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强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澄迈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颈动脉斑块厚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期间澄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对照组44例患者以常规控糖、运动干预+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周期为6个月,给予试验组44例患者常规控糖、运动干预+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周期为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颈动脉斑块厚度、颈动脉IMT、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变化,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颈动脉斑块厚度、颈动脉IMT均显著缩小,且试验组显著小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结合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在进一步降低血脂,减少颈动脉斑块厚度、颈动脉IMT的基础上,缓解患者机体氧化应激状态,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张国强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血脂
- 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澄迈县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胰岛素指标[胰岛素(INS)、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NS和HOMA-IR水平低于治疗前,HOMA-β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INS和HOMA-IR水平低于对照组,HOMA-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接受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分泌功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 张国强
- 关键词:二甲双胍门冬胰岛素糖尿病
- 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2010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给予抗心力衰竭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曲美他嗪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6个月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体征、症状及心功能分级,判断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2周和3个月时,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和3个月时,试验组患者的LVESD、LVEDD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FS、LVEF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的LVEF则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2周时,试验组患者的LVES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试验组患者的LVESD、FS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左室重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国强徐牧王雄
- 关键词:曲美他嗪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 动态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初诊患者心肌做功指数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可以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1])。因此,要时常监测血压水平,以免血压水平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人体的血压水平以及昼夜的变化规律,可以较早的预测靶器官的损害([2])。心肌做功指数(Tei index,Tei)是在1995年由Tei等([3])提出的,
- 张国强
- 关键词:动态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初诊患者动态脉压靶器官损伤平均收缩压
- 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致脓毒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致脓毒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2010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30例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致脓毒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结果: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致脓毒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发热、紫绀、心律失常等。血培养呈阳性,致病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真菌等。超声检查心脏瓣膜上有赘生物,肺部显示有实变阴影、胸腔积液、空洞。血清免疫学检查风湿因子呈阳性,通过反复检测痰标本,痰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临床主要采用手术切除、吸氧、抗凝、抗生素治疗,经过治疗后,30例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致脓毒性肺栓塞患者中痊愈16例,显效5例,好转4例,无效4例,1例死亡,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患者住院35 d内出院。结论: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致脓毒性肺栓塞具有症状隐匿、症状变化较大、死亡率高等特点,诊断时要注意与其他肺部病症鉴别,避免误诊。通过手术、抗生素积极治疗后,患者一般预后较好。
- 张国强邢隆王雄
- 关键词: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