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雅莉

作品数:9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宫颈
  • 3篇宫颈癌
  • 2篇电图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孕妇
  • 2篇受体
  • 2篇细胞
  • 2篇雷公藤
  • 2篇雷公藤甲素
  • 2篇甲素
  • 2篇高龄孕妇
  • 1篇蛋白
  • 1篇低位直肠
  • 1篇低位直肠癌
  • 1篇低位直肠癌术
  • 1篇低位直肠癌术...
  • 1篇新生血管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缺血

机构

  • 8篇河北北方学院...
  • 3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张雅莉
  • 4篇毕胜利
  • 3篇张春泽
  • 3篇张莉
  • 3篇刁云云
  • 2篇王佳旭
  • 2篇蒋欢欢
  • 1篇刘苑
  • 1篇付文政
  • 1篇张伟华
  • 1篇郝文斌
  • 1篇冯静茹
  • 1篇杨海英
  • 1篇李英明

传媒

  • 2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高龄孕妇孕早期心律失常及转归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高龄孕妇孕早期ECG异常及心律失常发生特点,记录孕早期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后期转归情况。方法:290例孕妇按照年龄分为35岁以下组,35~39岁组和40~45岁组。行心电图检查,系统分析心电图波形,采集记录异常心电图变化,包括ST段改变、各型心律失常等,记录房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好转率及加重率。结果:35~39岁组和40~45岁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35岁以下组(P<0.05);35~39岁组和40~45岁组ST段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35岁以下组(P<0.05);40~45岁组QRS波增宽发生率高于35岁以下组(P<0.05)。35~39岁组和40~45岁组的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和房性早搏发生率显著低于35岁以下组(P<0.05);40~45岁组阵发性室上速发生率显著高于35岁以下组(P<0.05),35~39岁组和40~45岁组室性早搏和房颤发生率均显著高于35岁以下组(P<0.05)。40~45岁组的房性心律失常恢复率显著低于35岁以下组(P<0.05);40~45岁组的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加重率显著高于35岁以下组(P<0.05)。35~39岁组的ECG异常组、40~45岁ECG异常组发生率显著高于35岁以下组和35~39岁组的ECG正常组(P<0.05);35~39岁组及40~45岁的ECG异常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显著高于35岁以下组(P<0.05)。结论:高龄与孕早期心律失常发生有正相关,并且高龄因素降低孕期心律失常自行恢复率而升高心律失常恶化发生率,高龄孕妇伴有心电图异常对围生儿状况有不良影响。
张雅莉刁云云杨海英王佳旭蒋欢欢李英明
关键词:高龄孕妇孕早期心电图心律失常心肌缺血
雷公藤甲素对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对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和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2例宫颈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在腹腔镜手术后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雷公藤甲素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血清免疫细胞和炎症反应因子以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雌激素受体α(ERα)水平。结果:观察组宫颈癌患者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10%vs 61.29%,P<0.05)。治疗后两组CD3^+和CD4^+T淋巴细胞以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CD8^+及PD-L1 T淋巴细胞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10以及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cyclinD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下降、ERα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均P<0.05);两组间cyclinD1和ERα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常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雷公藤甲素可有效改善宫颈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对宫颈癌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张雅莉蒋欢欢张莉刘向娇毕胜利
关键词:宫颈癌雷公藤甲素免疫功能细胞周期蛋白D1雌激素受体Α
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芬氟合剂穴位注射配伍中药药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5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Ⅰ、Ⅱ、Ⅲ组,Ⅰ组采用小剂量芬氟合剂穴位注射(次髎穴)治疗,Ⅱ组单用中药药贴;Ⅲ组采用穴位注射配伍中药药贴治疗,均于月经来潮前1d用药至月经d3,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镇痛效果,同时记录治疗副反应。结果:3种方法对轻、中度痛经患者均有明显效果,对于重度痛经患者Ⅰ、Ⅲ效果显著优于Ⅱ组(P<0.01),且副反应轻微;治疗结束转经后Ⅱ、Ⅲ组治疗效果优于Ⅰ组(P<0.05)。结论:小剂量芬氟合剂穴位注射配伍中药药贴可以有效缓解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程度,效果优于中药贴剂;使用中药贴剂治疗痛经远期效果优于穴位注射。
张雅莉刘苑冯静茹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芬氟合剂穴位注射视觉模拟评分
雷公藤甲素对人子宫颈微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的抑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究雷公藤甲素对人子宫颈微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人子宫颈微血管内皮细胞(HCer MEC)作为研究对象,体外培养过程中分别给予0、5、10和20、40 ng/ml的雷公藤甲素处理,采用CCK-8法测定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雷公藤甲素抑制HCer MEC的增殖活性和细胞迁移能力,并呈剂量依赖关系(P<0.05)。雷公藤甲素能够抑制HCer MEC细胞内VEGF的表达,药物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结论:雷公藤甲素可以抑制HCerMEC细胞增殖和迁移活性,该作用与其抑制VEGF表达有关。
张雅莉刁云云张春泽
关键词:雷公藤甲素新生血管内皮细胞
