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士杰

作品数:11 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骨折
  • 4篇腰椎
  • 4篇入路
  • 4篇椎体
  • 3篇脊柱
  • 2篇胸腰段
  • 2篇胸腰段骨折
  • 2篇胸腰椎
  • 2篇胸腰椎爆裂
  • 2篇腰段
  • 2篇腰椎爆裂骨折
  • 2篇入路治疗
  • 2篇疏松性
  • 2篇前后路
  • 2篇前后路联合
  • 2篇人工椎体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2篇椎弓根螺钉
  • 2篇椎骨

机构

  • 11篇杭州市萧山区...
  • 1篇杭州市中医院

作者

  • 11篇全仁夫
  • 11篇赵士杰
  • 9篇陈恩良
  • 7篇许建柱
  • 6篇李长明
  • 3篇李强
  • 2篇谢尚举
  • 2篇王拓
  • 1篇邵荣学
  • 1篇王楠
  • 1篇翟晓军
  • 1篇翟晓军

传媒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骨伤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口咽入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寰椎骨折经口咽入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8年6月-2014年6月经口咽入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21例横韧带完整的不稳定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1~57岁[(40.9±10.6)岁]。前1/2Jefferson骨折12例,半环Jefferson骨折9例。患者均有明显的颈椎活动受限。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4~9分[(7.6±1.3)分]。术前颈椎活动度:屈曲(15.4±3.9)°,伸展(10.8±2.5)°,左侧屈(18.3±3.1)°,右侧屈(18.9±2.7)°,左侧旋转(21.8±5.8)°,右侧旋转(22.4±4.6)°。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dVAS;术后3个月复查颈椎x线片及颈椎CT、VAS,测量颈椎屈曲、伸展、左侧屈、右侧屈、左侧旋转、右侧旋转活动度,评估颈椎活动度;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86.3±25.3)min,术中出血量(120.5±33.3)ml。与术前比较,术后3dVAS0—3分[(1.6±0.4)分](P〈0.05)。随访12~48个月[(23.7±5.9)个月]。与术前、术后3d比较,术后3个月VAS0~2分[(0.6±0.1)分](P〈0.05)。术后3个月颈椎活动度:屈曲(38.6±4.5)°、伸展(39.3±4.0)°、左侧屈(39.2±4.0)°、右侧屈(39.2±2.9)°、左侧旋转(66.8±8.8)°、右侧旋转(66.3±9.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切口感染、椎动彬脊髓损伤。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未见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颈部屈伸旋转活动无明显受限。结论经口咽入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创伤小、愈合率高,可保留上颈椎活动功能。
赵士杰全仁夫翟晓军陈恩良李强孙观荣胡文跃
关键词:寰枢关节关节不稳定性
人工椎体在分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不稳定型骨折的优势分析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减压内固定联合二期前路椎体次全切人工椎体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不稳定型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一期后路减压内固定联合二期前路椎体次全切人工椎体治疗胸腰椎爆裂不稳定型骨折14例患者资料.其中...
陈恩良李长明许建柱赵士杰全仁夫
关键词:复位固定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不稳定性下腰椎爆裂骨折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不稳定性下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2009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4例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2例;平均年龄39岁.损伤节段:L3骨...
全仁夫许建柱谢尚举陈恩良赵士杰
关键词:下腰椎爆裂骨折手术疗法前后联合入路临床疗效
尿液细胞来源iPSCs-NSCs联合3D打印支架移植修复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尿液细胞(UC)来源重编程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分化的神经干细胞(NSCs)联合3D打印支架移植修复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的作用。方法将UC诱导分化为iPSCs,通过ALP活性检测、HE染色观察畸胎瘤形成及免疫荧光检测全能性蛋白OCT4、NANOG、TRA-1-81、TRA-1-60的表达验证iPSCs全能性。将iPSCs向NSCs分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巢蛋白(Nestin)、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的表达。制备3D打印支架。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支架模型组、iPSCs-NSCs组,每组14只。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大鼠ASCI模型,1周后模型组于损伤处滴入DMEM培养液0.2 ml,支架模型组于损伤处植入载DMEM培养液的2~3 mm支架,iPSCs-NSCs组于损伤处植入载iPSCs-NSCs的2~3 mm支架。1、2、4、6、8周后采用开放领域运动测试(BBB)评分评价3组大鼠关节协调功能。8周后采用Tarlov和Rivlin评分评价3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观察大鼠运动、感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振幅;取伤段脊髓组织做病理检查,观察脊髓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成功提取UC并诱导分化为iPSCs,ALP染色呈阳性,HE染色显示畸胎瘤形成;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全能性蛋白OCT4、NANOG、TRA-1-81、TRA-1-60表达。成功诱导iPSCs分化为NSCs,GFAP和β-tubulinⅢ表达良好表明细胞分化能力良好。成功打印3D支架,电镜显示内部呈三维立体疏松多孔结构。干预2、4、6、8周后,iPSCs-NSCs组大鼠BBB评分均高于模型组和支架模型组(均P<0.05);干预8周后,iPSCs-NSCs组大鼠Tarlov和Rivlin评分均高于模型组和支架模型组,运动和感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均短于模型组和支架模型组,运动和感觉诱发电位振幅均大于模型组和支架模型组(均P<0.05)。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受损,组织水肿明显,细胞稀疏;支架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受损程度轻于模型组,组�
