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婧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流行病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家鼠
  • 2篇鼠形动物
  • 2篇耐药
  • 2篇克雷伯菌
  • 2篇褐家鼠
  • 2篇肺炎克雷伯
  • 2篇肺炎克雷伯菌
  • 2篇病毒
  • 1篇单胞菌
  • 1篇钉螺
  • 1篇毒力
  • 1篇多位点序列分...
  • 1篇铜绿
  • 1篇铜绿假单胞
  • 1篇铜绿假单胞菌
  • 1篇拟钉螺
  • 1篇葡萄球菌
  • 1篇球菌
  • 1篇蝙蝠
  • 1篇物种

机构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疾病预...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市疾病预...
  • 1篇广州市越秀区...

作者

  • 7篇陈清
  • 7篇葛婧
  • 5篇钟雪珊
  • 4篇邱旻
  • 3篇郑雪燕
  • 3篇熊益权
  • 3篇陈少威
  • 2篇陈佑明
  • 2篇马淑娟
  • 2篇蒋丽娜
  • 2篇肖刚
  • 1篇林陈鑫
  • 1篇刘志华
  • 1篇郭志南
  • 1篇柯雪梅
  • 1篇胡静
  • 1篇陈国伟
  • 1篇李东亮
  • 1篇莫云
  • 1篇王丽

