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秀娟

作品数:17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工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专利
  • 8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催化
  • 7篇催化剂
  • 6篇反应器
  • 3篇电压峰值
  • 3篇酸盐
  • 3篇铁酸盐
  • 3篇装载
  • 3篇锰酸盐
  • 3篇放电反应器
  • 2篇等离子体反应...
  • 2篇电极
  • 2篇对电极
  • 2篇氧化物
  • 2篇炭微球
  • 2篇气体
  • 2篇强酸
  • 2篇子体
  • 2篇酯化
  • 2篇酯化反应
  • 2篇钨酸

机构

  • 17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渤海大学
  • 1篇杭州医学院

作者

  • 17篇唐秀娟
  • 9篇姚水良
  • 9篇江博琼
  • 8篇吴祖良
  • 8篇陆豪
  • 4篇韩晓祥
  • 3篇韩竞一
  • 2篇王彦波
  • 2篇金旗
  • 1篇陈婷
  • 1篇方苗利
  • 1篇励建荣
  • 1篇李济吾
  • 1篇蔡伟建
  • 1篇郭小旬
  • 1篇何闪英
  • 1篇殷峻
  • 1篇严巍
  • 1篇陈可可
  • 1篇周松秀

传媒

  • 2篇精细化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化工环保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高电压技术
  • 1篇广东化工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装载盐催化剂的气体等离子放电反应器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载盐催化剂的气体等离子放电反应器;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电极Ⅰ、介质阻挡板、催化剂层Ⅰ、放电空间、催化剂层Ⅱ以及电极Ⅱ;放电空间上至少设置有一个进气口和一个出气口;电极Ⅰ通过金属导线Ⅰ连接到高压电源的一...
姚水良吴祖良唐秀娟江博琼陆豪
文献传递
新工科背景下环境类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被引量:5
2020年
有机化学是环境类专业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其课程知识复杂,难点较多,尤其在新工科背景下,将有机化学理论知识与环境学科专业知识相结合,成为该课程教学的一大挑战。以LBL-TBL整合教学方法,通过选取合适的教材,有所侧重地删减教学内容,通过与专业知识的结合优化教学内容,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分析与解决问题,善于思考及创新的能力,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赵雯璐唐秀娟
关键词:有机化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环境类专业
SO_3H-功能化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苯甲醛乙二醇缩醛被引量:1
2016年
以苯甲醛和乙二醇为原料,SO3H-功能化酸性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合成苯甲醛乙二醇缩醛。选取醇醛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离子液体用量、带水剂量4个因素进行中心组合优化试验,运用响应面法得出苯甲醛乙二醇缩醛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醇醛物质的量比1.4∶1,反应时间2 h,离子液体用量为醛用量的4.5%,带水剂量10m L。在此最佳反应条件下苯甲醛乙二醇缩醛收率为88.6%,此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
严巍方苗利陈可可唐秀娟韩晓祥励建荣
关键词:离子液体响应面法苯甲醛乙二醇缩醛
萘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系统内的转化机制
2023年
萘是燃煤烟气中多环芳烃(PAHs)的主要成分,在经过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时能被部分降解,但在脱硝烟气组分影响下难以彻底降解为CO_(x).不仅如此,部分萘会聚合生成高毒性PAHs.基于此,本文研究了脱硝烟气组分对V_(2)O_(5)-WO_(3)/TiO_(2)催化萘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含烟气组分时,萘经过1,4-萘醌、邻苯二甲酸酐和马来酸酐等中间产物降解为CO_(x),其中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和马来酸酐)是CO_(x)生成的重要中间体.除此之外,酸酐生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生成乙炔基,该物质与萘结合生成更高分子量的菲和蒽,导致PAHs总选择性较高(0.24%).而在烟气(NO+NH_(3))条件下,NH_(3)会与萘作用生成含N副产物,极大抑制酸酐生成,使CO_(x)选择性从38.9%下降至22.5%.同时,伴随酸酐生成的乙炔基大幅降低,使PAHs总选择性从0.24%下降至0.03%.因此同步实现酸酐和乙炔基的彻底降解是萘高效去除的关键.
江博琼陈孜颖刘牵牵花浩周晨航徐婷婷唐秀娟唐秀娟韩竞一
关键词:多环芳烃选择性催化还原降解
一种等离子体放电制备含氧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放电制备含氧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含有机化合物和含氧气体的混合气送入等离子体反应器中,混合气通过放电空间,同时对电极对施加电压,电极对之间产生等离子体放电制备得到含氧有机化合物。本发明...
