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雷

作品数:14 被引量:83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6篇水利工程
  • 5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流域
  • 3篇城市
  • 3篇城市化
  • 2篇调蓄
  • 2篇调蓄能力
  • 2篇时空变化分析
  • 2篇太湖
  • 2篇太湖流域
  • 2篇旅游
  • 2篇空间结构
  • 2篇湖流
  • 2篇河网
  • 2篇河网水系
  • 2篇高度城市化
  • 1篇岛屿
  • 1篇地城
  • 1篇地下水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滞时
  • 1篇生态

机构

  • 14篇南京大学
  • 5篇合肥学院
  • 3篇江苏省水文水...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澳大利亚国立...
  • 1篇西南大学
  • 1篇江苏省水利厅
  • 1篇淮阳师范学院

作者

  • 14篇吴雷
  • 9篇许有鹏
  • 8篇徐羽
  • 6篇王强
  • 5篇高斌
  • 4篇杨倩
  • 3篇项捷
  • 2篇杨柳
  • 2篇杨洁
  • 2篇王跃峰
  • 1篇臧正
  • 1篇吴小伟
  • 1篇唐晓岚
  • 1篇潘峰
  • 1篇邹欣庆
  • 1篇叶正伟
  • 1篇徐兴
  • 1篇徐刚
  • 1篇周毅
  • 1篇于雯雯