李长明邵荣学邓小梅赵士杰王拓全仁夫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不稳定下腰椎爆裂骨折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不稳定下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9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4例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2例;平均年龄39岁。损伤节段:L3 7例,L4 5例,L5 2例。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9例。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B级2例,C级4例,D级5例,E级3例。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并前路椎管减压钛网或髂骨植骨融合术。比较治疗前后腰椎前凸角、椎体高度变化、椎管减压范围、神经功能ASIA分级,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经局部加压处理2周后脑脊液漏停止。术后3例存在反复腰痛,于术后18个月拆除内固定后腰痛缓解。患者均获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腰椎前凸角改善[(30.2±7.3)°:(41.3±6.5)°],椎体前方高度丢失减小[(62.3±21.5)%:(11.8±7.8)%],椎管前方占位减少[(65.7±30.5)%:(21.9±12.7)%](P均〈0.05)。末次随访ASIA分级:C级1例,D级3例,E级10例,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随访均未见明显植骨松动、假关节形成、内固定断裂或严重后凸畸形现象。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不稳定下腰椎爆裂骨折,可有效重建椎体高度及稳定性,恢复椎管容积,临床疗效满意。
许建柱全仁夫谢尚举陈恩良赵士杰
关键词:腰椎脊柱骨折
经口咽入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临床探索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寰椎骨折经口咽入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采用经口咽入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横韧带完整的不稳定型寰椎骨折共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1~57...
赵士杰全仁夫翟晓军陈恩良李强孙观荣胡文跃
关键词:寰椎骨折经口咽入路临床疗效
经皮椎弓根螺钉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被引量:34
2018年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PPSF)结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4例胸腰段OVC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1例,女63例;年龄65~70岁,平均67.2岁;T_(11)15例,T_(12)32例,L_129例,L_21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PPSF结合PVP治疗组(A组,43例),PVP治疗组(B组,5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骨水泥用量、术后卧床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1年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Cobb角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94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5个月。手术时间A组为(96.2±28.7)min,B组为(31.8±10.6)min;术中出血量A组为(62.2±25.5)ml,B组为(25.4±10.9)ml;伤椎骨水泥用量A组为(5.5±0.5)ml,B组为(4.9±1.1)ml;术后卧床时间A组为(5.1±1.8)d,B组为(1.8±0.7)d。A组较B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伤椎骨水泥用量更大,术后卧床时间更长(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及1年伤椎高度百分比、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恢复。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A组[(85.6±3.5)%和(11.9±5.3)°]均优于B组[(84.2±4.5)%和(15.3±3.4)°](P<0.05)。B组出现3例伤椎再次骨折塌陷的情况。两组患者术后3 d、1年VAS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PSF结合PVP较单纯采用PVP治疗胸腰段OVCF,能获得较强的椎体强度和刚度,更有利于改善伤椎的复位效果,维持伤椎高度,防止椎体塌陷。
王楠许建柱陈恩良赵士杰全仁夫
关键词: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
3D支架载尿液细胞来源IPSCs-NSCs移植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修复作用观察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将尿液细胞来源重编程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SCs),与3D打印脊髓支架(简称3D支架)共培养后观察其对急性脊髓损伤(SCI)大鼠的修复作用。方法将尿液细胞来源IPSCs分化为NSCs,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IPSCs-NSCs中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微管蛋白(β-tubulinⅢ)阳性表达,证实细胞分化能力良好。提取新生SD大鼠海马组织,制备Hd-NSCs并进行鉴定。制备3D支架,电镜显示内部呈三维立体疏松多孔结构。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4组各14只,均建立SCI模型。建模1周后,IPSCs-NSCs组植入载IPSCs-NSCs的3D支架,Hd-NSCs组植入载Hd-NSCs的3D支架,模型组植入DMEM培养液0.2 mL,支架模型组植入载DMEM培养液的3D支架。比较各组术后2~8周开放领域运动测试(BBB)评分,术后8周Tarlov、Rivlin评分及运动、感觉诱发电位;术后8周处死,HE染色观察受损节段脊髓组织病理改变。结果IPSCs-NSCs组、Hd-NSCs组术后2~8周BBB评分及术后8周Tarlov评分、Rivlin评分、运动和感觉诱发电位振幅均高于模型组、支架模型组,术后8周运动和感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均短于模型组、支架模型组(P均<0.05);IPSCs-NSCs组、Hd-NSCs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3D支架载尿液细胞来源重编程IPSCs-NSCs移植可改善急性SCI大鼠的运动及感觉功能、促进损伤处的脊神经纤维生长,其效果与海马来源的NSCs相当。
李长明邵荣学邓小梅赵士杰王拓全仁夫
关键词:脊髓损伤尿液
人工椎体在分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不稳定型骨折的优势分析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减压内固定联合二期前路椎体次全切人工椎体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不稳定型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一期后路减压内固定联合二期前路椎体次全切人工椎体治疗胸腰椎爆裂不稳定型骨折14例患...
陈恩良李长明许建柱赵士杰全仁夫
关键词:人工椎体
PSO截骨联合长节段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合并胸腰段骨折的疗效
目的:探讨多节段椎弓根螺钉联合PSO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合并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01月~2016年05月我院收治的13例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李长明许建柱陈恩良赵士杰李强全仁夫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截骨矫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