翁珊金旗姚水良吴祖良江博琼陆豪韩竞一唐秀娟
文献传递
基于纳米活性炭微球的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NO<Sub>x</Sub>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米活性炭微球的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NO<Sub>x</Sub>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糖类、含钛化合物、碱金属盐和过渡金属盐按摩尔浓度比为1:0.01~4:0.5~3:0.01~1溶...
江博琼姚水良吴祖良唐秀娟陆豪
文献传递
多孔黏土异构材料对气态萘的吸附
2016年
以膨润土为基质,添加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制备了多孔黏土异构材料(PCHs),采用SEM和BET技术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气态萘的吸附。考察了吸附效果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吸附机理。表征结果显示,PCHs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均匀,兼具微孔和中孔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当吸附温度为30℃、初始萘质量浓度为560 mg/m3、相对湿度为0时,PCHs对萘的平衡吸附量达370 mg/g,远高于膨润土和有机膨润土;吸附为放热过程,温度越高平衡吸附量越低;平衡吸附量随初始萘质量浓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水蒸气的存在导致萘的平衡吸附量减小;萘在PCHs上的吸附机理主要为表面物理吸附和有机质的分配作用。
周松秀陆豪吴祖良姚水良江博琼唐秀娟
关键词:影响因素
SnO2负载硅钨酸催化制备月桂酸单甘酯被引量:1
2020年
以金属氧化物、硅钨酸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合成了系列金属氧化物负载硅钨酸催化剂。通过FTIR、XRD、TGA-DTG、BET及固态^31P MAS NMR表征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热稳定性、表面形貌及酸性进行了表征与测试。考察了该系列催化剂在月桂酸单甘酯(GML)制备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20HSiW/SnO2〔即20%H4SiW12O40/SnO2,20%表示硅钨酸的含量(以H4SiW12O40和Sn O2总质量为基准,下同),缩写为20HSiW/SnO2,下同〕催化剂显示出较好的催化性能,这归因于较强的BrΦnsted酸性及硅钨酸(BrΦnsted)与载体(Lewis)间的酸性协同效应。以20HSiW/SnO2为催化剂,在n(甘油)∶n(月桂酸)=5∶1、20HSi W/SnO2催化剂用量为月桂酸质量的7%、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423 K条件下,月桂酸转化率为91.4%,GML产率为78.9%;20HSiW/SnO2催化剂显示出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经5次循环利用后,GML的产率为73.6%;动力学研究表明,20HSi W/Sn O2催化制备GML反应活化能为33.02 kJ/mol。
缪艳丽徐超丁雨茜梅星雨韩晓祥唐秀娟
关键词:金属氧化物硅钨酸酯化反应GML动力学
Ce改性硅钨酸催化制备月桂酸单甘酯被引量:5
2019年
采用离子交换法合成多种稀土改性硅钨酸催化剂M_xH_(4–3x)SiW_(12)O_(40)(M=La, Ce, Pr, Nd, Sm; x=1/3, 2/3, 1,4/3),并利用FTIR、 XRD、 TGA-DTG、固体核磁共振结合探针分子技术(31P-TMPOMAS-NMR)对Ce_xH_(4–3x)SiW_(12)O_(40)结构、稳定性及酸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e1/3H3Si W12O40催化剂在月桂酸单甘酯制备中显示出最好的催化性能。稀土Ce有效结合到硅钨酸上,制备的催化剂保持了完整的Keggin结构。与纯硅钨酸相比,CexH4–3xSiW12O40的酸强度有所减弱,但由于该类催化剂较强的Br?nsted酸性及Br?nsted-Lewis酸性位间的协同效应,使Ce_xH_(4–3x)SiW_(12)O_(40)在月桂酸单甘酯的制备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以Ce_(1/3)H_3SiW_(12)O_(40)为催化剂,在甘油/月桂酸物质的量比为4、催化剂用量为月桂酸质量的4%、反应温度423 K、反应时间120 min下,月桂酸单甘酯产率为78.4%;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反应活化能为42.37 kJ/mol;Ce_(1/3)H_3SiW_(12)O_(40)催化剂经5次回收利用后,月桂酸单甘酯的产率为71.4%,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朱广琪李佳敏张晓芳韩晓祥唐秀娟王奎武王彦波
关键词:稀土硅钨酸酯化反应
一种嗜盐菌利用挥发性脂肪酸生产PHBV的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嗜盐菌利用挥发性脂肪酸生产PHBV的方法及应用,属于生物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仅以丙酸为主的混合挥发性脂肪酸作为碳源培养Halomonas sp.YJ01,原料可由有机废弃物厌氧产酸发酵获得,可同时达到有机...
殷峻杨金灿陈婷何闪英唐秀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