传媒

  • 2篇水科学进展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 1篇合肥学院学报...
  • 1篇第十四届中国...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合肥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以合肥市60个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度指数、核密度分析、交通连接度等多种研究方法,从分布类型、分布均衡性、分布密度和交通连接度等多方面对合肥市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A级旅游景区呈现出明显的纺锤型结构;最邻近指数为0.768,地理集中度指数为40.68,说明景区在空间分布上较为集中;通过核密度分析发现合肥市A级旅游景区在各区县分布不平衡,出现蜀山区和巢湖市两大集聚中心;β指数和γ指数分别为1.02和0.35,说明合肥市的交通网络连接性中等,但各景区的连通状况较差,尚未形成紧密的内部交通网;紧密度C为0.87,紧凑程度高,为完善合肥市旅游景区间的交通联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杨倩吴雷
关键词: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
太湖平原河网区城镇化发展与水系变化关系被引量:12
2018年
选取太湖流域下游的武澄锡虞和阳澄淀泖水利片区为研究区,基于1980s和2010s两期水系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利用全局自相关、局部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河网密度空间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与土地城镇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0年研究区河网密度下降幅度达11.3%,其中,一、二级支流密度分别下降18.1%和11.3%。城市及周边地区下降幅度最大;因淤积和填埋造成的区域河道衰退是河网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土地城镇化速度与支流衰减长度呈指数关系,且存在区域差异;当土地城镇化速度达40%以上时,支流长度快速减少。此外,水网密布区域河网密度下降和衰退强度更大。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大对水系的保护力度。
徐羽许有鹏王强吴雷杨金艳施红怡
关键词:土地城镇化太湖流域
基于RS&GIS的内湖岛屿湖域视景资源开发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通过量化研究探索内湖岛屿湖域视景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途径,为此类区域风景规划、低影响开发和湖域景观保护等提供依据。[方法]以太湖西山岛及周围湖域为典型研究范围,基于RS&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及方法,从路域视景、湖岸视景、视域开阔度、视景丰富度、地形因子等方面进行量化研究,并提取适宜的观景平台选址作为成果展现。[结果]首先通过最佳坡度坡向、平台地基尺寸、洪水淹没、低影响开发、路域可达度等指标初步筛选出30处拟选址。其次通过视域、水景开阔度和视景资源丰富度进行分析,确定最终选址。[结论]建立在量化数据基础上的视景资源开发属于源头控制,观景平台的选址科学有效,有利于视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区域生态。
潘峰唐晓岚吴雷顾哲衍
关键词:观景平台
近半个世纪以来长三角区苏州河网及调蓄能力时空变化分析
基于1960—1969年、1980—1989年和2010—2019年三期水系及1960—2014年9个站逐日水位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长三角地区苏州河网水系的分布格局时空演变进行研究,分析长序列水...
杨柳许有鹏徐羽杨洁高斌王强项捷吴雷
关键词:高度城市化河网水系调蓄能力
文献传递
安徽省红色旅游景点空间结构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红色旅游景点的空间结构研究,有利于红色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促进红色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安徽省142个红色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点指数、泰森多边形的变异系数、Ripley’sK函数分析、核密度分析、地理集中度指数和基尼系数等多种空间分析法,研究安徽省红色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密度、分布均衡性和空间结构等.结果表明,安徽省红色旅游景点整体上呈现“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均衡集聚特征显著,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Ripley’sK函数分析发现红色旅游景点在60km处达到最大集聚强度,以60km为搜索半径,通过核密度分析发现安徽省红色旅游景点基本形成皖西(皖西南)、皖南、皖东北、皖中四大红色旅游组团,总体形成“T”字型空间格局.
杨倩吴雷
关键词:红色旅游空间结构
1951年~2014年武汉市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16年
基于1951年~2014年武汉市逐日降水资料,应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检验和复值Morlet小波分析,研究了武汉市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极端降水事件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显著,1日最大降水量(Rx1day)的线性倾向率为-1.97 mm/10a,5日最大降水量(Rx5day)、强降水量(R95p)和大雨日数(R25)的线性倾向率分别为4.96 mm/10a、10.92 mm/10a和0.28d/10a.极端降水指数的年际波动剧烈,年代际差异显著,大致可将其划分为偏高期(1951年~1964年)、偏低期(1965年~1978年)和偏高期(1979年~2014年).Rx1day的波动幅度在整个时间序列逐渐收敛,而Rx5day、R95p和R25在偏高期波动幅度较大.Rx1day大体上经历了减少—增加—减少—稳定的变化趋势,而Rx5day、R95p和R25经历了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R95p在1978年变化趋势显著.Rx1day、Rx5day和R95p均存在11a左右的周期变化,此周期具有全域性及较好的连续性,R25的第一主周期为17a,其信号稳定且贯穿整个时间序列.
吴雷许有鹏杨倩高斌王强叶正伟
关键词:极端降水事件年际变化
西苕溪流域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响应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针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径流空间变异问题,论文以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例,基于SWAT模型(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拟的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月尺度径流过程,通过GWR模型(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在空间上定量评估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径流变化在流域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非平稳性,其与子流域内面积变化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相关性显著,其中城镇用地影响最大,林草地和耕地影响次之。径流变化对城镇用地的空间响应关系表现为由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强,而对林草地和耕地的响应关系表现为从流域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弱。对比发现,多因子GWR模型相对于单因子GWR模型更适合综合分析径流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空间响应关系。
王强许有鹏高斌王跃峰徐羽吴雷
关键词:SWAT模型西苕溪流域
水文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阐述了水文实验的概念与内涵,归纳了水文实验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流域水文实验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应用实验方法进行植被截留与阻滞作用、降水径流关系、非饱和带水分运移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文过程研究的进展,分析了当前水文实验发展的不足,提出未来水文实验的发展方向:传统的实验流域着重于地表水研究,没有深入水文循环系统的内部,应将水文实验的研究范围从地表扩展为关键带部分,并加强跨流域的补给、径流与排泄关系研究;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观测实验与协同研究是水文实验的发展趋势;当前水文实验的系统性与规范性仍显不足,应重视水文实验站网建设,加强水文实验的规范性,以促进实验数据交换和研究成果对比。
吴雷许有鹏王跃峰徐羽林芷欣
关键词:水文实验实验流域
太湖流域平原水网区浅层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8年
鉴于浅层地下水在维持区域生态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2005-2015年太湖平原水网地区苏州市的14个浅层地下水监测井水位及2005-2014年降水、河道水位和蒸发等日尺度数据,开展浅层地下水埋深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苏州市浅层地下水总体呈由北往南、自西向东的流场方向,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年际及丰水期埋深有所减小,枯水期反之,各区域变化过程不一致;枯水期浅层地下水动态特征受不同量级降水总量和次数的显著影响,且与地表水过程关系密切,汛期反之.此外均受到引排水和下垫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浅层地下水埋深对降水具有滞后性,多滞后1~2 d;通过对地形地貌条件、土地利用类型、河湖密度以及浅层地下水埋深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浅层地下水动态特征可表达为耕地区、水网密布区、高度城镇化区及低山林区4种特征类型.
徐羽许有鹏吴雷王强高斌周毅
关键词:浅层地下水影响因素滞时太湖流域
近半个世纪以来长三角区苏州河网及调蓄能力时空变化分析
基于1960—1969年、1980—1989年和2010—2019年三期水系及1960—2014年9个站逐日水位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长三角地区苏州河网水系的分布格局时空演变进行研究,分析长序列水...
杨柳许有鹏徐羽杨洁高斌王强项捷吴雷
关键词:高度城市化河网水系调蓄能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