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氧化铈
  • 3篇热法
  • 3篇二氧化铈
  • 2篇溶剂
  • 2篇溶剂热
  • 2篇溶剂热法
  • 2篇溶剂热法合成
  • 2篇热法合成
  • 2篇无模
  • 2篇纳米
  • 2篇空心球
  • 1篇氧空位
  • 1篇水热
  • 1篇水热法
  • 1篇物相
  • 1篇物相组成
  • 1篇相组成
  • 1篇纳米粉
  • 1篇纳米粉体
  • 1篇纳米空心球

机构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3篇李锐星
  • 3篇汪庭语
  • 3篇孙东峰
  • 1篇赵斌
  • 1篇赵恒
  • 1篇何蕾

传媒

  • 1篇稀有金属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无模板溶剂热法合成高吸附活性的CeO_2纳米空心球被引量:8
2016年
以乙二醇和水为溶剂,使用无模板溶剂热法在160℃的条件下制备了前驱体,将前驱体在500℃的空气中焙烧1 h得到纳米二氧化铈空心球。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所制备的前驱体和二氧化铈空心球试样的物理化学性质。焙烧后试样保持前驱体的空心球形貌,其直径约为300~400 nm,球壳厚度约为35 nm,球壳上分布有蠕虫状小孔。还讨论了溶剂热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和焙烧过程中发生的转化,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铈空心球的形成机制。测试了二氧化铈空心球的N2吸附-脱附平衡,通过计算得到其比表面积为71.984 m^2·g^(-1),远高于商用二氧化铈比表面积3.954 m^2·g^(-1)。研究了试样对酸性橙7的吸附活性,其在实验条件下对酸性橙7的最终吸附量可达22.8 mg·g^(-1),去除率可达99.8%,远高于商用二氧化铈对酸性橙7的去除率24.3%。同时,研究了试样对酸性橙7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其很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过程,拟合线性系数为R^2=0.99984,且通过计算其对酸性橙7的平衡吸附量为25 mg·g^(-1)。
何蕾孙东峰汪庭语徐要辉李锐星
关键词:二氧化铈空心球溶剂热
无模板溶剂热法合成高储氧能力二氧化铈空心球
氧化铈是重要的稀土氧化物,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稳定的萤石结构,使其具有特殊的储氧能力。氧化铈作为活性组分或基体材料在催化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乙二醇和水为溶剂,使用无模板溶剂热法在180℃的条件下制备了前...
何蕾孙东峰汪庭语徐耀辉赵斌李锐星
关键词:氧化铈空心球溶剂热
Ce^(3+)掺杂CeO_2纳米粉体的物相组成及储氧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Bi^(3+)添加量的CeO_2纳米粉体。用XRD,HRTEM,XPS以及Raman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当Bi^(3+)添加量不超过20at%时,粉末样品为立方萤石结构的CeO_2。Bi^(3+)添加量继续增加至40at%,样品中开始出现Bi_2O_3第二相。氢气程序温控还原测试(H_2-TPR)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低温储氧量和低温还原活性均随着Bi^(3+)含量的增加逐渐提高,且样品的储氧能力与物相组成有着密切联系:当样品中没有出现第二相Bi_2O_3时,储氧性能的提高可归因于Bi^(3+)的掺杂。当样品中出现第二相以后,尽管CeO_2与Bi_2O_3混合氧化物的低温储氧能力有明显提高,但从H_2-TPR曲线可发现,该样品的低温还原峰有明显劈裂现象,表明此时氢气的消耗量分别源于还原CeO_2和Bi_2O_3两个反应的叠加。
赵恒孙东峰徐要辉汪庭语李锐星
关键词:二氧化铈水热法氧空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