宫颈癌组织FOXP3、PD-1、PD-L1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22年
为了解宫颈癌组织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程序性死亡受体-l(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蛋白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选取宫颈癌患者7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别纳入宫颈癌组和CIN组.比较宫颈癌组与CIN组、HPV感染组(26例)与无HPV感染组(44例)宫颈癌组织FOXP3、PD-1、PD-L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宫颈癌组织中3种蛋白阳性表达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发现,宫颈癌组P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CIN组的数值(P<0.05);HPV感染组宫颈癌组织FOXP3、PD-1、PD-L1蛋白的免疫组化评分均高于无HPV感染组(P<0.05)的评分.PD-1蛋白表达与PD-L1蛋白表达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FIGO分期的Ⅲ期或Ⅳ期、组织学分级中低分化、淋巴结转移中有淋巴结转移者FOXP3、PD-1、PD-L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为Ⅲ期或Ⅳ期、组织学分级为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为宫颈癌组织3种蛋白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总之,宫颈病变与HPV感染均可导致FOXP3、PD-1、PD-L1蛋白呈高表达状态,3种蛋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反映患者病情、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张雅莉李西川张莉毕胜利张春泽
关键词:宫颈癌
高龄孕妇妊娠期ECG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妊娠期ECG异常对妊娠结果和胎儿的影响。方法 290例孕妇按年龄分为<35岁组,35~40岁组和>40岁组。记录心电图,统计妊娠丢失、分娩、足月产、早产发生率,以及剖宫产、自然分娩、治疗性引产率。结果 35~40岁组中异常ECG孕妇妊娠丢失率、胎儿窘迫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ECG孕妇(P<0.05));异常ECG孕妇自然分娩率、足月产率显著低于正常ECG孕妇(P<0.05)。>40岁组中异常ECG孕妇妊娠丢失率、剖宫产率、治疗性引产率、IUGR发生率和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ECG孕妇(P<0.05);异常ECG孕妇足月产率、自然分娩率显著低于正常ECG孕妇(P<0.05)。结论高龄孕妇伴异常心电图对妊娠结局、妊娠时间、分娩方式、胎儿均有一定影响。
张雅莉刁云云郝文斌王佳旭毕胜利
关键词:高龄孕妇妊娠心电图分娩
生物反馈对低位直肠癌术后排便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对低位直肠癌经肛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排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低位直肠癌经肛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生物反馈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排便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肛管静息压[(50.66±5.61)mm Hg(1 mm Hg=0.133 k Pa)]、肛管收缩压[(110.80±6.14)mm 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98±4.36)mm Hg、(102.14±3.48)mm Hg试验组肛管最大收缩时间[(39.46±7.15)s]比对照组[(35.14±3.28)s]长;试验组结肠末端静息压[(3.74±1.52)mm Hg]高于对照组的(3.32±1.26)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初始感觉容量阈值、初始排便容量阈值、最大耐受容量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结肠末端肛管收缩反射阳性、结肠末端肛管收缩抑制反射阳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球囊排出试验时间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每天排便次数少于对照组,控便时间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能明显改善低位直肠癌经肛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各项排便动力学指标。
张春泽张雅莉付文政张伟华
关键词:生物反馈治疗低位直肠癌
叶酸营养状况与宫颈癌发生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叶酸营养状况与宫颈癌发生及术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20年2月—2022年9月在本院妇科就诊的81例宫颈癌患者和86例健康体检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健康问卷收集患者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经阴道分娩史、孕次、吸烟、饮酒等一般情况资料,患者住院病历及体检报告收集2组研究对象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以及宫颈癌患者术后病理信息。收集2组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叶酸水平。叶酸营养状况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采用Spearson相关,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宫颈癌组患者年龄大,初次性生活年龄<23岁、孕次>2次以及高危型HPV感染者的人数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血清平均叶酸水平低于对照组[(6.03±1.87)vs(4.76±1.49)ng/mL,P=0.011],宫颈癌患者血清叶酸水平≤3.1 ng/mL人数高于对照组[(19/62)vs(5/81),P=0.009],且血清叶酸水平与宫颈癌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r=-0.518,P<0.05)。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23岁、感染高危型HPV及叶酸水平≤3.1 ng/mL是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均有OR>1、P<0.05。宫颈癌患者血清叶酸水平≤3.1 ng/mL与淋巴结转移(r=-0.437)、临床分期相关(r=-0.408),均有P<0.05。结论:叶酸营养状况与宫颈癌的发生及术后较差的病理特征呈负相关,且血清叶酸水平≤3.1 ng/mL是发生宫颈癌的危险因素。女性应关注叶酸营养状况,注意叶酸补充,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张雅莉刘向娇张莉毕胜利
关键词:叶酸宫颈癌病理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