质影响比较复杂.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对低缓区域水质影响最大;斑块密度、平均斑块形状、多样性指数分别是中缓区域3种雨强时对水质影响最大的格局因子;高缓区域3种雨强条件下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多样性指数和斑块密度对水质影响最大;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和蔓延度是中陡区域和高陡区域小雨强和大雨强时对水质影响最大,蔓延度和多样性指数是中等雨强时影响最大土地利用格局因子.
季香刘红玉李玉凤皋鹏飞孙一鸣李玉玲
关键词:水质缓冲区RD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