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 作品数:6 被引量:22 H指数:3 供职机构: 安徽新华学院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级星火计划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更多>>
大叶黄杨叶、茎、果挥发油成分及抗病毒作用 被引量:6 2016年 研究了大叶黄杨叶、茎、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病毒活性。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挥发油化学成分,考察体外抗病毒作用。共鉴定133个化合物,大叶黄杨叶挥发油中主要有2-乙氧丙烷(41.92%)、(E)-2-己烯-1-醇(17.8%)、(E)-香叶醇(7.86%)、甲基环己烷(6.60%)等;大叶黄杨茎挥发油中主要有甲氧基苯基肟(33.10%)、二十八烷(14.34%)、α-甲基-α-[4-甲基-3-戊烯基]环氧乙烷甲醇(12.48%)、甲苯(11.88%)、二十一烷(7.74%)等;大叶黄杨果挥发油中主要有苯甲醛(15.52%)、甲苯(15.03%)、甲基环己烷(14.76%)、(Z)-3-己烯-1-醇(10.98%)等。大叶黄杨叶、茎、果的环己烷、乙醚萃取挥发油对特定病毒有显著抑制效果。大叶黄杨叶、茎、果中挥发油萃取部位成分差异明显,有特定抗病毒活性。 卫强 刘洁关键词:挥发油 化学成分 抗病毒活性 微生物发酵提高油茶粕中黄酮类物质提取率的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以油茶粕为原料,研究微生物固态发酵对油茶粕中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采取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菌种接种量、摇床转速对油茶粕中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 d、接种量为3 m L以及摇床转速180 rpm时发酵效果较好;再选择其中影响较大的因素,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各因素水平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A2B2C2,在该工艺条件下黄酮提取量最高为0.386%,较未发酵对照组(0.219%)提高了76.3%。 刁欢 孙方方 朱华燕 刘洁 余伟群关键词:油茶粕 微生物发酵 黄酮 提取率 微生物发酵提高黄芪中黄酮类物质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0 2017年 以黄芪为原料,研究微生物固态发酵对黄芪中黄酮含量的影响。采取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菌种接种量、发酵pH值对黄芪中黄酮含量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5d、接种量为2mL时发酵效果较好;再选择其中影响显著的因素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各因素水平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A3B3C2,在该工艺条件下黄酮含量最高为0.586mg/g,是未发酵对照组(0.255mg/g)的2.29倍,增幅较大。 刁欢 张珍 余伟群 刘洁关键词:微生物发酵 黄酮 GC-MS测定红花酢浆花与叶中的挥发油成分 被引量:3 2016年 分析了红花酢浆花与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花、叶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后进行减压蒸馏,再以环己烷和乙醚萃取,在经气相色谱分离后,对离子流中每一峰的质谱图与NIST2011质谱谱库中谱图比对,以匹配率达90%以上确认化学成分;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红花酢浆花、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13个化合物,其中花中鉴定了挥发油中主要有甲基环己烷(18.42%)、甲苯(17.4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76%)、2,3-丁二醇(29.84%)、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7.80%)、2-乙氧基-3-氯丁烷(7.00%)等;叶中挥发油主要有甲苯(17.16%)、甲基环己烷(16.59%)、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43%)、1,1-二乙氧基乙烷(24.22%)、2-乙氧基-3-氯丁烷(14.14%)、2-甲基-2,4-二甲氧基丁烷(6.12%)等成分。 卫强 刘洁关键词:GC-MS 挥发油 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