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旋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第520例 腹泻—体重下降—血清淀粉酶升高被引量:2
- 2020年
- 本文报道1例慢性腹泻、体重下降的中年男性患者的诊治经过。该患者辅助检查疑点较多,血清淀粉酶升高首先考虑胰腺疾病,逐一除外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后发现该患者存在巨淀粉酶血症。以小肠弥漫性病变、巨淀粉酶血症合并免疫球蛋白A升高为突破点,经过全面分析和排查,完善血清乳糜泻抗体、小肠黏膜活检,最终诊断乳糜泻。乳糜泻在亚裔人群中少见,该病可导致营养元素广泛缺乏,认识其血清学、内镜、病理学特征,及时诊断并指导去麦胶饮食十分重要。
- 王诗蕊李玥国明月刘静颖周炜洵杨旋费贵军王莉瑛钱家鸣
- 关键词:乳糜泻血清淀粉酶
-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与结肠息肉及结肠癌的相关性及机制
- 2022年
- 探究结肠息肉及结肠癌与幽门螺旋杆菌之间的关系与机制。方法: 将在我院(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开展胃肠镜检查与 14C 尿素呼气试验检查 的 15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以上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胃肠镜检查结果将 150 例患者分为三组,即 56 例结肠息肉患者(观察 1 组)、45 例结肠癌患者(观察 2 组)、49 例无结肠疾病者(对照组),分析三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 况,并对各组 Hp 阳性患者的 dpm 值进行统计对比。结果:经统计对比,观察 1 组 患者检出 Hp 感染阳性者 40 例,阴性者 16 例;观察 2 组患者检出 Hp 感染阳性者 39 例,阴性者 6;对照组检出 Hp 感染阳性者 24 例,阴性者 25 例,Hp 感染阳性率相 比,观察 1 组、观察 2 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 2 组 Hp 感染阳性患者 dpm 值高于观察 1 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但观察 1 组与对照组 Hp 感染阳性 dpm 值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Hp 感染与结肠息肉 及结肠癌有相关性,但 Hp 感染强度与肠黏膜病变情况并非正相关关系。
- 张小占杨旋
- 关键词:HP结肠息肉结肠癌
- 维生素D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LR4/NF-κB信号通路及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研究维生素D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及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100例UC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中心50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粪便钙卫蛋白(FC)、TLR4、NF-κB、25-羟维生素D_(3)[25(OH)D_(3)];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SR、CRP、FC、TLR4、NF-κB、25(OH)D_(3)对UC的诊断价值。根据25(OH)D_(3)水平将观察组患者分为维生素D充足组[25(OH)D_(3)≥20 ng/mL]20例、维生素D不足组[10 ng/mL≤25(OH)D_(3)<20 ng/mL]25例及维生素D缺乏组[25(OH)D_(3)<10 ng/mL]55例;比较3组的ESR、CRP、FC及TLR4、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Person相关系数分析ESR、CRP、FC、TLR4、NF-κB与25(OH)D_(3)的相关性。通过改良Mayo评分评估疾病活动度,分为临床缓解组(改良Mayo评分≤2分)20例、轻度组(改良Mayo评分3~5分)32例、中度组(改良Mayo评分6~10分)33例及重度组(改良Mayo评分≥11分)15例;比较4组的ESR、CRP、FC、25(OH)D_(3)及TLR4、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ESR、CRP、FC、TLR4、NF-κB、25(OH)D_(3)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ESR、CRP、FC及TLR4、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25(OH)D_(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SR≥19.814 mm/h、CRP≥10.758 mg/L、FC≥103.354μg/g、25(OH)D_(3)≤18.035 ng/mL、TLR4≥1.515、NF-κB≥1.426时,其诊断U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0(95%CI:0.769,0.910)、0.790(95%CI:0.712,0.869)、0.807(95%CI:0.729,0.885)、0.862(95%CI:0.800,0.935)、0.843(95%CI:0.776,0.910)、0.858(95%CI:0.790,0.926),敏感性分别为81.0%(95%CI:0.715,0.925)、78.0%(95%CI:0.725,0.830)、81.0%(95%CI:0.774,0.823)、85.0%(95%CI:0.704,0.937)、82.0%(95%CI:0.750,0.912)、88.0%(95%CI:0.764,0.965),特异性分别为84.0%(95%CI:0
- 张小占张雯杨旋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度
-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疗效及对血淀粉酶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观察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EPLBD)对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淀粉酶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256例年龄大于60岁(平均72.6岁)的老年胆总管结石(直径大于10 mm)患者随机分为EPLBD(n=129)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常规EST)(n=127)两组,均根据实际情况行碎石术、网篮取石术和(或)气囊取石,直径大于25 mm巨大结石先置入胆管塑料支架,3个月后择期取石,同时观察两组胰腺炎发生率、术后4、12和24h血淀粉酶结果。结果 EPLBD组与常规EST组比较,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分别为88.37%与88.97%(P〉0.05)、取石时间分别为(25.0±5.2)及(45.0±11.1)min(P〈0.05)、需机械碎石率分别为8.00%及36.00%(P〈0.05),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5.26%及6.19%(P〉0.05),术后4、12和24 h血淀粉酶水平无明显差异。EPLBD术,无术后大出血发生,常规EST组3例术后24-48 h发生大出血,经再次内镜下止血好转。结论 EPLBD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与常规EST组比较,疗效确切、操作时间短,需要较少的机械碎石术,而并不增高血淀粉酶水平及胰腺炎发生,发生术后大出血几率低,在胆总管结石取石治疗中更为有效、安全。
- 郭壮赵卫东崔振芹杨旋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括约肌切开术淀粉酶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