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丹
-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 儿童危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征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儿童危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病例资料,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征。方法:结合手足口病相关病例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原学结果及病理结果,了解危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临床特征及与病情进展的关系。结果:根据儿童手足口病的诊断依据,尽早识别,并给予及时准确的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是重症手足口病诊疗的关键。结论:手足口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小于5岁的儿童,部分病例可发展为重症,且进展迅速导致死亡。因此,早期识别并积极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情况,可减少重症率及死亡率。
- 孙丹韩旻
- 关键词:儿童手足口病
- 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水平对儿童肺炎并发脓毒血症的预测价值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对儿童肺炎并发脓毒血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的120例肺炎患儿,在患儿办理入院后,根据是否并发脓毒血症,将其分为肺炎组(A组,n=72)与肺炎并发脓毒血症组(B组,n=48)。收集患儿的病史、相关临床资料及入院时的PCT、IL-6、SAA、CRP、WBC与血乳酸,分析所收集的相关数据在两组间有无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的预测效能。结果B组的PCT、IL-6、SAA、CRP、WBC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炎并发脓毒血症危险因素包括PCT、IL-6、SAA、CRP、WBC(P<0.05)。ROC曲线显示,单独使用PCT、IL-6、SAA、CRP、WBC检测或者使用联合检测方式,均能够在该疾病判断中起到预测作用,其中PCT、IL-6、SAA、CRP联合预测的价值最高。结论对于肺炎患儿,PCT、IL-6、SAA、CRP、WBC均为合并脓毒血症的独立预测因子,而PCT、IL-6、SAA、CRP的联合检测能够进一步提升预测的准确性。
- 周丹丹孙丹郭坤
- 关键词:脓毒血症肺炎降钙素原儿童
- 危重症手足口病死亡病例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331例手足口病死亡病例临床病例资料,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尸检病理特征及与疾病进展程度的相关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2014年来自广西地区县市级医院331例手足口病...
- 韦丹孙丹
- 关键词:手足口病死亡病例
- 儿童手足口病实验室指标特征与病情进展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指标特征与病情进展的相关分析。方法:对56例重症及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儿童手足口病患儿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有明显升高,血气分析提示酸中毒,白细胞与总病程时间呈现负低度相关(r=-0.368,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1~2期时间呈现负低度相关(r=-0.29,P〈0.05);血气分析p H值与1~2期时间呈现正低度相关(r=0.317,P〈0.05);而C-反应蛋白、血糖、血气分析BE值与病程长短及疾病进展时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白细胞值升高是1期发展到3期的危险因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及血气分析p H值偏低是1期进展至2期,或者说是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发展成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
- 孙丹韩旻
- 关键词:手足口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气分析儿童
- 手足口病患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检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对手足口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5-12月来自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60例(其中普通期30例,神经系统受累期即重症2期30例)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及健康儿童(40例)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检测值,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比较,了解其临床特点及与病情进展的关系。结果:手足口病患儿白细胞计数均升高,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为主,且重症2期明显高于普通期及健康儿童对照组(P<0.05);近半数患儿C反应蛋白升高,且重症2期高于普通期及健康儿童对照组(P<0.05);病情越重,其值越高。结论:手足口病患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值明显升高,可作为临床诊断及判断病情进展指标之一。
- 孙丹韩旻
- 关键词:手足口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