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天琪

作品数:3 被引量:122H指数:3
供职机构:渤海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生物炭
  • 2篇动力学
  • 2篇铜离子
  • 2篇热解
  • 2篇热解条件
  • 2篇吸附动力学
  • 2篇离子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亚甲基
  • 1篇亚甲基蓝
  • 1篇玉米
  • 1篇玉米秆
  • 1篇玉米叶
  • 1篇水热
  • 1篇水热法
  • 1篇水热法制备
  • 1篇水热反应
  • 1篇热法
  • 1篇热反应
  • 1篇甲基

机构

  • 3篇渤海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3篇常春
  • 3篇刘天琪
  • 2篇赵莹莹
  • 2篇郭景阳
  • 2篇王胜利
  • 1篇廉菲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热解条件下合成生物炭对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64
2016年
为了揭示生物质炭对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特性,研究了以不同条件下合成的生物质炭作为吸附剂吸附铜离子的动力学过程.用生活中常见的玉米芯和龙爪槐为原材料,以限氧升温炭化法制备生物炭.表征了其结构和表面特征,又通过一系列批实验,研究不同热解温度(300、400、500、600和700℃)和不同热解时间(1、2、4、6、8 h)的玉米芯与龙爪槐生物炭对Cu^(2+)的吸附动力学特征与机理.结果表明,生物炭对Cu^(2+)的吸附动力学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能很好的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可见生物炭对Cu^(2+)的吸附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单层吸附.同时用颗粒内扩散模型、班厄姆方程和Boyd外扩散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颗粒内扩散不是两种生物炭吸附铜离子的唯一速率控制步骤,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均在吸附过程中起到重要影响,且液膜扩散是主要的限速因素.
常春王胜利郭景阳刘天琪赵莹莹
关键词:生物炭铜离子吸附动力学
水热法制备玉米叶基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52
2017年
以农业废弃物玉米叶和玉米秆为原材料,采用水热法制备生物炭,通过批试验方法考察了接触时间、污染物初始浓度、生物炭投加量、反应体系温度及溶液p H值等因素对2种生物炭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并对吸附规律进行了探讨.吸附动力学拟合结果发现,准二级动力学能更好地拟合吸附过程(R^2=0.9986~0.9999);颗粒内扩散方程拟合结果表明,2种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由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2个过程控制.玉米叶基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可以通过Freundlich方程来进行拟合(R^2=0.9898),说明吸附在生物炭表面是多分子层吸附过程;而玉米杆基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方程(R^2=0.9825),说明吸附在生物炭表面是单分子层吸附过程.与玉米杆基生物炭相比,玉米叶基生物炭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拟合理论最大吸附量为玉米杆基生物炭的1.25倍.
常春刘天琪王瑀婷赵莹莹
关键词:玉米叶玉米秆水热反应生物炭
不同热解条件下制备的秸秆炭对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被引量:11
2016年
研究了不同热解条件下制备的秸秆生物炭对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规律.以常见的玉米杆和番茄杆为原料,在限氧升温热解的条件下制备生物炭.研究不同热解温度(300、400、500、600、700℃)和不同热解时间(1、2、4、6、8 h)对秸秆生物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番茄杆样品T6004和玉米杆样品C6006分别获得对铜离子的最佳吸附效果,其去除率分别为98.40%和98.77%.通过批试验探明秸秆生物炭对Cu^(2+)的吸附动力学特征与机理,秸秆生物炭对Cu^(2+)的吸附动力学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能很好地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说明生物炭对Cu^(2+)的吸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单层吸附.用颗粒内扩散模型进行拟合分析发现,热解时间和温度对秸秆生物炭的吸附边界层厚度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颗粒内扩散并非吸附过程的唯一控速步骤,表面吸附和液膜扩散共同控制吸附反应速率.
常春刘天琪廉菲王胜利郭景阳
关键词:生物炭热解CU^2+吸附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