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检查
  • 1篇心动过缓
  • 1篇心梗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预后
  • 1篇食道
  • 1篇食道电生理
  • 1篇食道电生理检...
  • 1篇碎裂QRS波
  • 1篇窦房
  • 1篇窦房结
  • 1篇窦房结功能
  • 1篇窦房结功能障...
  • 1篇窦性
  • 1篇窦性心动过缓
  • 1篇患者预后
  • 1篇急性心梗
  • 1篇急性心肌梗死

机构

  • 2篇云南省玉溪市...

作者

  • 2篇郑丽凤
  • 2篇郝应禄
  • 2篇王锐
  • 2篇管洪
  • 2篇刘建平
  • 2篇顾红梅
  • 1篇曹洪浩
  • 1篇钱宝堂
  • 1篇缪英
  • 1篇刘艳超

传媒

  • 2篇临床心电学杂...

年份

  • 2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碎裂QRS波评价急性心梗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28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PCI术前常规行十二导心电图(ECG)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有无f QRS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术后1月、6月跟踪随访ECG及超声心动图,对比两组间fQRS变化及心脏形态功能改变情况,平均随访28±7月,随访两组生存时间,并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心血管死亡事件。结果 1fQRS波组中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比例高于无fQRS组,且多支冠脉血管病变较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fQRS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较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与无fQRS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fQRS组心率变异性(SDNN)值低于无f RQ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两组AMI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的心血管死亡事件,fQRS组生存时间、生存率明显下降,p<0.05。4两组PCI术后1月有LVEF增大及LVEDd的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RS组少数患者碎裂减轻或消失。结论 fQRS波为评价AMI患者PCI术后的临床预后提供了另一种新的便捷方法。
王锐缪英郝应禄管洪郑丽凤刘艳超顾红梅钱宝堂刘建平
关键词:碎裂QRS波急性心肌梗死预后
食道电生理检查在窦性心动过缓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食道电生理检查在窦性心动过缓(S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纳入342例经体检及门诊诊断为SB的患者,依据心率<50bpm(68例,占19.8%)及≥50bpm(274例,占80.0%)而分为二组,并按性别、不同年龄段、有无症状分组,所有患者均行十二导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检查(DCG)、药物前后食道电生理检查。结果 342例患者中检出窦房结功能障碍者58例,占16.9%,275例为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导致的窦性心动过缓,占80%,窦房结伴房室结功能低下者9例,占0.02%。心率<50bpm及≥50bpm在窦房传导时间(SACT)无差异,而在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率<50bpm组迷走神经张力明显高于无症状组。随年龄增长,SACT、SNRT、CSNRT值越大,迷走神经张力渐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症状组其SNRT、CSNR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B中年龄越大,窦房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越高,年龄越轻,则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仍然是SB的主要原因。单纯SB的程度对于诊断窦房结功能障碍无明显临床价值,需结合患者年龄,通过食道电生理检查评价,此检查安全、无创、操作简便,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临床价值,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王锐郝应禄郑丽凤管洪顾红梅曾雁云曹洪浩刘建平
关键词:食道电生理检查窦性心动过缓窦房结功能障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