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晓
-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驻极体外静电场对不同参数环孢菌素A贴剂极化特性的影响
- 2017年
- 以环孢菌素A为模型药物,以不同浓度促渗剂、不同含量模型药物的环孢菌素A贴剂为研究对象,将不同表面电位正极性驻极体产生的外静电场作为电场源,系统研究驻极体引起各类环孢菌素A贴剂的极化规律及其与贴剂参数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驻极体产生的外静电场能引起环孢菌素A贴剂的极化,驻极体的等效表面电位越高,贴剂的极化程度越强;驻极体引起环孢菌素A贴剂的极化与模型药物的含量及促渗剂的浓度密切相关.在特定电场下贴剂的极化强度随模型药物含量和促渗剂浓度的增加而下降;驻极体引起环孢菌素A贴剂的极化程度呈现出:促渗剂的极化>模型药物的极化>含促渗剂模型药物的极化.结果表明:驻极体外静电场能引起环孢菌素A和促渗剂的极化,极化的环孢菌素A在电场的作用下有望实现可控迁移和释放的目的.
- 郭鑫王桃石岩黄平梁媛媛王春晓江键
- 关键词:驻极体环孢菌素A静电场极化
- 化学促渗剂与负极性驻极体促进5-氟尿嘧啶体外透过大鼠增生性瘢痕和背部皮肤的比较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比较化学促渗剂和负极性驻极体对5-氟尿嘧啶(5-FU)体外经增生性瘢痕皮肤的促渗作用,为驻极体5-FU缓控释贴剂的制备奠定基础。方法通过Franz扩散池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研究1%氮酮、10%油酸乙酯、-1 000V驻极体、-1 500V驻极体和-2 000V驻极体作用后5-FU的体外经大鼠瘢痕皮肤或背部皮肤的透皮规律。结果 (1)1%氮酮和10%油酸乙酯均可促进5-FU经大鼠瘢痕皮肤的渗透,且10%油酸乙酯的促渗效果优于1%氮酮。(2)化学促渗剂作用下的5-FU经大鼠瘢痕皮肤和背部皮肤的体外渗透规律相似,但是5-FU经瘢痕皮肤的累积透皮量少于经背部皮肤的累积透皮量。(3)负极性驻极体对5-FU均具有良好的促渗作用,促渗效果的优劣顺序依次为:-2 000V驻极体、-1 500V驻极体、-1 000V驻极体。同样,负极性驻极体作用下5-FU经大鼠瘢痕皮肤的累积透过量少于经背部皮肤的累积透皮量。结论化学促渗剂和负极性驻极体均能促进5-FU的经皮渗透。其中,10%油酸乙酯和-2 000V驻极体对5-FU的促渗效果最佳,可用于驻极体5-FU缓控释贴剂的制备。
- 王春晓徐立丽梁媛媛郭鑫黄平许佳捷崔黎丽江键
- 关键词:5-氟尿嘧啶驻极体氮酮油酸乙酯透皮给药
- 驻极体联合化学促渗剂对五氟尿嘧啶体外经瘢痕皮肤和正常皮肤的比较研究
- 瘢痕,是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胶原合成代谢功能失去正常的约束控制,持续处于亢奋状态,以致胶原纤维过度增生的结果。瘢痕的产生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严重影响皮肤组织原有正常功能,严重者甚至可能致残,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或心理伤害。目...
- 王春晓
- 关键词:驻极体化学促渗剂
- 驻极体促进5-氟尿嘧啶体外经皮渗透被引量:6
- 2016年
- 为了比较研究不同极性不同表面电位的驻极体对模型药物5-氟尿嘧啶(5-Fu)经离体大鼠皮肤的渗透规律及其在大鼠皮肤内分布的影响,利用表面电位为±500 V、±1 000 V和±1 500 V的聚丙烯(PP)驻极体为促渗源,并与未经驻极体作用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利用萃取等提取分离技术将大鼠皮肤内部的模型药物5-Fu滞留量检测出来,研究了驻极体对5-Fu经离体大鼠皮肤的渗透规律及其在大鼠皮肤内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1)-1 000 V和-1 500 V驻极体作用5-Fu 36 h时间,其累积透皮量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增加(P<0.05),且负极性驻极体的表面电位绝对值越高,药物的累积透皮量就越大;(2)1 000 V和1 500 V驻极体作用5-Fu 36 h时间,5-Fu的累积透皮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在角质层和去角质层皮肤内的5-Fu滞留量显著增加(P<0.05),且随驻极体表面电位增高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合理选择驻极体的极性、表面电位和时间,有望给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提供新方法和新剂型,同时也为皮肤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王春晓郭鑫徐立丽梁媛媛黄平崔黎丽江键
- 关键词:驻极体聚丙烯5-氟尿嘧啶静电场透皮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