传媒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4篇2017
  • 3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三种方法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DNA的比较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对三种金黄色葡萄球菌DNA提取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以期获得一种简便、经济的提取方法。方法 采用改良SDS法、NP40法和细菌DNA试剂盒法分别提取同一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细菌DNA,利用Nano Drop 2000核酸检测仪测定核酸浓度和纯度,纯度用核酸在波长260 nm处的吸光值与在波长280 nm处的吸光值的比值A260/A280表示,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质量;提取不同浓度梯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细菌DNA,PCR扩增16S r DNA片段检测并比较三种方法的灵敏度。结果 三种方法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得核酸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P〈0.05),NP40法提取浓度较高,改良SDS法较低。试剂盒法提取的DNA纯度较高,A260/A280值在1.8~2.0之间;NP40法提取纯度较差;DNA电泳结果表明SDS法和TIANGEN试剂盒法提取的DNA条带清晰,无拖带现象,NP40法未出现DNA主带,且有拖带现象。所有方法所得DNA经PCR扩增均出现阳性条带。NP40法提取DNA的PCR检测敏感度最高,为1.5×10^6 cfu/ml,改良SDS法敏感度最低,为1.5×10^8 cfu/ml。结论 NP40法提取DNA成本低,耗时少,灵敏度高,适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初筛。
葛婧钟雪珊肖刚陈佑明陈清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DNA提取核酸
广州地区急性腹泻患儿粪便中多重耐药及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分布检测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急性腹泻患儿粪便中肺炎克雷伯菌的携带情况,以及其中具有多重耐药性和高毒力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的分布情况。方法 2015年5~9月,采集广州市某医院门诊腹泻患儿的粪便样本,分离鉴定肺炎克雷伯菌并进行药敏试验,同时筛检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实验检测产ESBLs菌株中具有耐药基因blaTEM、blaSHV和blaCTX-M的菌株分布情况;用PCR实验检测所有分离菌株中六种常见高毒力荚膜血清型的分布情况。结果在87份腹泻患儿粪便样本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66.7%。分离株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第一代头孢菌素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高;而对二、三、四代头孢类抗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较低,且未检出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12.1%(7/58),其中检出4株blaCTX-M和2株blaTEM基因型菌株,未检出含blaSHV基因型菌株;所有分离株的多重耐药率为27.6%。共检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K2、K20、K54型各1株,未检出K1、K5及K57型。结论腹泻患儿粪便中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较高,多重耐药性菌株比例较高,而且存在具有多重耐药同时高毒力的菌株,应引起重视。
葛婧钟雪珊肖刚陈佑明陈清
关键词:腹泻毒力
广州市某医院周边鼠形动物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调查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了解鼠形动物粪便标本中携带肺炎克雷伯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方法2015年3月~10月,利用笼捕法于广州市某医院及其周边居民区捕获鼠形动物,分离其粪便中肺炎克雷伯菌与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按照2014年CLSI标准进行药敏试验,利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329只(包括205只臭鼩鼱、111只褐家鼠、5只黄胸鼠和8只小家鼠)。肺炎克雷伯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在鼠形动物体内检出率分别为78.4%和34.7%。臭鼩鼱携带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呋喃妥因、哌拉西林和头孢噻肟耐药性高(耐药率分别为100%、51.2%、44.2%、37.2%和23.3%);家鼠携带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与鼩鼱相似。肺炎克雷伯菌的多重耐药率为40.9%,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10.7%。鼩鼱与家鼠携带的铜绿假单胞菌均对氨曲南耐药情况最严重(耐药率为12.4%和16.0%),其次为广谱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最低(耐药率均〈5%)。结论鼠形动物携带的肺炎克雷伯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谱与目前临床分离株的耐药谱相似,提示这两种细菌可能在鼠形动物与人之间有传播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钟雪珊葛婧陈少威熊益权郑雪燕邱旻霍舒婷陈清
关键词:家鼠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抗生素耐药性
首次自褐家鼠粪便标本中检出香港海鸥菌
2017年
目的了解褐家鼠粪便标本中是否携带香港海鸥菌,并分析其耐药特征及分子分型。方法2015年6月-2016年5月,利用笼捕法于广州市南方医院及其周边居民区捕获褐家鼠,其粪便样本经增菌后接种改良头孢哌酮MacConkey琼脂(CMA)平板培养分离可疑菌株,经生化试验及16SrRNA测序确认。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并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共捕获褐家鼠191只,并在2份褐家鼠粪便标本中检出香港海鸥菌,检出率为1.05%。两株菌16SrRNA的测序结果与香港海鸥菌标准株HKU1的一致性达100%。药敏试验显示两株分离株均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及利福平耐药。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显示两株菌分别为2个新的ST型:ST-163和ST-164。结论褐家鼠粪便中存在香港海鸥菌污染。褐家鼠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可能为人类感染的的另一潜在来源。
刘优招陈炜聪刘志华王丽葛婧韩宇宇陈清胡静
关键词:香港海鸥菌褐家鼠多位点序列分型
厦门、深圳及广州鼠形动物脑组织寨卡病毒携带情况检测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了解福建厦门、广东深圳及广州的鼠形动物脑组织标本寨卡病毒的携带情况,分析鼠形动物作为人类寨卡病毒病潜在传染源的可能性。方法于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厦门、深圳及广州(白云区、越秀区)部分居民区、城市公园、医院、农贸市场、学校捕获鼠形动物,无菌采集其脑组织样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寨卡病毒核酸。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鼠形动物1 092只2目2科3属7种,家鼠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59.84%),野鼠以黄毛鼠为优势鼠种(98.02%);共获1 092份脑组织标本,RT-PCR方法在采集的脑组织标本中均未检测出寨卡病毒核酸。结论厦门、深圳及广州鼠形动物作为寨卡病毒病传染源的可能性小。
霍舒婷莫云熊益权李东亮邱旻郑雪燕陈少威钟雪珊葛婧蒋丽娜马淑娟程明基陈清
关键词:鼠形动物脑组织
基于COI基因片段的拟钉螺种类鉴定初探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COI基因片段在拟钉螺种类鉴定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来自福建省内多个地区的疑似拟钉螺标本,用形态学方法进行物种鉴定后,取出螺肉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的方式扩增COI基因序列片段并测序,通过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鉴定其物种。结果共采集到标本13份,通过形态学方法将样本鉴定为福建境拟钉螺属。所有标本经实验扩增到长度为515~598bp的COI基因片段。13份标本中11株的COI基因片段与γ拟钉螺属最为相似(88.96%~97.82%),另外2株分别与拟钉螺属下的武鸣拟钉螺(87.08%)及新拟钉螺属下的开放新拟钉螺(88.55%)最为相似。在属水平上,13份标本中仅有1份的形态学鉴定结果与基因鉴定结果吻合,其余12份样本的形态学鉴定结果均与基因鉴定不同,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结论通过COI基因检测可快速对拟钉螺亚科作出准确判断,但对属水平的鉴定的准确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柯雪梅邱旻林陈鑫葛婧郭志南程明基陈清陈国伟
关键词:COI基因物种鉴定
广州市鼠及蝙蝠狂犬病毒携带情况调查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广州市鼠及蝙蝠狂犬病毒的携带情况,分析鼠、蝙蝠作为人类狂犬病潜在传染源的可能性。方法于2013—2015年在广州市公园、医院以及农贸市场捕获褐家鼠及蝙蝠,无菌采集其脑组织样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细胞培养分离法检测狂犬病毒。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159只褐家鼠、66只蝙蝠(57只犬蝠、9只伏翼蝠),共获225份脑组织标本,RT-PCR和细胞培养分离法未在采集的脑组织样本中检测出狂犬病毒。结论广州市褐家鼠、犬蝠及伏翼蝠作为狂犬病传染源的可能性较小。
陈少威蒋丽娜郑雪燕马淑娟熊益权钟雪珊邱旻葛婧霍舒婷陈清
关键词:狂犬病毒褐家鼠蝙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